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李铁强摄影作品:《车子、鞋子与老北京》

来源:影像国际网 作者:李铁强 责编:zss 2016-06-03

01. 2015年10月的一天早晨6点钟,常志先如同往常开始摆地摊,亲友帮忙。

02. 老常从电动摩托车上取下亲友送来的新老北京布鞋。

03. 老常用来摆地摊的桑塔纳轿车里装满了老北京布鞋,后备箱里也是。

04. 老常从车子的后排座取出昨天顾客预定的鞋子。

05. 老常的客户多数是回头客。

06. 老常为顾客介绍新款的老北京布鞋。

07. 老常经常为行动不便者帮忙试鞋。

08. 闲下来时,老常从电动摩托车上取下地摊上缺码的鞋子。

09. 没有顾客时,老常会短暂的休息一下。

10. 收摊回到家里,老常与老伴一同伺候年迈的父母。

11. 老常把鞋款交给老伴,由老伴记账。

查看大图

01. 2015年10月的一天早晨6点钟,常志先如同往常开始摆地摊,亲友帮忙。

02. 老常从电动摩托车上取下亲友送来的新老北京布鞋。

03. 老常用来摆地摊的桑塔纳轿车里装满了老北京布鞋,后备箱里也是。

04. 老常从车子的后排座取出昨天顾客预定的鞋子。

05. 老常的客户多数是回头客。

06. 老常为顾客介绍新款的老北京布鞋。

07. 老常经常为行动不便者帮忙试鞋。

08. 闲下来时,老常从电动摩托车上取下地摊上缺码的鞋子。

09. 没有顾客时,老常会短暂的休息一下。

10. 收摊回到家里,老常与老伴一同伺候年迈的父母。

11. 老常把鞋款交给老伴,由老伴记账。


    10月26日至29日,我在中国摄影画廊参加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的首期亚洲摄影师成长计划/海外名家系列工作坊的学习,导师由印度著名摄影师巴勃罗·巴萨罗穆担任。27日下午,导师布置作业,要求学员创作一组以“交通工具”为题材的作品。当日,吃过晚饭已是九点多,在返回酒店的路上,我一直“满腹心事”地琢磨着作业,便左顾右盼搜寻着闯入视野的“猎物”。当走到广安门医院附近时,一辆在社区门口停放的旧式桑塔纳轿车引起了我的好奇:车子很破旧,透过车窗,见到车内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老北京布鞋。旧车子,新鞋子,老北京三者之间都与交通有着某些千丝万缕联系,想到这里,我不由眼前一亮:这辆盛满鞋子的车子里可能装着一些神秘的“故事”。当晚,我感到很兴奋,辗转反侧思考着下一步的“功课”。

    第二天早晨6点左右,透过窗户,在酒店的斜对面我再一次幸运地发现了“目标”——隐约看到社区门口旁边的旧车子旁边出现了一个晃动的身影,我想他应该就是车子的主人!带着一股冲动,顾不上吃早餐,背上相机便向目标奔过去。深秋里,一缕阳光投射在洒满落叶的地上,一位看上去约莫60来岁的男子小心翼翼地把鞋子从车里搬出来,并错落有致地摆在铺好帆布的车身上,他不时捡拾着飘落在鞋摊上的树叶,边热情地招揽着零散的顾客。

    我凑过去与他攀谈,向他道出我的“意图”, 我开始与他闲聊,不到半个小时,他便打开了“话匣子”,给我讲述了他的“故事”:他叫常志先,今年59岁,家住北京市广安门内胜利巷9号,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在这里摆地摊已经有五六年。老伴因病退休在家,还需照顾96岁的公公和83岁的婆婆。

    老常原来曾在一家私企打工,1999年厂子倒闭,还拖欠了他一部分工资。此后,他为了生计,靠从朋友里那里赊来的老北京布鞋在街头摆地摊出售,小区管委会为他办理了自谋职业证。每年5月至11月期间,他每天上午6点半到9点,下午4点到5点半摆摊。每天大约卖出四、五十双,能赚200来块钱。收摊后,他还要和老伴一起伺候两位不能自理的耄耋之年的老人。

    老常骨子里有着老北京人的古道热肠。他挣钱不容易,却乐于助人,他还时常免费送鞋给困难的老年人和流浪者,并为问询者义务指路。他说:“做人就应该厚德、宽容、善待别人,这是祖祖辈辈留给咱老北京人的精神。”

    老常的故事很平凡,但让人感动。于是,带着一份尊重与敬意,我用镜头记录下他平淡但有尊严的生活。
    
    摄影并文:李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