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事摄影集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图文/赵俊毅 提供
2014-08-19
甲午中日战事摄影集
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两方军舰激战情形
2、中国巨舰定远号奋战重伤(1894年2月21日摄)
3、中国巨舰靖远号沉没情形(1894年2月9日上午10时摄)
4、尽忠牺牲威远舰沉没情形(1895年2月21日摄)
5、日舰赤城号受伤炮痕
6、赤城号右舷甲板之弹痕
7、领导海军来攻中国之日军旗舰松岛号
8、日舰炮手作战情形
9、黄海激战之实况(1894年9月17日摄)
10、黄海之役之超勇舰(右)与日军之西京舰(左)
11、日本第一军在朝鲜仁川港上陆情形
12、日本陆军山炮队作战实况
13、朝鲜船桥里兵燹后之景象
14、兵火过后尽成焦土
15、疆场决斗死亡枕籍
16、战地尸骸惨不忍睹
17、日本司令部高级将官留影
18、朝鲜军务大臣与高级官员合影
19、驻扎朝鲜義州之日本第一军兵站部职员
20、義州城上之哨兵
21、鸭绿江上日军搭架之行军桥
22、義州城西遥望鸭绿江对岸之虎山
23、日军占领后之大连湾和尚鳴西炮台
24、九连城炮台被占后内部摄影
25、花园口郊外日本第二军之营幕
26、日本围攻金州时野战炮队轰击情形(1894年11月6日摄)
27、大连湾柳树屯栈桥风景
28、被占领后之旅顺全景
29、旅顺口椅子山第一炮台失守(1894年11月21日摄)
30、旅顺口老蛎嘴炮台之前门
31、阵地日军伤兵之救护
32、日军临时医院之救伤
33、旅顺口庆字正营全景
34、失守后之旅顺亲兵军营
35、旅顺城头馒蛮头子等炮台及亲兵左营全景
36、进攻威海卫之日军在荣城登岸情形(1895年1月20日摄)
37、荣城县龙睡湾登陆之日军辎重队(1895年1月23日摄)
38、日本第二军司令部由荣城向威海卫进发(1895年1月23日摄)
39、威海卫港湾全景
40、日舰战后之凌乱状况
41、日舰甲板上之伤残痕迹
42、由威海卫港龙庙嘴炮台远望日军水雷艇22号沉没
43、威海卫港之中国军舰右之左为济远号、广丙号、镇远号、平远号
44、被占后之威海卫黄土崖炮台
45、威海卫港东岸摩天岭堡垒
46、被占后之摩天岭炮台
47、日军载伤兵之驴车
48、被占后之威海卫全景
49、焚毁之威海卫北山嘴水雷营
50、威海卫刘公岛之电报局及电灯台
51、威海卫刘公岛前之中国舰队
52、由刘公岛眺望威海卫港
53、战胜归国之日军旗舰松岛号(其左两舰为被俘之中国舰平远号及济远号)
54、威海卫港湾上之中国被俘军人
55、日军追悼阵亡将士
56、东京举行凯旋祝捷会
查看大图
甲午中日战事摄影集
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两方军舰激战情形
2、中国巨舰定远号奋战重伤(1894年2月21日摄)
3、中国巨舰靖远号沉没情形(1894年2月9日上午10时摄)
4、尽忠牺牲威远舰沉没情形(1895年2月21日摄)
5、日舰赤城号受伤炮痕
6、赤城号右舷甲板之弹痕
7、领导海军来攻中国之日军旗舰松岛号
8、日舰炮手作战情形
9、黄海激战之实况(1894年9月17日摄)
10、黄海之役之超勇舰(右)与日军之西京舰(左)
11、日本第一军在朝鲜仁川港上陆情形
12、日本陆军山炮队作战实况
13、朝鲜船桥里兵燹后之景象
14、兵火过后尽成焦土
15、疆场决斗死亡枕籍
16、战地尸骸惨不忍睹
17、日本司令部高级将官留影
18、朝鲜军务大臣与高级官员合影
19、驻扎朝鲜義州之日本第一军兵站部职员
20、義州城上之哨兵
21、鸭绿江上日军搭架之行军桥
22、義州城西遥望鸭绿江对岸之虎山
23、日军占领后之大连湾和尚鳴西炮台
24、九连城炮台被占后内部摄影
25、花园口郊外日本第二军之营幕
26、日本围攻金州时野战炮队轰击情形(1894年11月6日摄)
27、大连湾柳树屯栈桥风景
28、被占领后之旅顺全景
29、旅顺口椅子山第一炮台失守(1894年11月21日摄)
30、旅顺口老蛎嘴炮台之前门
31、阵地日军伤兵之救护
32、日军临时医院之救伤
33、旅顺口庆字正营全景
34、失守后之旅顺亲兵军营
35、旅顺城头馒蛮头子等炮台及亲兵左营全景
36、进攻威海卫之日军在荣城登岸情形(1895年1月20日摄)
37、荣城县龙睡湾登陆之日军辎重队(1895年1月23日摄)
38、日本第二军司令部由荣城向威海卫进发(1895年1月23日摄)
39、威海卫港湾全景
40、日舰战后之凌乱状况
41、日舰甲板上之伤残痕迹
42、由威海卫港龙庙嘴炮台远望日军水雷艇22号沉没
43、威海卫港之中国军舰右之左为济远号、广丙号、镇远号、平远号
44、被占后之威海卫黄土崖炮台
45、威海卫港东岸摩天岭堡垒
46、被占后之摩天岭炮台
47、日军载伤兵之驴车
48、被占后之威海卫全景
49、焚毁之威海卫北山嘴水雷营
50、威海卫刘公岛之电报局及电灯台
51、威海卫刘公岛前之中国舰队
52、由刘公岛眺望威海卫港
53、战胜归国之日军旗舰松岛号(其左两舰为被俘之中国舰平远号及济远号)
54、威海卫港湾上之中国被俘军人
55、日军追悼阵亡将士
56、东京举行凯旋祝捷会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大胜,中国惨败。战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赔款2.3亿两白银,赔款额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半的财政收入。1931年底,上海良友编辑部为了警示后人,出版了《甲午中日战事摄影集》。
摄影集为16开本,封面采用漫画形式,画面中清军勇士正与倭寇搏杀,横开式摄影集下方注有:“甲午中日战事摄影集”九个大字,封面设计的简洁大方。影集的首页,是《良友》画报总编梁得所先生撰写的卷头语:“甲午之役,中国见败于日本,留外交一页痛史,亦日本崛强之肇端也。事发距今三十余年,当时摄影术尚未发达,照片甚为稀罕。偶于收藏家雨青先生所,获睹此项写真,因请公之于世。虽以来源关系,类多表现彼方胜利,盖亦不失为史记真相。且阅之足见当年致败之由,非不奋战,亦非不能战,徒以局部孤军,抗一国之精锐,事前既乏充分准备,临变又未能举国一致。是虽过往陈迹,今日岂能或忘?国难日亟,甲 午惨剧重现目前。夫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国人当造成如何之史实,供后世之回忆乎?!”。
摄影集收录了58幅摄影图片,由于图片来源是翻拍雨青先生收藏的照片所致,整套图片都不够清晰,再者,日军写真班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所使用的木质外拍机,只配一支标准镜头(当时还没有长焦镜头),中日海战的远景拉不过来,还有玻璃干板感光度偏低,曝光时间较长,拍摄景还好说,拍摄物就容易晃动,在陆地上拍摄还好说,在军舰上拍摄船体就容易晃动。十九世纪末,摄影术刚刚进入到干板时代,倭寇部队就配备了写真班,并随军队拍摄战争场面,用照片的形式,鼓吹和宣扬彼方的胜利;而我方的北洋水师创始人李鸿章,在装备北洋水师时,认为配备一支摄影班还多花银两不说,还无大用处,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在军事摄影的理念上,已经落后日本人一大截,加之,清政府政治腐朽、体制落后必然导致失败的结局。
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来龙去脉,影集刊载了高博彦所著《中国近百年史纲要》的“中日战争”部分,仔细研读,可知晓倭寇侵华预谋已久,借中日朝鲜角逐,一步步侵蚀我方领土。文章中附多幅战事画,这些画均为我方画师所作,精谨细腻的笔法无可挑剔,但战事画的“重朔现实”与摄影图片的“裁切现实”前后比较,总感觉摄影图片来的真是。
尽管《甲午中日战事摄影集》拍摄视角是表现彼方胜利,但我们的观看,却有着不同的角度,每翻动一页,就好像未愈合的旧伤疤又被从新撕开。除了阵痛,我在思索,假如北洋水师也有一支摄影班,并以我方的视角拍摄一组照片,保存至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甲午中日战争的摄影图片,会更深刻、更真切、更悲壮!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社会各界又掀起了“甲午?甲午——百年强国梦”等纪念活动,强国梦应该包含着摄影梦,有关摄影梦,还留给摄影人共同思索吧!
图文/赵俊毅 提供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