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黄利平作品:《老板》

来源:影像国际网 作者:黄利平 责编:zss 2016-06-03

《老板》EIN服饰经理 2007年6月

《老板》奥罗集团董事长 2007年7月

《老板》北京影楼总经理 2007年6月

《老板》大王集团总经理 2008年6月

《老板》典当行董事长 2006年7月

《老板》东营网通公司总经理 2007年4月

《老板》服装店经理 2007年8月

《老板》华泰集团总裁 2007年7月

《老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2008.5.

《老板》金宇集团董事长 2008年6月

《老板》酒吧经理 2007年8月

《老板》蓝海集团董事长 2008年6月

《老板》上林艺品经理 2007年6月

《老板》时代家具城总经理 2007年7月

《老板》天福茗茶辉煌店店长和员工们 2007年4月

查看大图

《老板》EIN服饰经理 2007年6月

《老板》奥罗集团董事长 2007年7月

《老板》北京影楼总经理 2007年6月

《老板》大王集团总经理 2008年6月

《老板》典当行董事长 2006年7月

《老板》东营网通公司总经理 2007年4月

《老板》服装店经理 2007年8月

《老板》华泰集团总裁 2007年7月

《老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2008.5.

《老板》金宇集团董事长 2008年6月

《老板》酒吧经理 2007年8月

《老板》蓝海集团董事长 2008年6月

《老板》上林艺品经理 2007年6月

《老板》时代家具城总经理 2007年7月

《老板》天福茗茶辉煌店店长和员工们 2007年4月

    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们中,有一个被称为“老板”的群体,指白手起家或持资若干进行自我管理或管理别人的某组织的领导者,大多聪明、大多胆大、大多肯吃苦、大多有钱。改革开放以来,乘时乘势,弃官从商、下海创业的大小老板层出不穷,并发展壮大成现阶段社会进程中中产阶级的一部分。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其关注领域、经营动作影响着中国的经济风标,其财富观关系着国家发展社会和谐,其脱颖而出的豪车巨宅消费能力令普通百姓羡慕不已且颇有点偶像崇拜地仰视之。他们提供了一个商业社会消费时代的追求样本,使得更多人希望并试图投身其中。此人群比重的增大是意义深重的,证实国家的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化,社会结构趋向稳定化。面对这个队伍日益庞大,行事愈加激动人心,社会地位扶摇直上的阶层,实在不该继续熟视无睹。
    山东东营市城市人口不足五十万,人们往来交错纵横。工作之余,有幸结交众多朋友,其中不乏国企、私营老板,平日时常一起喝茶吃饭谈天说地附庸风雅,能跟着体会些当老板的个中滋味,也略解卸下老板名分的凡人本色。于是,我将我的镜头对准了这样的一个群体——老板。
    既是采用环境肖像的形式进行的视觉纪录,自忖不该擅自提些个建议排演些刻意的领袖姿态,被拍摄的老板们恰恰对占据主导地位习以为常,轻车熟路摆出自我意识中早已根深蒂固的定位形象。这,就是我想要的。
    对这个群体的视觉描述,如何掌控摄影语言是关键,“老板”专题的影像里,没有描述艰辛,没有杜撰美好,只想以这些环境肖像,为时代,为中国这个快速兴起的社会群体留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图像文本。

    摄影并文:黄利平

 

     相关评论:

     黄利平的《老板》,拍摄的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新的中产阶级——国企、私营企业老板的环境肖像。对于一个处于社会剧变中的国家来说,这样一个阶级的出现,它所产生的重要的社会作用和波及发生的诸多问题,已经引发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也理应受到当代摄影更多的关注和视觉表达。遗憾的是,这样的关注,特别是从影像表现的角度对这样一个人群作一系统的、规模化的视觉描述,国内尚没有一个自觉而为的完整文本。这一现实说明,我们的摄影仍然处于一个遵从单一价值判断标准的狭窄视野之内,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广阔视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利平的《老板》超越了我们狭隘的道德判断尺度,以一种更加理性自觉的观看方式,和对当下社会更加完整冷静的关切姿态,对于这一新兴阶级的存在状态作出了自己独特的影像表达
    ——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著名摄影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