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作品

林坚:贵州 贵人 贵事 贵情40年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林坚 责编:张双双 2024-07-19

1985年2月,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李村村民从田间劳作归来。

1984年10月,黔东南州施秉县马号镇平扒村苗寨学堂里,孩子们做作业。

1986年10月,黔东南州从江县城,两名赶集的男子被路过房间播放的电视节目吸引。

1987年10月,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芭沙村赤脚医生给适龄儿童打疫苗。

1995年9月,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铁匠正在打马掌。

1983年5月,贵阳市云岩区中华北路,群众抢占有利地形观看农历四月八民俗表演。

1989年10月,贵阳市云岩区中华中路,市民排队抢购酱油。

1989年5月, 黔东南州锦屏县茅坪镇茅坪村,一男子挑着孩子和小猪去赶集。

1990年10月 ,安顺市镇宁县丁旗街道自来水管理员定时分水。

1989年 8月,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李村,一男子调试电视天线。

2013年3月8日 ,安顺市镇宁县高荡村,一男子正在去修理电视机的路上。

1989年2月, 黔东南州凯里市舟溪镇舟南村牛王争霸战正酣。

2003年2月, 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芭沙村,晨早打水洗漱的女子们。

1997年11月,贵阳市花溪区九安乡九安村,下班途中的矿工们。

2013年1月9日,贵阳市云岩区友谊路,打工者烤火取暖等候活计。

2018年 9月3日,贵阳市南明区文昌路,打工者通过手机了解外面世界。

2016年2月11日,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镇盘假村,看斗牛比赛的乡亲。

2014年1月8日,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柳江村村民建造新房。

2021年12月12日 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一群玩耍的孩子。

2021年4月25日,黔东南州榕江县至雷山县道路上,妇女们用下田插秧的塑料棚挡雨。

2021年11月12日 ,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白碧村,一群女子正在通过抖音直播苗年活动。

2020年7月25日,民革上海市委为对口支援的毕节市纳雍县锅圈岩乡中学送来全新的电脑。

2023年1月7日, 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镇,正在去看演出的年轻人。

2023年1月11日, 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寨镇展留村,一女子在弟弟、妹妹的簇拥下盛装出嫁。

2024年5月15日,黔东南州榕江县县城,一群男子通过大屏幕观看村超现场直播。

查看大图

1985年2月,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李村村民从田间劳作归来。

1984年10月,黔东南州施秉县马号镇平扒村苗寨学堂里,孩子们做作业。

1986年10月,黔东南州从江县城,两名赶集的男子被路过房间播放的电视节目吸引。

1987年10月,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芭沙村赤脚医生给适龄儿童打疫苗。

1995年9月,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铁匠正在打马掌。

1983年5月,贵阳市云岩区中华北路,群众抢占有利地形观看农历四月八民俗表演。

1989年10月,贵阳市云岩区中华中路,市民排队抢购酱油。

1989年5月, 黔东南州锦屏县茅坪镇茅坪村,一男子挑着孩子和小猪去赶集。

1990年10月 ,安顺市镇宁县丁旗街道自来水管理员定时分水。

1989年 8月,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李村,一男子调试电视天线。

2013年3月8日 ,安顺市镇宁县高荡村,一男子正在去修理电视机的路上。

1989年2月, 黔东南州凯里市舟溪镇舟南村牛王争霸战正酣。

2003年2月, 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芭沙村,晨早打水洗漱的女子们。

1997年11月,贵阳市花溪区九安乡九安村,下班途中的矿工们。

2013年1月9日,贵阳市云岩区友谊路,打工者烤火取暖等候活计。

2018年 9月3日,贵阳市南明区文昌路,打工者通过手机了解外面世界。

2016年2月11日,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镇盘假村,看斗牛比赛的乡亲。

2014年1月8日,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柳江村村民建造新房。

2021年12月12日 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一群玩耍的孩子。

2021年4月25日,黔东南州榕江县至雷山县道路上,妇女们用下田插秧的塑料棚挡雨。

2021年11月12日 ,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白碧村,一群女子正在通过抖音直播苗年活动。

2020年7月25日,民革上海市委为对口支援的毕节市纳雍县锅圈岩乡中学送来全新的电脑。

2023年1月7日, 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镇,正在去看演出的年轻人。

2023年1月11日, 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寨镇展留村,一女子在弟弟、妹妹的簇拥下盛装出嫁。

2024年5月15日,黔东南州榕江县县城,一群男子通过大屏幕观看村超现场直播。

林坚创作的这组作品时间跨越超过40年。反复品读不禁让我对德国摄影大家奥古斯特·桑德1931年就写下的对摄影的精深理解:“通过摄影,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现实传达给地球上所有人,如果再加上时间,我们就有修正世界历史的能力”再生唏嘘、慨叹!时间真是摄影最好的朋友。

岁月包浆的痕印、地域水土的浸润、自然率性的视角、真挚朴素的情感让这组作品弥漫着穿越、趣味、闲适、旷达的气质。平实中蕴含深意,细微处映射辽远。

摄影人的创作大多与他的思想情感、人生阅历是一致的。 林坚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不久就跟随父母从成都迁到贵州,虽然年少多艰辛,但何尝不是一笔理解人生的财富。不论怎样,这代人仍然可谓生而逢时,林坚更是幸运的。时代的红利让他事业有成、人生充实,社会的发展变迁、浓郁的地方风情更提供了丰富的拍摄内容。衣食无忧后的摄影首先是拍摄给自己的,拍摄看到的、更要拍摄经历过、思考过和想表达的。气定神闲让林坚的照片少有功利浮躁,多了自在随心。

许多创作,需要在冥思苦想中寻求价值,但面对生活的纪实摄影,却可以凭借对现实不变的真诚关注、目光直击和瞬间撷取厚积成势,时间越久,价值越大。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日新月异,中国一大批摄影人就是这么做的、这样成名成家的。虽然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创作方位、路径,也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发现定格巨变的现实,但这一代摄影人没负时代、未辱使命,个体实践早已不是小我的成功,而是成就了记录中国社会壮阔发展的珍贵文献、国家记忆。每个人的影像虽是溪流,汇聚起来已浩瀚成海。

林坚经常说,受前辈朱宪民影响最大。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影响潜移默化为精神的契合与心灵的共鸣,不断锤炼出成功的纪实摄影家大都具有的禀赋与才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平民化的视角,对土地的依恋、百姓的怜爱;保持敏锐,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时代、文化的隐喻,眼到手到扎实的基本功力,还有对摄影始终如一的痴迷执着。

贵州贵人贵事贵情,40余年,林坚像匍匐大地的种子一样,将根系深深扎进属于他的土壤,又将枝叶努力伸展向四周蔓延、繁茂。40余年,多彩贵州翻天覆地,他的影像日渐丰厚,呈现出时间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超越时间,成为恒久的存在。                

文:车铃儿

摄影: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