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巴勃罗·巴萨罗穆

来源:Photointer 作者:巴勃罗·巴萨罗穆 责编:suyuezhuo 2016-06-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查看大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在1983年早期,将近30岁的巴勃罗·巴萨罗穆接受《时代》杂志的委托,前往印度的阿萨姆邦报导骇人听闻的种族大屠杀事件,这是本土居民与来自孟加拉国的移居者之间所产生的一次最为严重的种族冲突。自那时起,他就经常往返于这个地区。从1989年开始,他在阿鲁纳恰尔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区游历,这三个地区均与缅甸北部接壤。他之所以进入这片区域的最深处,并不是出于流浪的癖好,也不是单纯由好奇心驱动。他的旅行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却也很深刻:一方面源于他的探索精神,他想要了解深山和峡谷中的居民的多样性,这里的历史与印度内陆的历史截然不同,差异显著;另一方面是为了表示感激之情,尤其是感激那加山地区的当地民众。他的父亲理查德·巴萨罗穆尚处于年幼时期时,大批缅甸难民涌向印度,小理查德也不得不随同全家人一起艰苦跋涉,在那加山地区他亲身感受到了当地人的慷慨帮助。巴萨罗穆与印度东北部地区的密切来往持续了十年之久,尽管他是位狂热的新闻摄影记者,他与这一地区的联系也没有间断。

   巴萨罗穆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出发,以居住在印度东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区和峡谷的不同部落民众为对象(这一地区的民众生活以传统和转变为特色),记录了大量人类学史实,“隐秘的典雅”只是他工作的冰山一角。同时,这一系列也是其“美丽标记”作品展(2000)的一个分支,作品展上展出了许多以那加部落为拍摄对象、色彩浓烈的照片。而这一系列的诞生也受到了外界的影响,不管是约翰斯顿和霍夫曼对大吉岭山的拍摄,还是欧文?佩恩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主要工作成果,巴萨罗穆都收藏了这些作品,他的这些收藏也或多或少地促进了这一系列的诞生。“隐秘的典雅”解密了他的旅行,展示出他与阿鲁纳恰尔邦、曼尼普尔区和那加兰邦当地民众的交流——使用无数种互异语系与方言的不同民众,也有他与这一地区的山谷居民的交流。他们所保留的传统文化通过服饰、宗教仪式和重大庆典仪式而得以彻底展现,这正是“隐秘的典雅”的核心主题。

   巴萨罗穆说:“他们的服装包括自家编织的布料、头饰和脸上身上的纹身,头饰往往装饰有动物皮毛或骨骼、珠子穿成的项链、黄铜或者银饰。这种服饰所隐含的神奇意味就在于它体现了传统韵味,相比之下,当代潮流就显得平庸、轻浮且缺乏想象力。”他进一步说道,“先不谈使用的织物所拥有的生动色彩与动人魅力,也不谈那些饰物,除此之外,他们的服饰还有一个隐含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一种视觉语言,它规定了什么人在什么时间穿什么,以及它的隐含意义。这种服饰源于万物有灵性论者和巫师的活动,源于这些部落以及山谷居民与土地和环境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关系。他们的礼仪与典礼正是在颂扬一种令人惊叹且细腻微妙的典雅与复杂。”

   巴萨罗穆因他早期的黑白摄影作品而为人所知,这些作品形成了一本摄影集《由外至内》,内含三个不同的系列,分别是《三个城市的故事》、《前世今生》和最近的作品《加尔各答日记》。“隐秘的典雅”显示出了 摄影家对彩色摄影细致微妙的理解,同时表现出他的彩色摄影技术,对媒体来说这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