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金沙江上最后的推溜人

来源:未知 作者:罗怀学 责编:suyuezhuo 2016-06-03

茂租乡鹦哥村河边溜:推溜人周维山59岁,35岁推溜,河边村溜,是这段江面上建得较早的溜索之一,金沙江上现存唯一用人走在钢绳上推的溜。由九家人出资四万多元建起来,一家推三天。

茂租乡拖姑村干海子溜:推溜人罗有万56岁,妻子刘登芳52岁,卢明友49岁,妻子宋祥会38岁,1999年,四家花11万元合建了干海子溜,后一家退股,三家人继续推溜,一家推8天,一年下来一家能推1万元左右,正在修建的顺江公路即将修通,生意惨淡,面临停推。

茂租乡拖姑村三叉石溜:推溜人刘泽忠,妻子余祥会,唐且美等五家人,投资六多万元建成三叉石溜,建好后一直是用人工推,一次可推五六个人过溜,一家推四天。 1993年,在干海子村上游距三叉石溜不到一公里的岩石又上建了一座机动溜,2012年3月,三叉石溜停推。

田坝乡赵家溜:推溜人钱明会47岁,张友琴23岁,是这段江面上最年轻的女推溜人。2000年,四家人投资五十万元合建,跨度300余米,是金沙江上最大的唯一能载小车、农用车过江的溜索,小车一次120元,农用车一次100元,摩托连人带车10元,是金沙江上效益最好的溜索。一家人推15天。

炎山乡花坪子溜:推溜人曹内芝44岁。1999年村民曹内芝与其姐两姊妹出资十七万建合建,花坪子村座落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几年前通阳跨江大桥后,生意惨淡,每天除了两趟免费接送村里的孩子去四川灯厂乡上学外,过溜人很少,整个村子将移民搬迁,溜索被淹没。

大寨子乡毛坡溜:推溜人李永祥48岁,妻子张兴现48岁。二十多年前,在现在溜索的上方五六米处有一座人工推的老溜索,1999年,夫妻俩出资一万多元买下老溜的地盘和经营权,又投资十多万元重建毛坡溜。为了守溜,夫妻俩把家都搬到了了溜索的机房里,以溜为家。

金沙江上最后的推溜人

查看大图

茂租乡鹦哥村河边溜:推溜人周维山59岁,35岁推溜,河边村溜,是这段江面上建得较早的溜索之一,金沙江上现存唯一用人走在钢绳上推的溜。由九家人出资四万多元建起来,一家推三天。

茂租乡拖姑村干海子溜:推溜人罗有万56岁,妻子刘登芳52岁,卢明友49岁,妻子宋祥会38岁,1999年,四家花11万元合建了干海子溜,后一家退股,三家人继续推溜,一家推8天,一年下来一家能推1万元左右,正在修建的顺江公路即将修通,生意惨淡,面临停推。

茂租乡拖姑村三叉石溜:推溜人刘泽忠,妻子余祥会,唐且美等五家人,投资六多万元建成三叉石溜,建好后一直是用人工推,一次可推五六个人过溜,一家推四天。 1993年,在干海子村上游距三叉石溜不到一公里的岩石又上建了一座机动溜,2012年3月,三叉石溜停推。

田坝乡赵家溜:推溜人钱明会47岁,张友琴23岁,是这段江面上最年轻的女推溜人。2000年,四家人投资五十万元合建,跨度300余米,是金沙江上最大的唯一能载小车、农用车过江的溜索,小车一次120元,农用车一次100元,摩托连人带车10元,是金沙江上效益最好的溜索。一家人推15天。

炎山乡花坪子溜:推溜人曹内芝44岁。1999年村民曹内芝与其姐两姊妹出资十七万建合建,花坪子村座落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几年前通阳跨江大桥后,生意惨淡,每天除了两趟免费接送村里的孩子去四川灯厂乡上学外,过溜人很少,整个村子将移民搬迁,溜索被淹没。

大寨子乡毛坡溜:推溜人李永祥48岁,妻子张兴现48岁。二十多年前,在现在溜索的上方五六米处有一座人工推的老溜索,1999年,夫妻俩出资一万多元买下老溜的地盘和经营权,又投资十多万元重建毛坡溜。为了守溜,夫妻俩把家都搬到了了溜索的机房里,以溜为家。

金沙江上最后的推溜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云南省昭通市的巧家、永善两县以及昭阳区与四川省隔江相望的宁南、布拖、金阳三县沿江两岸的老百姓开始凑钱在金沙江上修建起了二三十座过江溜索,少者三五万,多者几十万,从此,金沙江中下游两岸的老百姓才开始商贾往来,通婚嫁娶。金沙江上的溜索以钢绳当道,滑轮为轴,挂上一个用钢筋角铁焊成的方形铁篼,用人或柴油机作动力,穿梭于金沙江上的高山峡谷间运人载物,是两岸老百姓走亲访友,互市往来,渡江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随着金沙江上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2013年5月4日蓄水发电,蜿蜒百余里的江面将变成继金沙江下游向家坝电站之后又一个“高峡出平湖”,老百姓建在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几十座溜索将永远横卧湖底,变成一座座水下之溜,中国交通史上一段传奇的运输史话也将永远尘封湖底,留在两岸老百姓心中,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