祖国蓝天保卫者——“金头盔”蒋佳冀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小A
2015-02-05
01 头戴“金头盔”、挺立机头前,这就是“青春战鹰”蒋佳冀的英雄本色(刘应华摄)
04 蒋佳冀现任搭档张红平,是航空兵团的老政委了,他俩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刘应华摄)
05 飞行员喜欢挑战、喜欢对抗,“青春战鹰”蒋佳冀更是如此,他的尚武精神可是全天候的。(刘应华摄)
06“金头盔 ”蒋佳冀的成绩,首先来自于他的刻苦学习。(刘应华摄)01
07 战友们说“蒋团长总是那么精神抖擞,总是那么快人快语”。这不,刚下飞机,蒋佳冀又乐呵呵地与战友分享飞行心得。(刘应华摄)
08“今天研究的深度,决定明天战胜对手的力度!”蒋佳冀说,个人强不算真正的强,只有团队的强才是真正的强。(刘应华摄)
09 蒋佳冀与战友一起研究交流。(刘应华摄)
10 蒋佳冀与战友精心组织地面攻击演练。(刘应华摄)
12 蒋佳冀作为一名“双学”活动涌现出来的学习型飞行员,特别注重对外军的研究,结合部队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战法。(刘应华摄)
13 蒋佳冀带领战友,进行严格细致的地面演练。他认为,任何的战术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刘应华摄)
14 蒋佳冀和他的战友坚信祖国的天空是属于他们的。(刘应华摄)
15 在蒋佳冀的背后是一支敢打必胜的尖刀团队。(刘应华摄)
16“80后”的飞行团长蒋佳冀,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洋溢出新一代飞行员那种阳光与自信。(刘应华摄)
17 飞行现场,蒋佳冀守候战友归来。(刘应华摄)
19 2012年盛夏,蒋佳冀在雪域高原执行驻训任务中,始终充满了阳刚与自信。(刘应华 摄)
20 2012年8月15日,在参加首次高原陆空联合实兵实弹演习中,蒋佳冀以百发百中的优异成绩归来,驻藏空军某场站官兵用洁白的哈达迎接蒋佳冀。(刘应华 摄)
21 2012年8月21日,蒋佳冀和他的战友,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首次驾机飞赴雪域高原某陌生机场,随后冒雨升空,锤炼部队全天候、全疆域作战能力。(刘应华 摄)
22 蒋佳冀每次伴随部队入藏驻训,都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挑战飞行极限,锻炼过硬的作战能力。(刘应华 摄)
23 蒋佳冀和战友驾驶战机编队滑出,准备升空出击。(刘应华 摄)
24“金头盔”蒋佳冀驾驶战机奔向起飞线,宛如一把出鞘利剑。(刘应华摄)
25“金头盔”蒋佳冀在起飞线待命出击。(刘应华 摄)
26 蒋佳冀驾机自由驰骋蓝天,宛如钢琴上飞舞的指尖。(刘应华摄)
27“青春战鹰”蒋佳冀驾机在雪山峡谷中急速爬升。(刘应华摄)
28 戴着金头盔升空的蒋佳冀,在雪域蓝天上犹如一个战神。(刘应华摄)
29 蒋佳冀带团队驾机穿越峡谷,悄然向目标挺进。(刘应华摄)
30 什么是“会当凌绝顶”?飞驰在雪域高原,蒋佳冀和他的战鹰团队笑傲苍穹。(刘应华摄)
31 雪域高原,我在空中纪录下了蒋佳冀团队驾机穿越茫茫雪山的精彩瞬间。(刘应华摄)
32 有人说空军飞行员是浪漫的空中骑士,伴随蒋佳冀团队在雪域高原突防突击,释放的干扰弹犹如胜利的礼花般灿烂。(刘应华摄)
33 蒋佳冀驾驶战机低空突防后,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刘应华摄)
34 利剑出鞘!“青春战鹰”蒋佳冀驾机对地面目标发起垂直打击。(刘应华摄)
35 蒋佳冀与战友驾机展开夜间空战。(刘应华摄)
36 蒋佳冀和他的战友在蓝天上展开自由空战,图为蒋佳冀突然发现自己被对手咬住,他随即采取了应对措施。(刘应华摄)
37 空中对决,胜负只在一瞬。蒋佳冀在干扰与反干扰中寻找一招制敌的机会。(刘应华摄)
38 蒋佳冀和战友在万米高空实施密集编队飞行。(刘应华 摄)
39 夕阳下,金灿灿的“金头盔”映衬着空军飞行员蒋佳冀的荣光与梦想。(刘应华摄)
40 抵近目标, 蒋佳冀和战友驾机快速解散,展开战术演练。(刘应华摄)
41 蒋佳冀和战友驾驶战机在夕阳余晖中展开空战演练。(刘应华摄)01
11 作为共和国年轻的飞行团长,蒋佳冀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没有组织的培养,没有大伙儿的关心和支持,他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正因为这种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才锻造出像蒋佳冀这样一大批杰出的飞行员和领导干部。(刘应华摄)
查看大图
01 头戴“金头盔”、挺立机头前,这就是“青春战鹰”蒋佳冀的英雄本色(刘应华摄)
04 蒋佳冀现任搭档张红平,是航空兵团的老政委了,他俩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刘应华摄)
05 飞行员喜欢挑战、喜欢对抗,“青春战鹰”蒋佳冀更是如此,他的尚武精神可是全天候的。(刘应华摄)
06“金头盔 ”蒋佳冀的成绩,首先来自于他的刻苦学习。(刘应华摄)01
07 战友们说“蒋团长总是那么精神抖擞,总是那么快人快语”。这不,刚下飞机,蒋佳冀又乐呵呵地与战友分享飞行心得。(刘应华摄)
08“今天研究的深度,决定明天战胜对手的力度!”蒋佳冀说,个人强不算真正的强,只有团队的强才是真正的强。(刘应华摄)
09 蒋佳冀与战友一起研究交流。(刘应华摄)
10 蒋佳冀与战友精心组织地面攻击演练。(刘应华摄)
12 蒋佳冀作为一名“双学”活动涌现出来的学习型飞行员,特别注重对外军的研究,结合部队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战法。(刘应华摄)
13 蒋佳冀带领战友,进行严格细致的地面演练。他认为,任何的战术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刘应华摄)
14 蒋佳冀和他的战友坚信祖国的天空是属于他们的。(刘应华摄)
15 在蒋佳冀的背后是一支敢打必胜的尖刀团队。(刘应华摄)
16“80后”的飞行团长蒋佳冀,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洋溢出新一代飞行员那种阳光与自信。(刘应华摄)
17 飞行现场,蒋佳冀守候战友归来。(刘应华摄)
19 2012年盛夏,蒋佳冀在雪域高原执行驻训任务中,始终充满了阳刚与自信。(刘应华 摄)
20 2012年8月15日,在参加首次高原陆空联合实兵实弹演习中,蒋佳冀以百发百中的优异成绩归来,驻藏空军某场站官兵用洁白的哈达迎接蒋佳冀。(刘应华 摄)
21 2012年8月21日,蒋佳冀和他的战友,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首次驾机飞赴雪域高原某陌生机场,随后冒雨升空,锤炼部队全天候、全疆域作战能力。(刘应华 摄)
22 蒋佳冀每次伴随部队入藏驻训,都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挑战飞行极限,锻炼过硬的作战能力。(刘应华 摄)
23 蒋佳冀和战友驾驶战机编队滑出,准备升空出击。(刘应华 摄)
24“金头盔”蒋佳冀驾驶战机奔向起飞线,宛如一把出鞘利剑。(刘应华摄)
25“金头盔”蒋佳冀在起飞线待命出击。(刘应华 摄)
26 蒋佳冀驾机自由驰骋蓝天,宛如钢琴上飞舞的指尖。(刘应华摄)
27“青春战鹰”蒋佳冀驾机在雪山峡谷中急速爬升。(刘应华摄)
28 戴着金头盔升空的蒋佳冀,在雪域蓝天上犹如一个战神。(刘应华摄)
29 蒋佳冀带团队驾机穿越峡谷,悄然向目标挺进。(刘应华摄)
30 什么是“会当凌绝顶”?飞驰在雪域高原,蒋佳冀和他的战鹰团队笑傲苍穹。(刘应华摄)
31 雪域高原,我在空中纪录下了蒋佳冀团队驾机穿越茫茫雪山的精彩瞬间。(刘应华摄)
32 有人说空军飞行员是浪漫的空中骑士,伴随蒋佳冀团队在雪域高原突防突击,释放的干扰弹犹如胜利的礼花般灿烂。(刘应华摄)
33 蒋佳冀驾驶战机低空突防后,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刘应华摄)
34 利剑出鞘!“青春战鹰”蒋佳冀驾机对地面目标发起垂直打击。(刘应华摄)
35 蒋佳冀与战友驾机展开夜间空战。(刘应华摄)
36 蒋佳冀和他的战友在蓝天上展开自由空战,图为蒋佳冀突然发现自己被对手咬住,他随即采取了应对措施。(刘应华摄)
37 空中对决,胜负只在一瞬。蒋佳冀在干扰与反干扰中寻找一招制敌的机会。(刘应华摄)
38 蒋佳冀和战友在万米高空实施密集编队飞行。(刘应华 摄)
39 夕阳下,金灿灿的“金头盔”映衬着空军飞行员蒋佳冀的荣光与梦想。(刘应华摄)
40 抵近目标, 蒋佳冀和战友驾机快速解散,展开战术演练。(刘应华摄)
41 蒋佳冀和战友驾驶战机在夕阳余晖中展开空战演练。(刘应华摄)01
11 作为共和国年轻的飞行团长,蒋佳冀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没有组织的培养,没有大伙儿的关心和支持,他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正因为这种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才锻造出像蒋佳冀这样一大批杰出的飞行员和领导干部。(刘应华摄)
摄影并撰文 / 刘应华 刘畅 梁杰 王瑞
点击进入更多
《刘应华航空摄影背后的故事》
蒋佳冀,汉族,1981年6月出生,1999年8月入伍,2002年5月入党,四川成都人,特级飞行员,空军中校军衔。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团参谋长,2014年9月被任命为成空航空兵某团团长。截止2014年9月底,安全飞行1823小时,圆满完成了空军体系对抗演练、首次高原实弹打地靶、首次高原夜航等10余项重大任务,2011、2012年连续两次参加空军歼击机航空兵部队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以优异成绩两次夺得“金头盔”,并荣获空军“空战能手”称号,成为空军首个蝉联“金头盔”的飞行员。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2012年被空军授予“矢志打赢的模范飞行员”荣誉称号,被四总部评为“全军优秀基层干部”和“全军学习成才标兵”。
我作为一名军事摄影记者,蒋佳冀所在的三代战机团队一直是我镜头中的焦点,每年都要伴随他们执行任务跟踪采访。准确的说,蒋佳冀出名前已是我镜头中的“常客”,但基本都是“配角”,我与他也没有什么过多的交往。直到2011年底,在空军首次组织的歼击机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中,蒋佳冀战胜所有“一对一”对手,取得单场对抗42:0的显著成绩,一战成名,夺得“金头盔”。于是,在我的镜头中,蒋佳冀由“配角”渐渐的变成了“主角”。
初次接触的那份担心
成名后的蒋佳冀,作为“80后”的年轻飞行员,突然间什么“能手”、什么“标兵”、什么“荣誉称号”,一大堆头衔降至他头上。党委、首长和机关都十分担心这个年纪轻轻“娃娃”,能否承受起这么多光彩照人的荣誉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光环。我作为军区空军新闻负责人,2012年盛夏,首次启动对他的宣传时,也同样有着这份“担心”。采访中也听到一些反映,说这个小伙有那么一点点“牛”。所以,我们对他的宣传规模压缩了再压缩。为什么压缩?其实就党委而言,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爱护他、保护他。
2012年7月19日,空军授予蒋佳冀“矢志打赢的模范飞行员”荣誉称号的命名大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时任大队长的蒋佳冀给我的初步印象是:1米76的个子,身材匀称,帅气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而且心理素质极好,授称大会发言一点儿不怯场,像是个“老手”。进一步接触,我才发现蒋佳冀很率真,说话从不遮遮掩掩。
闲聊中,我问他:“为什么你比别人飞得好?”他说:“我喜欢琢磨,爱与人争论,不懂就问,少走了很多弯路。”他的坦言,让我觉得这小伙蛮有想法,我认为,这或许就是他比别人进步快的原因。从预校到航校,再到飞行部队,在同批学员中他都是第一个放单飞。
曾担任过蒋佳冀团政委的现任师政委廖应宾曾对我说,他在了解与蒋佳冀同批改装三代机的飞行员情况时,曾问过蒋佳冀飞得怎么样,有没有信心?他拍着胸脯说:“政委,你放心,我肯定比别人飞得好!”这,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牛”。
在首次宣传过程中,蒋佳冀不仅是我的宣传对象,同时还肩负了另一个角色——我的飞行教员。此刻,我申请乘坐三代战机升空拍摄的命令已经下达,在实施航拍前的飞行培训中,从航理学习到座舱实习,从教学法制定到地面演练,蒋佳冀都参与,并担任过我的教员。在培训过程中,我虽然年长蒋佳冀许多,但他始终把我当成“新学员”,处处“苛刻”我,也不讲情面。我知道他是为我好,但是我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不过我对他缜密的工作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扎实的理论功底,还是由衷的佩服。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才发现蒋佳冀的“牛”实际上是一种自信。慢慢地我俩成为忘年之交的好朋友。在交谈中,蒋佳冀有意无意的透露了他并不是喜欢宣传个人,对典型宣传也有许多顾虑,一是怕出名挂号造成无形的压力,二是担心频繁作报告、接受采访会干扰他的精力影响飞行。这时,我才发现蒋佳冀其实并不是那么“牛”,反而喜欢低调做人,我们当初的那份“担心”其实有点多余。
雪域同飞的那份震撼
人类的个体都存在某种奇异的功能,或许在孩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某种兴趣的倾向,这种倾向,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天赋。蒋佳冀的母亲告诉过我,蒋佳冀小时候对科幻小说着迷,只要去公园,最喜欢玩的就是坐旋转小飞机。来到蒋佳冀的部队采访,大伙儿都说他热爱飞行,痴迷飞行,是一个“飞行天才”,堪称“空中猎手”。
然而对我来说,“飞行天才”也好,“空中猎手”也好,这些词都是表象。蒋佳冀虽然以“42:0”的成绩战胜过对手,但对一个摄影记者来说,这也就仅仅是传说而已。
蒋佳冀到底怎么样?
2012年8月,蒋佳冀所在的团队飞赴雪域高原,参加首次陆空联合实弹实兵演习。经过近一个月的飞行培训,我的飞行计划在雪域高原得以实施,终得机会,在空中见证蒋佳冀这个“空中猎手”的真面目了。
8月9日,我首次参加实弹攻击课目飞行,也是我最刻骨铭心的飞行日。因为今天我将开创中国军事航空摄影的历史——在雪域高原乘坐歼-11战机记录低空实弹突击。
当日上午10时35分,我乘坐的歼-11战机(航拍专机)与4架实弹攻击战机临空高原某靶场,组成5机编队低空通场后,我的“专机”和蒋佳冀驾驶的战机迅速组成突击队形,从万米高空急速俯冲,瞬间下降数千米,负载荷使我轻如棉花一样飘起来。眼看就要贴到地面时,头盔里传来蒋佳冀的声音:“准备发射!”刹那间,蒋佳冀的战机机翼下喷出长长的火舌,整个战机就像熊熊燃烧的火龙,一枚枚带着火光的火箭弹以排山倒海之势喷射而出,奔向目标……
突然,战机机头抬起,急速爬升,抗荷服充气,超过6个G的正载荷仿佛6倍的重量,顿然压到我的身上,头不能动,手不能抬,我的脸迅速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所扭曲……此时,耳机里传来地面指挥员的呼叫声:“蒋佳冀打得好!全部命中目标。”
反复4次的低空俯冲飞行,我的胃早已翻江倒海,恶心使我呕吐,大脑变得晕沉木讷,浑身疲惫乏力……战机着陆后,脸色苍白的我,强装笑脸硬撑爬下战机,豆大的汗珠已经把头盔湿透。然而,走下飞机的蒋佳冀和战友依然精神抖擞,谈笑风声。此刻,什么叫沉着冷静,什么叫胸有成竹,什么叫坚毅果敢,什么叫技艺超群,用所有我能想出的赞美之词来形容蒋佳冀都不过分。这就是蒋佳冀在空中传递给我“空中猎手”的震撼形象。
半个月中,我与蒋佳冀及其团队同飞7架次,20多小时,亲眼目睹了阴云密布、冒雨起飞的震撼,亲身体验了俯冲峡谷、穿越沟壑的惊险,感受了横滚特技飞行的天晕地眩和瞬间急速左右侧飞“空中荡秋千”的浪漫。在雪域高原见证了蒋佳冀和他的团队“全疆域、全时段、全天候”的作战能力。
雾都上空的那份骄傲
幸运就是一个人的志趣和事业相吻合。在我眼里,蒋佳冀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物。蒋佳冀自己说,飞行是他的最爱,天空是他的舞台,他在飞行中寻找激情与快乐。
自2011年底一战成名后,蒋佳冀没有被一串串的光环冲昏头脑,而是更加低调、更加谦虚、更加勤奋、更加刻苦。2012年底,蒋佳冀再次参加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已是名人的蒋佳冀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飞行员都把“打败蒋佳冀”作为直接目标。在巅峰对决过程中,第一场对抗,蒋佳冀以大比分获胜,信心倍增;第二场蒋佳冀却遭遇“滑铁卢”,败给比他年轻3岁的对手;第三场,也是蒋佳冀最终决定胜负的一场,此刻的蒋佳冀已变得更加成熟老练,在对抗过程中,异常冷静的他关键时刻使出“绝招”一招致命击败对手。最终,蒋佳冀以三战两胜再次夺得“金头盔”,成为空军首位蝉联“金头盔”的飞行员,证明了他的实力。2013年,蒋佳冀晋升团参谋长,2014年破格提拔为团长,同时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时代先锋”重大典型。蒋佳冀出色的表现,让我感到特别骄傲。他担任团长后,我再次产生与他同飞的愿望,在山城重庆上空见证这个“雾都雄鹰”的风采。经批准,10月25日,我赶赴重庆,正式实施和蒋佳冀同飞的计划。
冬日的重庆,天气复杂多变,浓雾笼罩,阴雨连绵。11月14日,苦等了20天的我,终于获准升空。蒋佳冀是自由空战诞生的“金头盔”飞行员,此次,我升空的主要目的欲在蓝天上见证蒋佳冀和战友展开自由空战。所以,第一架次的飞行课目就是空中对抗。
如果说我在雪域高原和蒋佳冀7个架次的飞行,除了俯冲实弹课目外,其它课目大都是浪漫平稳的武装警巡。那么,这次山城上空的同飞,则让我亲身感受到记录空中对抗是那样的力不从心。尽管实施过程中,蒋佳冀和他的战友对我手下留情,并没有让我的“专机”跟随攻击机作横滚、筋斗等大过载战术机动,仅让我的“专机”保持好高度差或间隔距离拍摄他们近距离的缠斗过程,基本动作仅限于快速盘旋、跃升、俯冲,而这些对蒋佳冀及团队来说简单的动作,就把我折腾得筋疲力尽,眼花缭乱,木讷恶心,甚至回答蒋佳冀的空中通话我都无力回答。几个回合下来,别说记录,有时神还没缓过来,甚至飞机影子都还没找到,空中对抗的战术动作就结束了。我不得不无奈地承认这是一次失败的纪录飞行,在空中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草草收兵了。
着陆后,我走下飞机,蒋佳冀看着我疲惫而又无奈的表情后,坦言地告诉我,记录真正的空中对抗,对我这样的“业余”飞行员来说,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一是飞机状态变化大、飞行速度快,战机迎头交叉后进入咬尾攻击时的高速动作基本上抓拍不到;二是咬尾后,双机间会进行频繁的大过载战术动作,就我而言相机根本无法操作,身体也承受不了。我只好哭丧着脸点点头。当日下午的第二架次飞行,根据拍摄的实际情况,飞行计划作了调整,改为“温柔”的飞行——跨昼夜的武装巡航,感受歼击机在暮色中的唯美飞行和美丽山城的浪漫夜航。
在重庆的两架次飞行,蒋佳冀和他的战友们展现出来的耐力和体质、胆识与技艺,让我对歼击机飞行员“不是一般人”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刻骨铭心。同时也让我真正认识到,要夺得空军歼击机飞行员最高荣誉——“金头盔”,真是极其不易,这种巅峰对决非常人能为。
短短两年中,与蒋佳冀和他的团队同飞9架次,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变化”:一是蒋佳冀职务上的变化,从大队长跃升为团长;二是蒋佳冀从当初的率真自信,变得更加成熟内敛;三是我的心理变化,也从当初的担心到现在的由衷骄傲。而这些变化,让我欣慰。
这次见面,我问蒋佳冀,你现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他说,是打仗。我又问他如果今天就打仗,怕不怕。他说:“其实,只要升空就无所谓怕不怕了!”
“你现在当团长了,如何带部队,你有什么考虑?”蒋佳冀回答我:“我作表率,战友就会支持我,我有虎气,部队就有虎气!”
我从内心佩服蒋佳冀,更为他感到骄傲。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毕竟与英雄同飞了9架次。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