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2012年度中国新闻摄影年赛作品 新闻人物与肖像-组照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高媛 2013-05-28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12年11月28日,在江山拍摄的细菌战受害幸存者姜录才,他饱受了70年的伤痛折磨。邵全海 摄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02年的除夕,王选手捏火车票,匆忙从上海赶往细菌战受害地义乌取证。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02年2月9日,上海,王选积极向美国著名律师贝端.费雪介绍中国细菌战受害者的情况。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王选率领义乌细菌战原告团发表严正声明,抗议日本最高法院不公正的终审判决。(2007年7月摄于义乌)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12月11月18日,王选在义乌崇山村悼念70年前被细菌战害死的当地百姓时,向中外人员控诉日军当年的暴行。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05年7月16日,王选在金华陪同国际友人调查细节战受害者时,向媒体揭露日军当年的暴行。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10年12月26日,衢州,王选(右2)在市区罗汉井的衢州细菌战纪念碑前对两位日本友人西里扶甬子和末永惠子介绍受害者情况。据了解她们都是731部队细菌战的研究者。衢州曾是侵华日军在中国空投细菌的第一个城市,而且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城市。西里扶甬子和末永惠子专程从日本赶到衢州调查。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02年8月27,日本东京,王选与中国原告手捧已去世的25名原告的遗像,悲愤地抗议东京地方法院一审的不公平判决。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12年11月28日,拍摄的细菌战受害的幸存者,他饱受了70年的伤痛折磨。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11年12月13日,衢州,王选在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的纪念碑前。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3月29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94岁的麦容欢老人和两个七旬的智障儿子在家门口合影,在别人眼里看似不幸的一家人,却乐观的面对生活。付希华 摄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4月10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好心人为麦婆婆的两个智障儿子送来衣服,麦婆婆帮两个儿子试穿。母亲照顾儿子一生,事无巨细。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5月24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麦婆婆在为儿子做饭,阿富在后面跟着学习。麦婆婆意识到,必须让儿子掌握一些生活技巧。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12月21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94岁的麦容欢老人拄着拐杖在村里散步。2012年,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下,麦容欢老人成里村里的名人。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5月24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吃晚饭的时间,麦容欢老人和小儿子阿富一起等阿满回家吃饭。一家三口吃饭时都是等人齐才吃,少一个也不会动筷子。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12月21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麦婆婆的小儿子阿富经常会弄得身上很脏,晚上睡觉之前,麦婆婆烧了水为儿子擦身。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4月10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在田地里干了一辈子农活的麦婆婆,至今在家门口还种了一小片菜地。全家吃的蔬菜基本上不用去市场上买,整个村里,像麦婆婆这个年纪还能下地的,只有她一个。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5月6日,麦婆婆帮儿子擦脸,儿子脸上流露出天真的表情.一头黑发的阿满,让别人很难判断出他的实际年龄.邻居们常说,没有她,两个儿子不可能活到今天。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11月11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医生来麦婆婆家里义诊,麦婆婆一家的境遇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5月28日,阿富和阿满在门口盼望着外出的母亲回家。这时,他们的眼神不再那么游离不定,对他们来说,三个人血肉是连在一起的

铜奖 “90后”农民工:吴香君,1996年出生,湖南怀化人,中专文化,在台州一家汽车厂担任装配工人,实习期收入1100元。李震宇 摄

铜奖 “90后”农民工:杨成真,1994年出生,贵州兴义人,初中未毕业,在义乌市一家太阳能灯具厂做组装工人,月收入3000多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文晖,1992年出生,广西人,初中缀学后到杭州一家园林公司从事苗木种植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袁方军,1993年出生,湖北恩施人,初中毕业,在义乌市一家制祙厂做翻祙工,月收入2000多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吴健,1990年出生,安徽安庆人,初中缀学后在杭州一家服装厂做熨烫工,月收入3000元左右。

铜奖 “90后”农民工:罗应强,1990年出生,四川泸州人,初中毕业,在宁波一处建筑工地做泥工,月收入2000多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王阿飞,1994年出生,安徽豪州人,初中缀学后在杭州一家电器厂做装配工,月收入2000多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陈洪阳,1993年出生,安徽阜阳人,初中毕业后在宁波一家制笔企业做操作工,月收入2000余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俞荣波,1994年出生,浙江奉化人,中专毕业,在宁波一家船厂做切割工,月收入2000多块。

铜奖 “90后”农民工:柯婷婷,1991年出生,江西九江人,初中毕业,在义乌市一家内衣厂做平车工,月收入2500多元。

查看大图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12年11月28日,在江山拍摄的细菌战受害幸存者姜录才,他饱受了70年的伤痛折磨。邵全海 摄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02年的除夕,王选手捏火车票,匆忙从上海赶往细菌战受害地义乌取证。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02年2月9日,上海,王选积极向美国著名律师贝端.费雪介绍中国细菌战受害者的情况。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王选率领义乌细菌战原告团发表严正声明,抗议日本最高法院不公正的终审判决。(2007年7月摄于义乌)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12月11月18日,王选在义乌崇山村悼念70年前被细菌战害死的当地百姓时,向中外人员控诉日军当年的暴行。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05年7月16日,王选在金华陪同国际友人调查细节战受害者时,向媒体揭露日军当年的暴行。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10年12月26日,衢州,王选(右2)在市区罗汉井的衢州细菌战纪念碑前对两位日本友人西里扶甬子和末永惠子介绍受害者情况。据了解她们都是731部队细菌战的研究者。衢州曾是侵华日军在中国空投细菌的第一个城市,而且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城市。西里扶甬子和末永惠子专程从日本赶到衢州调查。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02年8月27,日本东京,王选与中国原告手捧已去世的25名原告的遗像,悲愤地抗议东京地方法院一审的不公平判决。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12年11月28日,拍摄的细菌战受害的幸存者,他饱受了70年的伤痛折磨。

金奖 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2011年12月13日,衢州,王选在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的纪念碑前。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3月29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94岁的麦容欢老人和两个七旬的智障儿子在家门口合影,在别人眼里看似不幸的一家人,却乐观的面对生活。付希华 摄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4月10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好心人为麦婆婆的两个智障儿子送来衣服,麦婆婆帮两个儿子试穿。母亲照顾儿子一生,事无巨细。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5月24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麦婆婆在为儿子做饭,阿富在后面跟着学习。麦婆婆意识到,必须让儿子掌握一些生活技巧。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12月21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94岁的麦容欢老人拄着拐杖在村里散步。2012年,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下,麦容欢老人成里村里的名人。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5月24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吃晚饭的时间,麦容欢老人和小儿子阿富一起等阿满回家吃饭。一家三口吃饭时都是等人齐才吃,少一个也不会动筷子。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12月21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麦婆婆的小儿子阿富经常会弄得身上很脏,晚上睡觉之前,麦婆婆烧了水为儿子擦身。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4月10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在田地里干了一辈子农活的麦婆婆,至今在家门口还种了一小片菜地。全家吃的蔬菜基本上不用去市场上买,整个村里,像麦婆婆这个年纪还能下地的,只有她一个。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5月6日,麦婆婆帮儿子擦脸,儿子脸上流露出天真的表情.一头黑发的阿满,让别人很难判断出他的实际年龄.邻居们常说,没有她,两个儿子不可能活到今天。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11月11日,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医生来麦婆婆家里义诊,麦婆婆一家的境遇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银奖 九旬慈母的使命:2012年5月28日,阿富和阿满在门口盼望着外出的母亲回家。这时,他们的眼神不再那么游离不定,对他们来说,三个人血肉是连在一起的

铜奖 “90后”农民工:吴香君,1996年出生,湖南怀化人,中专文化,在台州一家汽车厂担任装配工人,实习期收入1100元。李震宇 摄

铜奖 “90后”农民工:杨成真,1994年出生,贵州兴义人,初中未毕业,在义乌市一家太阳能灯具厂做组装工人,月收入3000多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文晖,1992年出生,广西人,初中缀学后到杭州一家园林公司从事苗木种植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袁方军,1993年出生,湖北恩施人,初中毕业,在义乌市一家制祙厂做翻祙工,月收入2000多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吴健,1990年出生,安徽安庆人,初中缀学后在杭州一家服装厂做熨烫工,月收入3000元左右。

铜奖 “90后”农民工:罗应强,1990年出生,四川泸州人,初中毕业,在宁波一处建筑工地做泥工,月收入2000多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王阿飞,1994年出生,安徽豪州人,初中缀学后在杭州一家电器厂做装配工,月收入2000多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陈洪阳,1993年出生,安徽阜阳人,初中毕业后在宁波一家制笔企业做操作工,月收入2000余元。

铜奖 “90后”农民工:俞荣波,1994年出生,浙江奉化人,中专毕业,在宁波一家船厂做切割工,月收入2000多块。

铜奖 “90后”农民工:柯婷婷,1991年出生,江西九江人,初中毕业,在义乌市一家内衣厂做平车工,月收入25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