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琛:祁连山守窟人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任世琛
责编:张双双
2024-07-19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刘国虎开始了一天的常规巡窟工作。
2023年7月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金塔寺石窟开凿在祁连山深处的红色悬崖上,距离地面60多米。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守护在金塔寺石窟下的刘国虎。
2023年7月8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中心塔柱上的“高肉飞天”栩栩如生。当你蹲下仰望她的时候,“高肉飞天”飘飘然然飞身扑向你的怀抱。
2012年11月6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刘国虎小心翼翼地整理登记存放在石窟内的塑像头。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刘国虎给前来的研学者讲解洞窟内每一尊塑像和壁画的传奇故事。
2023年7月10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乡大都麻村,刘国虎给村子牧民讲解保护金塔寺文物的重要意义。
2013年10月2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乡大都麻村,刘国虎坐在石窟管理站外的大石头上,翻看出生不久的儿子照片。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刘国虎带领游客观赏洞窟中神形兼备的塑像和精美的壁画。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刘国虎在洞窟内给游客讲解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能,游客们在艺术享受中得到美的陶冶。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刘国虎在擦拭金塔寺石窟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2023年7月8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丛林里,刘国虎结束一天的工作,从石窟步行回到石窟管理站住处。
查看大图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刘国虎开始了一天的常规巡窟工作。
2023年7月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金塔寺石窟开凿在祁连山深处的红色悬崖上,距离地面60多米。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守护在金塔寺石窟下的刘国虎。
2023年7月8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中心塔柱上的“高肉飞天”栩栩如生。当你蹲下仰望她的时候,“高肉飞天”飘飘然然飞身扑向你的怀抱。
2012年11月6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刘国虎小心翼翼地整理登记存放在石窟内的塑像头。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刘国虎给前来的研学者讲解洞窟内每一尊塑像和壁画的传奇故事。
2023年7月10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乡大都麻村,刘国虎给村子牧民讲解保护金塔寺文物的重要意义。
2013年10月2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乡大都麻村,刘国虎坐在石窟管理站外的大石头上,翻看出生不久的儿子照片。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刘国虎带领游客观赏洞窟中神形兼备的塑像和精美的壁画。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金塔寺石窟内,刘国虎在洞窟内给游客讲解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能,游客们在艺术享受中得到美的陶冶。
2023年6月19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刘国虎在擦拭金塔寺石窟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2023年7月8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深处的丛林里,刘国虎结束一天的工作,从石窟步行回到石窟管理站住处。
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盛景之中,隐藏着一处神秘所在——金塔寺石窟。守窟人刘国虎18年如一日,独守在祁连山秘境之中,保护着不被外界所知的“国宝”。
2001年,23岁的刘国虎从部队复员回到甘肃省张掖市马蹄寺管委会上班。2006年,他主动请缨到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没有人愿意长期驻守的金塔寺,成为一名守护石窟的文物管理员。
“记得第一次到金塔寺,一个人身居大山深处,没有水电,没有同伴,晚上睡觉只能听见户外野生动物的叫声,心里是莫名的孤寂和害怕。但是当我深一脚浅一脚沿着山路走到石窟前时,我一下子被眼前栩栩如生的塑像和精美的壁画深深地吸引住了,被古人精湛的艺术才华所震撼。”刘国虎说。
金塔寺石窟开凿在祁连山深处的红色悬崖上,历经1600多年历史,是丝绸之路上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石窟四周塑有众多的悬空高肉飞天,是国内仅有的大型悬雕彩塑飞天,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刘国虎当初来到金塔寺,看到精美的塑像和壁画,他其实什么都不懂。他虚心向前来考察的文物专家求教,或通过互联网查询,翻阅书籍资料等方法,了解每一尊塑像和壁画背后的千年故事,不断提升拓宽自己的文物专业知识。
刘国虎每天步行4公里山路到悬崖下,再登上240级台阶才可到达金塔寺石窟。他每天到石窟的第一件事,就是逐一检查洞窟。他用贴纸条做记号的“土办法”标记了很多不易察觉的岩体细小裂缝。如果发现有岩体开裂、塌方渗水、壁画剥落等情况,就及时向管委会汇报。
前些年,管委会考虑到刘国虎在环境艰苦的金塔寺工作时间久了,要把他调回管委会。他再三考虑,递交了一份继续留在金塔寺守护石窟的申请书。刘国虎说:这么精美的艺术塑像,别人想看都见不到,我已经陪伴她们多年,现在离开实在舍不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如今的刘国虎,对金塔寺石窟每一尊塑像,每一幅壁画背后的传奇故事,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2013年后,金塔寺石窟工作站条件越来越好,修建了两层独栋住宅生活楼,通上了水、电和网络,装上了暖气。特别是近几年,石窟进行了数字化采集,石窟内装上了摄像头,每天通过监控视频就能把石窟内外看得一清二楚,现在这条件好得无可挑剔。”刘国虎笑哈哈地说。
18年的坚守,刘国虎割舍了太多的人间天伦之乐。他每月回家一次,探望父母和妻儿,进山的时候再带些干粮和生活用品,可以吃用一个月。
由于聚少离多,无暇照顾,刘国虎便将84岁高龄的父母亲送到养老院去居住。每次回家他匆忙看上两位老人一眼,再回家陪伴因患胃癌切除全胃的妻子。短暂的陪伴,刘国虎的内心充满了对父母和妻儿的深深歉疚。再三叮嘱11岁的儿子要好好学习,好好照顾妈妈,他便驱车直奔金塔寺。
刘国虎说:我回不到金塔寺,那些屹立在悬崖上的塑像在眼睁睁地等着我呀。
摄影并文:任世琛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