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亚洲青年摄影师五人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国际网策展,将在北京国际摄影周2015期间展出。展览作品汇集来自中国、孟加拉、日本、印度尼西亚的5位青年摄影师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摄影师生活的感悟和内心情感的影像表达,使我们不拘泥于视觉的观看和纪实的真相,通过由外向内的观照,把世界的表象与心灵的世界合二为一。
以“影像·世纪”为主题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15”于10月24日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多个板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今年摄影周主要由“开幕活动、系列展览、摄影市场、摄影讲堂、专题活动”五个板块组成,主场定于中华世纪坛,另有40余项展览、论坛和主题活动分布在5个城区13个站点举行,同时覆盖北京重点高校和重要文化场所。展览至11月1日结束。
作品简介和摄影师简介:
作品:叫我何娜(Call me Heena)
作者:沙利娅·沙尔敏(ShahriaSharmin,孟加拉)
作品简介:Heena.Hijra(中性人)是南亚地区常用词。中性人像是一种少数民族的社会现象,在南亚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在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它们的生活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可能对于孟加拉国的中性人来说,它们面临着最严峻现状,这迫使很多人离开自己的祖国,移居印度。他们对各自的群体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些群体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家庭的庇护。在群体之外,人们对他们的歧视和蔑视几乎无处不在。他们之前的谋生方式是通过人们对于中性人可以保佑家庭繁荣和繁衍的文化信仰。时代变迁,中性人已经失去了被尊重的地位。现在他们靠乞讨或卖淫过活。然而我遇到了Heena,她证明了我是错的。她向我展示了她的生活,使我成为她世界的一部分。
沙利娅·沙尔敏:毕业于Pathshala南亚媒体学院。她的作品反映了普遍的社会和文化问题。她曾被授予亚历克西娅(Alexia Foundation)基金会基金,赞助她完成2014年的作品“叫我Heena”。
作品:海岸之歌(Song of a Coast)
作者:法尔哈德·拉赫曼(Farhad Rahman,孟加拉)
作品简介:海洋随着时间流逝发生着变化,土地也随着时间一起消失。一群新的居民创造着崭新的故事。时间改变了海洋,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随着风景的变化,海岸上居民的心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这个项目旨在描绘孟加拉国处于孟加拉湾580公里沿海地区的变化。
作者简介:Farhad Rahman 1986年出生,在Pathshala南亚媒体学院完成学业后,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目前在孟加拉达卡工作。
作品:人、山脉和海洋(Men,Mountains and The Sea)
作者:罗尼·扎卡里亚(Rony Zakaria,印度尼西亚)
作品简介:环太平洋火山带被17,000个岛屿分隔开来,印度尼西亚拥有超过150座活火山,超过80,000公里的海岸线。该项目记录了印度尼西亚人生活中的两个主要元素:山脉和海洋。
罗尼·扎卡里亚:大学主修数学和计算机科学。2009年,他作为研究员在菲律宾马尼拉亚洲新闻中心学习。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包括国家摄影记者协会的最佳新闻摄影奖等。201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遇见》。
作品:Komorebi
作者:赵希(Sheila Zhao ,中国)
作品简介:法国作家乔治·贝纳诺斯曾经写道:“这些小事情看似无足轻重,但他们能够带来平安,就像草地上的花丛一样,每朵花儿单独闻起来似乎没有气味,但聚在一起就会让空气中弥漫清香。”
作者简介:Sheila Zhao目前主要在亚洲各地进行纪录片以及专题拍摄,她的作品曾在《商业周刊》、美国《环球邮报》以及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出版物上发表。
作者:前田美津(Mitsu Maeda,日本)
作品:我的回忆(My Recollections)
作品简介:Maeda的奶奶7年前开始出现老年痴呆症的症状。他们之间变得难以交流。通过给奶奶拍照,Maeda可以铭记现在,发现奶奶更深层次的情感细节。
Maeda:来自日本高知县,她的摄影主题是捕捉情感和感知遇见。最终目的是探索人性。自2011年起成为“后院项目”(Backyard Project)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