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理雅布依”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脉北麓,与西藏自治区交界,面积达15344.6平方公里。
达理雅布依是克里雅河中下游流域的统称,汉语译作“大河沿”,有沿河而居的意思。克里雅河,维吾尔语意为“漂移不定的河流”。这条河发源于昆仑山脉的乌斯腾格山北坡,全长约530公里,是发源于昆仑山脉注入沙漠的较大河流。河道两岸分布着120万亩天然茂密沧桑古朴的胡杨树,南北长达365公里,是世界上罕见的绿色长廊和神奇的沙漠绿洲。河尾闾处3.2万平方公里的绿色三角洲就是达理雅布依绿洲。达理雅布依人又被称作克里雅人,是沿河两岸居住的游牧者。这个地方被誉为大漠深处的“桃花源”。
居住在大漠深处的克里雅人,一户人家,一片胡杨树,一群羊,一口井,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特殊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牧民居住的非常分散,户与户之间最近的十几公里,最远的可达百余公里。克里雅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毛驴、马和骆驼,条件好的牧民还有摩托车。
克里雅人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乡里有1个村民委员会,6个村民小组,283户人家中的1321名村民全部是维吾尔族。当地盛产大芸、甘草等药材,有旱獭、野猪、黄羊等野生动物。
克里雅人体魄健壮高大,性格豪爽淳朴。他们居住的房子是用胡杨和红柳枝排扎而成。房子先做好地基,用胡杨枝干做成支架,用红柳枝编织成墙体,然后将和好的泥巴糊抹上去。还有的用胡杨木排列而成木屋,门则是用大空心胡杨一分为二做成。克里雅人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如果有过路人经过,即使主人不在家,也可以自己动手烧水做饭,吃完走人。
克里雅人的饮食较为简单,在厨房中间刨挖一个低于地面十几公分、长宽各约一米的平坑,坑里铺满沙子就是炉灶。在沙子上点燃枯胡杨木烧水,水烧开了,坑里的沙子也烧烫了。女主人把和好的面摊成圆形面饼,再将面饼埋入热灰中烤,灰凉了饼子也就烤熟了。拿出饼子拍打表面,吹干擦净灰土,就可食用,口感非常好。当地人称其为“库麦其”,饼子里面也可放入羊肉、皮芽子(洋葱)馅,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
克里雅人服饰穿戴和于田县城一带的维吾尔族人一样。男性中老人多穿黑色袷袢,冬夏戴黑色高筒羊皮帽。妇女头顶长白纱巾,顶端戴有“太里拜克”小帽,形如扣碗,小巧玲珑。年轻妇女则喜欢穿颜色艳丽的花布衣裙。平日长衫,节日及红白喜事时穿箭服,这种穿着具有克里雅人浓郁的民族特色。
达理雅布依乡政府驻地在铁里木村,地处沙漠腹地。这里有一所卫生院、一所小学、一所兽医站和一所胡杨林站,全乡有工作人员18人。乡政府驻地约有10户人家,40余人,加上小学的59名学生,共有100余人居住,形成了这个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达理雅布依气候干燥,风沙频繁,年均降水量14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虽然守着克里雅河,但由于经常断流,依然严重缺水,当地政府给每户人家都打了自压井。
在达理雅布依,沿着克里雅河北行,可领略到黄色沙海中绿色长廊特有的自然景色。曲折蜿蜒的流水,芦苇花飘扬的苇田,苍劲挺拔的胡杨,大片红柳林,野鸭浮现在水面,野兔出没于绿丛中,极似一幅美丽祥和的自然风光油画。
大漠深处的达理雅布依,尽管旷远荒芜,但这里的人们却快乐祥和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