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蓝领·黄发·金年华--纺织车间的“90后”

来源:南都网 责编:King 2013-09-03

区韵琪 广东佛山 1993年。工种:裁床部。

王良生 广西博白1990年。工种:后整理。

张莉 四川泸县 1995年 工种:针织车缝。

赵正伟(左) 重庆 1990年。刘春燕 重庆 1990年。工种:针织车缝。

蔡王明(左)贵州沿河 1994年。 杨森 贵州沿河 1995年。工种:针织车缝。

陈远平 陕西安康 1987年 梭织车间与 蒋冬玉 广西全州 1990年是一对恋人。

黄星儒 海南五指山1992年。工种:后整理。

李小红 四川泸州1995年。工种:针织车缝。

刘胜利 安徽潇县1995年。工种:针织车缝。

庞俊君 1993年 广西玉林。工种:后整理。

查看大图

区韵琪 广东佛山 1993年。工种:裁床部。

王良生 广西博白1990年。工种:后整理。

张莉 四川泸县 1995年 工种:针织车缝。

赵正伟(左) 重庆 1990年。刘春燕 重庆 1990年。工种:针织车缝。

蔡王明(左)贵州沿河 1994年。 杨森 贵州沿河 1995年。工种:针织车缝。

陈远平 陕西安康 1987年 梭织车间与 蒋冬玉 广西全州 1990年是一对恋人。

黄星儒 海南五指山1992年。工种:后整理。

李小红 四川泸州1995年。工种:针织车缝。

刘胜利 安徽潇县1995年。工种:针织车缝。

庞俊君 1993年 广西玉林。工种:后整理。

    作为一线生产工人,他们漂染的黄色头发显示出他们的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与众不同。———摄者说
  2011年5月19日,20岁的重庆人赵正伟第一次来到佛山,也第一次听说广东溢达这家纺织企业的名字,和所有90后年轻人一样,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没有进入纺织企业的打算,但机缘巧合进入了针织车缝车间。同年6月10日,一名叫刘春燕的重庆90后女孩也进入了广东溢达的同一个部门,在这个广东最庞大的纺织“帝国”,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如今,广东溢达的90后工人正成为一股新生的势力,逐渐成为这个纺织“帝国”的中坚力量。
  本月,一次称得上国家级的环保论坛———“2013溢达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佛山市高明区政府会议厅开幕,国内最知名的纺织业龙头第四次聚焦环保,发起了题为“绿色·创新·思变”的论坛。在溢达的车间,大量90后出现在纺织企业的第一线引起了众多参观嘉宾的关注。据行业统计,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人民币,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11.5%,直接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最新的统计数字也显示,去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2549.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溢达作为一家拥有55,000名员工,每年向Ralph Lauren、TommyHilfiger、耐克、安踏及七匹狼等世界知名时装品牌供应超过1亿件衬衫的航母级企业,这种“流行文化”是否吸引年轻人进入“夕阳产业”的主要因素?溢达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车克焘则表示:“我们很笨,不会搞房地产。我们要在纺织业上进行精耕细作,把文化、环保、低碳与纺织连接起来,建世界上最美丽的纺织工厂。”但工人们则看到更实际的东西,来自四川泸县的张莉5月13日才进入广东溢达,现正在针织车缝部实习,她看重的则是广东溢达是一个巨型的航母,收入及工作环境的舒适性。“每周我都会去电影院看电影”,刚出社会,1995年出生、还显羞涩的张莉说。同是1995年出生的安徽潇县人刘胜利与张莉的经历不同,他在家乡读的是技校,广东溢达到潇县招工,他们差不多全班都进入了溢达。“家乡穷,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容易。”刘胜利说出了他到广东溢达的原因。
  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把一种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意识乃至员工参与为一体的新企业模式带到自己管理的庞大企业,90后成为了这种新模式的试验品和得益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纺织服装业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出口产品品质标准的不断提升,绿色技术壁垒以及纷争不断的各种特保压力,逐渐成为纺织企业要持续发展所不容回避的问题。但也正因为这一点,溢达集团切脉消费心理,跟踪市场需求,为这个所谓的“夕阳产业”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来自全国的90后也在这个巨大的纺织航母找到生存之地。
  来自贵州沿河县、1994年出生的蔡王明和1995年出生的同乡杨森也加入了广东溢达,作为一线生产工人,他们漂染的黄色头发显示出他们的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与众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生活注定和父辈格格不入,但在统一规定和制度下,在他们稚嫩双手下生产的产品,还是与父辈有相同的基因和品质。
  图/文:郭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