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为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学习和改造的场所。1968年,黑龙江柳河干校命名为“五七干校”,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此命名的干校,此后大批五七干校在各地开办。袁毅平于1969年前往天津静海文化部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到了干校,一方面是劳动,另一方面继续检查和接受批判,后来获得了“解放”。直到1972年恢复全国摄影展览时,袁毅平从天津静海五七干校被调到新华社摄影部,参与筹办全国摄影展览。
五七干校·天津静海 1969-1972年
来源:Photointer
作者:文/朱炯 图片/袁毅平
责编:suyuezhuo
2016-06-03
1
2
3
4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为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学习和改造的场所。1968年,黑龙江柳河干校命名为“五七干校”,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此命名的干校,此后大批五七干校在各地开办。袁毅平于1969年前往天津静海文化部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到了干校,一方面是劳动,另一方面继续检查和接受批判,后来获得了“解放”。直到1972年恢复全国摄影展览时,袁毅平从天津静海五七干校被调到新华社摄影部,参与筹办全国摄影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