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胡嘉兴摄影作品:《灵山》

来源:影像国际网 作者:胡嘉兴 责编:zss 2016-06-03

mont01

mont02

mont03

mont04

mont05

mont06

mont07

mont08

mont09

mont10

mont11

mont12

mont13

mont14

mont15

mont16

mont17

mont18

mont19

mont20

mont21

mont22

mont23

mont24

mont25

mont26

mont27

mont28

查看大图

mont01

mont02

mont03

mont04

mont05

mont06

mont07

mont08

mont09

mont10

mont11

mont12

mont13

mont14

mont15

mont16

mont17

mont18

mont19

mont20

mont21

mont22

mont23

mont24

mont25

mont26

mont27

mont28

山水,是我看到最初的风景。

我生长在徽州,家乡绩溪是墨的发源地,因而在初习绘画的时候,就自然地使用笔墨。接触最早的艺术作品,便是寥寥几幅文人笔下的山水画。我常常凝视着这些画,想像自己就是画中的策杖逰山人,或是斜风细雨中的渔翁,这种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让我痴迷。

但却是一座山真正滋养了我的灵魂,它就是清凉峰。
我的村庄就在清凉峰的山脉里,在山里无事可做,我就沿着小河溯源而上,去寻找山与地交接处隐秘的深潭。或者长时间地看石头,看水流,看叶子,看雨,看雾,看星空。每年冬夏的假期,我都会走一二十里山路到清凉峰去住一些时日。走山路,是我与自然最为亲密的对话。有时在爬上峰顶的路途中,远看见一朵云与这座山相遇,等步入云里,那里却是一个风拍雨打或是云雾缭绕的世界。在密林里,在山重山中,一切都让我感到生命齐于万物,我的脚成了树根,我的手便是草叶。一个比人类的小小世界远为宏大的秩序存在在我生命的周围。

徽州有民谣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我也在那个年纪离开了清凉峰脚下的村庄。在纷乱的社会里,隐逸的想法愈加强烈,但事实上我离开家越来越远,甚至离开了中国。于是这种隐逸的愿望就变成了浓郁的乡愁。
这些照片是在大学期间每次回到清凉峰拍下的。随手按下的快门都是心中早已有之的印记。在来到法国后,照片里的人对山与水的凝视,就成了我对故国的回望,也成了对自我灵魂的追问。

现代人的孤独感恰是用人造材料构建起来的,文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对大地的疏离。如果不能与自然相视相语,孤独就永无止境。山总是在那,村庄却空了,我们还有可能回去吗?

这组照片也向高行健和他的《灵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