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佳作 | 郑恭耀:雷剧人生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Lee.W
2025-05-26
雷州市雷剧团上演的开台戏《六国封相》。白沙镇桥西村,2017年8月
演员们乘坐大巴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点,白沙镇官茂村,2023年10月
剧团职员为感冒的演员刮痧。白沙镇邦塘南村村。2023年11月
老艺人自行组织轻骑队到乡村田间地头演出。雷州杨家镇井尾坡,2019年4月
雷剧艺人受澳门雷州联谊会、澳门湛江青年联合会邀请,参加与澳门街坊会举办的雷州文化艺术节,艺人蔡志锋盛装候场时,其妻子为他抹汗。澳门新桥篮球场,2019年9月
雷州市雷剧团下乡演出的全家福。雷州沈塘镇溪头村,2024年10月
两个小戏迷。松竹镇西排陈村,2015年8月
临时搭建在借口戏楼,雷州雷城镇古街。2019年7月
演员们挤在狭窄的空间化妆。雷州白沙镇乾山村,2024年5月。
由于场地局限,演员们化妆时见缝插针,各据一方。雷城西湖里,2023年10月
演员们挤在一间老旧的房子中化妆。雷城镇关部后街,2019年2月
演员们休息时间在闲聊。雷州白沙镇东井村,2022年3月
演员们在戏楼的化妆间吃晚餐。雷州沈塘镇溪头村,2024年10月
演员们在戏楼后面的小巷里化妆。杨家镇西汀村,2024年8月
演员在对镜梳妆。雷州唐家镇军营村,2023年9 月
一群跟随父母下乡演出的孩子们。雷州松竹镇西排陈村,2015年8月
一些乡村也有雷剧演木偶戏的习俗,一个忠实的老年戏迷在观看。附城镇榜山村,2021年8月
由民众集资加政府补贴捡起来的现代文化楼。附城镇殿山村,2022年9月
传统折子戏《祭楼》,每一座戏楼落成启用时必演剧目。东里镇鸭六村,2018年12月
在演出间隙,剧团为演员庆生。雷州沈塘镇处井村,2024年10月
在演出间隙玩抖音直播赚流量的演员。雷州客路镇高桥村,2022年11月
正在整装准备上场的演员。雷州白沙乾山村、2018年9月
中场休息时,演员不忘演出不误刷手机,雷城高树关,2023年1 月
走在乡间小路的演员。雷州调风镇东宅寮村、2016年8月
剧团的演员在戏楼后理发。雷州南兴镇麻帘大桥村,2024年1月
传统神话雷剧《追鱼》。附城镇仙来村,2024年10月
净角谢国宁,在传统神话雷剧《洞庭良缘》中饰演龙王。2024年9月。
旦角陈孟成,在古装雷剧《唐宫香梦证前盟》中饰演杨贵妃。2024年9月。
净角柯鸟,在古装雷剧《唐明皇》中饰演杨国忠。2024年9 月。
旦角何冬娟,在雷剧《神女》中饰演贾无容。2025年4月。
查看大图
雷州市雷剧团上演的开台戏《六国封相》。白沙镇桥西村,2017年8月
演员们乘坐大巴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点,白沙镇官茂村,2023年10月
剧团职员为感冒的演员刮痧。白沙镇邦塘南村村。2023年11月
老艺人自行组织轻骑队到乡村田间地头演出。雷州杨家镇井尾坡,2019年4月
雷剧艺人受澳门雷州联谊会、澳门湛江青年联合会邀请,参加与澳门街坊会举办的雷州文化艺术节,艺人蔡志锋盛装候场时,其妻子为他抹汗。澳门新桥篮球场,2019年9月
雷州市雷剧团下乡演出的全家福。雷州沈塘镇溪头村,2024年10月
两个小戏迷。松竹镇西排陈村,2015年8月
临时搭建在借口戏楼,雷州雷城镇古街。2019年7月
演员们挤在狭窄的空间化妆。雷州白沙镇乾山村,2024年5月。
由于场地局限,演员们化妆时见缝插针,各据一方。雷城西湖里,2023年10月
演员们挤在一间老旧的房子中化妆。雷城镇关部后街,2019年2月
演员们休息时间在闲聊。雷州白沙镇东井村,2022年3月
演员们在戏楼的化妆间吃晚餐。雷州沈塘镇溪头村,2024年10月
演员们在戏楼后面的小巷里化妆。杨家镇西汀村,2024年8月
演员在对镜梳妆。雷州唐家镇军营村,2023年9 月
一群跟随父母下乡演出的孩子们。雷州松竹镇西排陈村,2015年8月
一些乡村也有雷剧演木偶戏的习俗,一个忠实的老年戏迷在观看。附城镇榜山村,2021年8月
由民众集资加政府补贴捡起来的现代文化楼。附城镇殿山村,2022年9月
传统折子戏《祭楼》,每一座戏楼落成启用时必演剧目。东里镇鸭六村,2018年12月
在演出间隙,剧团为演员庆生。雷州沈塘镇处井村,2024年10月
在演出间隙玩抖音直播赚流量的演员。雷州客路镇高桥村,2022年11月
正在整装准备上场的演员。雷州白沙乾山村、2018年9月
中场休息时,演员不忘演出不误刷手机,雷城高树关,2023年1 月
走在乡间小路的演员。雷州调风镇东宅寮村、2016年8月
剧团的演员在戏楼后理发。雷州南兴镇麻帘大桥村,2024年1月
传统神话雷剧《追鱼》。附城镇仙来村,2024年10月
净角谢国宁,在传统神话雷剧《洞庭良缘》中饰演龙王。2024年9月。
旦角陈孟成,在古装雷剧《唐宫香梦证前盟》中饰演杨贵妃。2024年9月。
净角柯鸟,在古装雷剧《唐明皇》中饰演杨国忠。2024年9 月。
旦角何冬娟,在雷剧《神女》中饰演贾无容。2025年4月。
《雷剧人生》
文 / 李伟坤
在粤西湛江这片文化沃土上,有一门独特的艺术——雷剧。它深深扎根于雷州半岛,历经数百年岁月沉淀,以质朴粗犷的表演风格和鲜明生动的地方特色,在岭南戏曲百花园中绽放异彩,成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在这方艺术天地间,摄影师郑恭耀以镜头为笔,持续十余年记录了雷剧的点点滴滴,将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格成永恒的艺术画卷。
郑恭耀生于1955年,是雷州农民的儿子。雷剧的种子自幼便播撒在他的心田,随着年岁增长生根发芽。他不仅是雷剧发展的见证者,更是这段文化记忆的守护者,用镜头记录下这门古老艺术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蜕变。
粤西乡间,“神诞”时节常有戏曲助兴。从临时搭建的简易戏台到灯光璀璨的现代舞台,这一方天地的变迁,恰似雷剧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发展的生动写照。雷剧演员们以剧团为家,他们大多出身农家,生活虽清苦却自得其乐:演出间隙或围坐打牌,或直播互动;携家带口漂泊演出,孩子们在锣鼓声中长大;同吃同住,舞台旁帐篷相连,俨然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也宛如一个小型社区;每逢生日,众人围聚切蛋糕祝福......这些饱含人间烟火的动人瞬间,都被郑恭耀的镜头一一珍藏,展现出演员们鲜为人知的生活场景与坚韧乐观的艺术人生。
透过他的镜头,雷剧的台前幕后都焕发着生命的光彩:从老一辈艺术家到年轻新秀的薪火相传,从对镜梳妆到压轴谢幕的每个细节,无不浸透着演员们的心血与执着。这些影像不仅是艺术的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既展现了雷剧演员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传递着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坚守,更深刻诠释了雷剧作为地方戏曲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让观者在视觉震撼之余,更能体会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唤起人们对这一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守护。
如今,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雷剧既面临挑战,更迎来机遇:如何让这朵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如何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郑恭耀的摄影作品恰如一座桥梁,为雷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影像档案和人文思考。愿这些饱含深情的影像,能引领更多人走进雷剧的艺术世界,感受这份源自粤西大地的文化瑰宝,让雷剧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郑恭耀,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珠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2015年先后参加第十五届平遥、丽水国际影展,并获得平遥影展纪实类作品奖提名。有70余幅摄影作品在国内外报纸杂志发表和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粉墨人生》获得珠海市首届珠海十佳摄影奖。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