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综合 责编:余青 2013-04-24

4月22日,在芦山县宝盛乡,武警水电部队的官兵将受伤的杨大爷抬上运兵车。 4月21日下午,独自在家的芦山县宝盛乡59岁的杨大爷,在余震中膝盖骨折,晚上才被回到家的子女发现。第二天一大早,得到消息的武警水电部队派出医疗人员对杨大爷进行紧急救治,并由6位官兵轮流从山上抬下来,步行6、7公里后将杨大爷送上运兵车,前往芦山县城的医院做手术。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4月23日,地震灾区四川雅安市宝兴县一小学临时安置点内,几位老人在学校操场防雨棚下淡定下象棋。中新社发 陈超 摄

4月23日,来自雅安的志愿者骑行在芦山地震灾区清仁乡的道路上。廖攀 摄

4月23日,芦山地震灾区受损的佛头。廖攀 摄

4月23日,芦山双石镇,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防疫人员正在喷洒消毒水。23日早,已超过地震黄金72小时救援,防疫成为灾区重点工作。据悉,灾区共出动20余台专业疫情防控车辆,分10余支队伍对县内7个乡镇和城区的集中安置点开展消毒和卫生监督排查工作,芦山震后卫生防疫工作全面展开。中新社发 史元丰 摄

4月23日,四川芦山地震灾区被浓厚雨雾笼罩,空中救援全线全天候受阻。成都军区十三集团军陆航旅数十架直升机满载救灾物资,连日来无法起飞。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4月23日,四川雅安,汶川地震断腿女教师廖智在芦山为灾民服务。图为雨中忙活,廖智来不及擦拭脸上的雨水。蒲东峰 摄

4月23日,在天全县仁义乡有三头猪一直守在自己倒塌的猪圈前。据其主人介绍,地震时,三头猪受伤而逃,他下山将三头猪赶回来并进行治疗后,三头猪日日守在倒塌的猪圈前不再肯离开。三头猪守在倒塌的猪圈前不肯离开。

4月24日,四川芦山县城,一排移动厕所整齐地竖立在一条街上,提供给灾区使用。芦山地震发生以后,民众上厕所一度成为问题,各方连夜将移动厕所成批运往灾区。中新社发 张浪 摄

23日,是四川芦山强震后的第四天,这里下起了绵绵小雨,给救灾工作和灾区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尽管“天公不作美”,但灾区群众的生活仍有条不紊,处处彰显默默温情。当日,中新社记者走进芦山地震重灾乡镇龙门乡,用镜头记录了一组雨中龙门乡生活场景,希望通过镜头传递震后余生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图为23日,当地赶集日,天空飘着雨,震后龙门乡一处安置点,爷爷逗着小孙子。高寒 摄

23日,震后第四日,救援队伍为芦山龙门乡搭建帐篷学校,当日一部分学生开始帐篷学校生活。图为几名离家远的9年级学生在帐篷教室里或休息或看书。高寒 摄

2013年4月23日,芦山县8岁儿童周子耘徒手挖出2岁的妹妹后手指受伤,市儿童医院专家为他检查治疗。

四川工商部门组织的生活必需品应急市场4月22日在芦山县城开始营业,水果、蔬菜、超市等生活必需品摊位恢复经营。摊主都是当地原来的经营户,在工商部门的号召下成立了应急市场。价格基本和地震前一样,甚至有些比地震前还便宜。图为4月23日,应急市场的水果摊位。中新社发 张元 摄

查看大图

4月22日,在芦山县宝盛乡,武警水电部队的官兵将受伤的杨大爷抬上运兵车。 4月21日下午,独自在家的芦山县宝盛乡59岁的杨大爷,在余震中膝盖骨折,晚上才被回到家的子女发现。第二天一大早,得到消息的武警水电部队派出医疗人员对杨大爷进行紧急救治,并由6位官兵轮流从山上抬下来,步行6、7公里后将杨大爷送上运兵车,前往芦山县城的医院做手术。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4月23日,地震灾区四川雅安市宝兴县一小学临时安置点内,几位老人在学校操场防雨棚下淡定下象棋。中新社发 陈超 摄

4月23日,来自雅安的志愿者骑行在芦山地震灾区清仁乡的道路上。廖攀 摄

4月23日,芦山地震灾区受损的佛头。廖攀 摄

4月23日,芦山双石镇,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防疫人员正在喷洒消毒水。23日早,已超过地震黄金72小时救援,防疫成为灾区重点工作。据悉,灾区共出动20余台专业疫情防控车辆,分10余支队伍对县内7个乡镇和城区的集中安置点开展消毒和卫生监督排查工作,芦山震后卫生防疫工作全面展开。中新社发 史元丰 摄

4月23日,四川芦山地震灾区被浓厚雨雾笼罩,空中救援全线全天候受阻。成都军区十三集团军陆航旅数十架直升机满载救灾物资,连日来无法起飞。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4月23日,四川雅安,汶川地震断腿女教师廖智在芦山为灾民服务。图为雨中忙活,廖智来不及擦拭脸上的雨水。蒲东峰 摄

4月23日,在天全县仁义乡有三头猪一直守在自己倒塌的猪圈前。据其主人介绍,地震时,三头猪受伤而逃,他下山将三头猪赶回来并进行治疗后,三头猪日日守在倒塌的猪圈前不再肯离开。三头猪守在倒塌的猪圈前不肯离开。

4月24日,四川芦山县城,一排移动厕所整齐地竖立在一条街上,提供给灾区使用。芦山地震发生以后,民众上厕所一度成为问题,各方连夜将移动厕所成批运往灾区。中新社发 张浪 摄

23日,是四川芦山强震后的第四天,这里下起了绵绵小雨,给救灾工作和灾区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尽管“天公不作美”,但灾区群众的生活仍有条不紊,处处彰显默默温情。当日,中新社记者走进芦山地震重灾乡镇龙门乡,用镜头记录了一组雨中龙门乡生活场景,希望通过镜头传递震后余生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图为23日,当地赶集日,天空飘着雨,震后龙门乡一处安置点,爷爷逗着小孙子。高寒 摄

23日,震后第四日,救援队伍为芦山龙门乡搭建帐篷学校,当日一部分学生开始帐篷学校生活。图为几名离家远的9年级学生在帐篷教室里或休息或看书。高寒 摄

2013年4月23日,芦山县8岁儿童周子耘徒手挖出2岁的妹妹后手指受伤,市儿童医院专家为他检查治疗。

四川工商部门组织的生活必需品应急市场4月22日在芦山县城开始营业,水果、蔬菜、超市等生活必需品摊位恢复经营。摊主都是当地原来的经营户,在工商部门的号召下成立了应急市场。价格基本和地震前一样,甚至有些比地震前还便宜。图为4月23日,应急市场的水果摊位。中新社发 张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