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
1956年12月19日,在中国摄影学会成立大会上,学会主席石少华作了“组织起来,为繁荣我国的摄影艺术创作而努力!”的报告,报告中讲了这样一段话:“为了繁荣摄影艺术创作,鼓励大家的创作热情,我们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摄影展览会:全国性的、地方性的、几个人联合的和个人。同时把国内的优秀作品送到国外参加国际展览”。大会闭幕后,学会展览部开始筹备第一届国展,其它部门全力配合展览部。
时间地点
1957年12月1日,在北京帅府园美术馆,中国摄影学会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新中国以来,全国性的大型影展,自然会吸引全国各地的观众,仅12月8日一天,参观人数就达到5600多位,原定12月15日闭幕的国展,因参观者络绎不绝,加之外地摄影爱好者的强烈要求,国展无法按时闭幕,只能后延至1958年1月5日才勉强拉下了帷幕。
评委阵容
第一届国展评委是:石少华、张印泉、郑景康、刘旭沧、吴印咸、吴寅伯、蔡俊三、黄翔、薛子江、陈正清、高帆。展览部副主任、评委会秘书是:杨子颐。
评选经过
第一届国展共收到804位作者报送的3309幅作品,展览部的同志把这些作品分为:工业、农业、部队、生活、风景、人像、动物、静物8大类,来自香港、澳门、新加坡、泰国、南非、柬埔寨、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的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作品不分类。评选过程分预选、初选、复选、总选四个步骤,最终选出229位作者的321幅作品,其中国内178位作者的261幅作品,海外侨胞51位作者的60幅作品。
往届比较
1955年5月,中国美术协会联合了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人民画报社、解放军画报社在北京举办了“摄影艺术展览会”。应该说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影展,但作品的来源仅为新闻单位的摄影记者之手,而国展作品来自祖国各地的广大摄影者之手,从作品题材的广度和大众的参与度上讲,国展排行老大,“摄影艺术展览会”只能屈居第二。
专家评论
第一届国展的成功举办,国内摄影界的专家级的人物纷纷撰写评论文章,学会主席石少华撰写了“良好的开端——记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学会副主席张印泉撰写了“百花齐放园地中的摄影花朵——对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几点感想”,北京光社社员、学会会员77岁的老炎若撰写了“第一届全国影展观后感”,著名画家叶浅予撰写了“瞬间的美”,学会理事郑景康撰写了“生活、真实及其他”,学会副秘书长陈勃撰写了“中国摄影艺术的一次大丰收”,学会常务理事吴寅伯撰写了“从第一届影展谈人民生活照片”,学会理事高粮撰写了“关于深入生活”。这些影评文章充分肯定和赞美了国展,还指出国展的一些不足,并给予下届国展厚望。
本届特色
在“百花齐放”方针的指导下,刚刚诞生的中国摄影学会,就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国展,它的成功,源于国内广大摄影者的积极配合,还源于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爱好摄影的同仁们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国展是摄影术进入我国以来,国内史无前例的大型影展。首届国展使我国的摄影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创了全国性摄影展览的新纪元。国展是摄影者展示作品的艺术殿堂,也是国内最大的摄影盛会,它标志着我国摄影界空前的凝聚力。
相关链接:第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