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西沙 西沙》查春明作品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小A 2014-09-12

01、西沙永兴岛是三沙市府所在地。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2、俯瞰西沙永兴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3、美丽的西沙七连屿。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4、西沙七连屿位于宣德群岛海域。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5、西沙七连屿在朵朵白云间隐现,充满梦幻色彩。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06、西沙东岛(鸟岛)上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7、西沙东岛上的白鲣鸟和原始森林。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8、在直升机上航拍西沙东岛(鸟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9、西沙琛航岛位于永乐群岛海域。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0、空中俯瞰西沙琛航岛。查春明摄

11、西沙永乐群岛上的广金岛。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2、西沙永乐群岛上的金银岛。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3、西沙西沙永乐群岛上的珊瑚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4、西沙群岛的海岛,像朵朵睡莲漂浮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5、西沙永乐群岛晋卿岛。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6、西沙晋卿岛犹如一条热带鱼,色彩斑斓。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7、西沙晋卿岛上的渔村。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8、俯瞰西沙晋卿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9、西沙永乐群岛羚羊礁就像一个瑰丽的聚宝盆。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0、西沙永乐群岛羚羊礁上多彩的礁盘。 查春明摄

21、西沙永乐群岛羚羊礁盘上的彩色礁盘。查春明摄

22、鸟瞰西沙甘泉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3、西沙甘泉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4、西沙永乐环礁上的沙洲。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5、西沙中建岛犹如一张硕大的荷叶。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6、西沙永乐群岛银屿,整个礁盘犹如一个巨大的贝壳。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7、西沙群岛鸭公岛沙洲上的渔村。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8、西沙永乐环礁上的沙洲和渔村。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9、西沙永乐群岛鸭公岛沙洲上的渔村,简易住房上覆盖着珊瑚石用来抵御台风。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0、鸭公岛沙洲上的渔村,渔民们大都来自海南省的谭门镇。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1、西沙渔民在永乐群岛的礁盘上作业。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2、西沙渔民在永乐群岛礁盘上作业。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3、西沙永乐群岛沙洲上的渔村,渔民们大都来自海南省的谭门镇。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4、西沙永乐环礁上的沙洲。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5、沧海留痕——西沙礁盘上的水下“鲸鱼脊背”。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6、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7、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8、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9、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40、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41、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42、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43、查春明航拍工作照。

44、查春明航拍工作照。

45、查春明航拍工作照。

46、查春明在西沙工作照

47、《西沙 西沙》画册封面

查看大图

01、西沙永兴岛是三沙市府所在地。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2、俯瞰西沙永兴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3、美丽的西沙七连屿。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4、西沙七连屿位于宣德群岛海域。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5、西沙七连屿在朵朵白云间隐现,充满梦幻色彩。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06、西沙东岛(鸟岛)上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7、西沙东岛上的白鲣鸟和原始森林。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8、在直升机上航拍西沙东岛(鸟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09、西沙琛航岛位于永乐群岛海域。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0、空中俯瞰西沙琛航岛。查春明摄

11、西沙永乐群岛上的广金岛。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2、西沙永乐群岛上的金银岛。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3、西沙西沙永乐群岛上的珊瑚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4、西沙群岛的海岛,像朵朵睡莲漂浮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5、西沙永乐群岛晋卿岛。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6、西沙晋卿岛犹如一条热带鱼,色彩斑斓。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7、西沙晋卿岛上的渔村。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8、俯瞰西沙晋卿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19、西沙永乐群岛羚羊礁就像一个瑰丽的聚宝盆。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0、西沙永乐群岛羚羊礁上多彩的礁盘。 查春明摄

21、西沙永乐群岛羚羊礁盘上的彩色礁盘。查春明摄

22、鸟瞰西沙甘泉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3、西沙甘泉岛。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4、西沙永乐环礁上的沙洲。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5、西沙中建岛犹如一张硕大的荷叶。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6、西沙永乐群岛银屿,整个礁盘犹如一个巨大的贝壳。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7、西沙群岛鸭公岛沙洲上的渔村。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8、西沙永乐环礁上的沙洲和渔村。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9、西沙永乐群岛鸭公岛沙洲上的渔村,简易住房上覆盖着珊瑚石用来抵御台风。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0、鸭公岛沙洲上的渔村,渔民们大都来自海南省的谭门镇。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1、西沙渔民在永乐群岛的礁盘上作业。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2、西沙渔民在永乐群岛礁盘上作业。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3、西沙永乐群岛沙洲上的渔村,渔民们大都来自海南省的谭门镇。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4、西沙永乐环礁上的沙洲。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5、沧海留痕——西沙礁盘上的水下“鲸鱼脊背”。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6、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7、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8、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39、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40、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41、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42、沧海留痕—-镌刻在西沙礁盘上的抽象艺术。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43、查春明航拍工作照。

44、查春明航拍工作照。

45、查春明航拍工作照。

46、查春明在西沙工作照

47、《西沙 西沙》画册封面


后记               

梦幻西沙——航拍西沙有感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距海南岛东南方180多海里处,主体部分处于北纬15°40′至17°10′,东经110°至113°之间。由45座岛、洲、礁和沙滩组成。东面为宣德群岛,西面为永乐群岛,犹如两串闪耀着光芒的明珠,镶嵌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上,与东沙、中沙、南沙群岛一起构成共和国最南部的蓝色疆土,是祖国最美丽的宝岛。

    作为新华社驻海军摄影记者,从1989年开始,我曾十几次踏访西沙群岛,采访了一代又一代“天涯哨兵”,同他们结下了战友般的深厚情谊。1995年5月,我还光荣地被海军西沙守岛部队授予“荣誉天涯哨兵”,从那时起,我的心灵深处就一直蕴藏着浓浓的“西沙情结”。

    从1995年至今的20年间,我多次搭乘海军航空兵直升机在南海上空航拍,南到曾母暗沙、南沙群岛,北至西沙群岛,覆盖了约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拍摄照片数万张。有句成语叫做“水到渠成”,多年的积累,让我能从大量的航拍照片中,精选出部分西沙群岛的照片,将《西沙 西沙》编辑成册,了却我多年的一个心愿。

    凡是去过西沙的人,无不赞叹它的美丽,用最美好的诗句和歌声来赞美它。我认为,西沙是立体的,要想真正欣赏到西沙群岛的壮美,应该是在空中。高度决定着广度,决定着人的视野,当你从空中鸟瞰西沙时,就会看到西沙群岛另一番难得见到的壮观景象。

    有很多人向往去马尔代夫旅游,如果西沙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要比马尔代夫强得多。我想通过这本画册,让读者换个视角看西沙,从高角度感受西沙群岛的真正魅力。

    西沙,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西沙的美是无与伦比的,我不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航拍,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受。

    从空中俯瞰西沙,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机翼下的座座岛屿犹如迷人的翡翠,镶嵌在蔚蓝色的海面上。西沙的海水清澈透明,能看清楚水下40多米珊瑚礁盘的形态和纹理。礁盘最浅的地方呈淡绿色,随着海水的深度变化,色彩也由浅绿向深蓝过度,成为一幅五彩缤纷的巨幅油画。

    西沙海域的数十座海岛、沙洲和礁盘形状各异,有的很小,整个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有的礁盘则很大,全部潜藏在水中,绵延十几平方公里,一眼望不到边;有的小岛全部露出水面,上面长满绿色植被,郁郁葱葱;有的只将一小部分沙洲显露出来,寸草不生。海面上风云瞬息万变,使得光影效果变幻无穷,我所拍摄的照片也就各有千秋,极具梦幻色彩。

    20年来,对西沙群岛较为完整的航拍,超出了我的预想,数万张照片存入了硬盘数据库,这些照片不仅丰富了我的西沙群岛图片资料,也为国家留下了宝贵的影像档案。

    当我乘直升机翱翔在西沙群岛海域上空,俯瞰着清澈透明的海水下面那颜色各异、造型奇特、如梦如幻的沧海留痕,整个心身受到瞬间的强烈震撼,不由得心跳加快,甚至忘记按动手中相机的快门。回想当时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从未见到过的神奇而美丽的水下海底奇观,竟然让我窒息和莫名的恐惧。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中国人就开始发现南海,对南海诸岛礁有了命名,逐步完善了对南海相关海域的管辖。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海洋国土,一寸也不能丢。因此,我们要倍加保护和珍惜,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

    我从心底里由衷地感谢大海,因为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为人类贡献出最好最美的画卷,也承载着我心中美好的梦想。

    谨以此书,献给祖国母亲和美丽的海洋,献给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人们,献给守卫祖国海洋国土的海疆卫士。                             

查春明
2014年5月10日 于北京

作者简介

    查春明,新华社高级记者。

    1976年12月加入海军在青岛服役,1985年10月由绘画转入新闻摄影,1990年4月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海军支社摄影记者。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海军摄影协会理事,中国海洋摄影家协会副会长。专业技术五级,海军大校军衔。

    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摄影作品30000余幅,300余幅作品在全国性摄影评比中获得奖牌。多次获得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银、铜奖,三次荣获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连续两次荣获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摄影艺术奖,四次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1991年获得“中国抗洪救灾优秀摄影记者”称号,2009年同时获得“中国航天摄影飞天奖”、“2008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和“全国抗震救灾优秀新闻摄影记者”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曾15次乘坐威武的中国军舰跨越太平洋、穿越印度洋,进入大西洋,勇闯大西洋比斯开湾12级特大风浪。随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出访美洲四国、欧洲四国、韩国、巴基斯坦和亚非五国,乘军舰踏访了几十个国家,足迹遍及世界四大洲、三大洋,总航程超过15万海里,可绕地球6圈之多。

    曾20多次赴南沙、西沙群岛采访,成为乘直升机航拍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第一人。参加过91、94、98中国南方大抗洪,96台湾海峡三军联合大演习,97长江三峡大截流,97香港回归、99澳门回归,99烟台海难大营救,2001中美撞机事件,2008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神舟”载人飞船系列发射。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世纪大阅兵,海军成立60年海上大阅兵,“海上联合”系列中俄海上联合演习,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入列海军,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母上成功起降等重大事件采访。
还亲历了中吉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巴、中英、中澳、中美、中西、中法海军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9”、“和平使命—2012”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和平-09”多国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和谐使命”人道主义医疗服务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海上联合—2013”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海上联合—2014”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用手中的相机见证和记录了许多发生在共和国和中国军队的重大历史事件。

    撰写和发表了几十万字新闻摄影业务文章、论文和采访手记。在完成新闻采访任务的同时,还致力于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和军史资料编辑工作,已编辑出版《跨越大洋看世界》《新世纪航程》《走向深蓝》《瞬间》《卡拉奇亮剑》《情祖国检阅》《情洒亚非》《和谐之旅》《和平使者》等12部摄影作品集和《走向深蓝的航迹》纪实文学作品集,并被海军档案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