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作品

肖顺清作品:江流东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肖顺清 责编:张双双 2024-01-23

查看大图

 拍摄“江流东”,始于我对水的喜爱。小时候,我总喜欢到河塘里玩,扎猛子、摸螺蛳,还常常在水中睁开眼睛看。渴了,就喝河里的水,因为那时的水很清。

 因为喜欢水,我常去长江边看水,江水的抒情、灵动、柔美、坚韧以及它的凌乱、狂放、浩瀚奔腾之势让我深深爱上了长江。

 流动的江水也隐喻着一切流动的时间和生命。

 我的家乡张家港,位于长江尾闾,五分之三的陆地面积是由长江里的泥沙冲积而成,这里的很多居民由其他地方移民过来,因此,在张家港的典型方言就有四种。也因此,张家港市的前称是沙洲县。

 在这历史的沿革中,江边的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江边的人和自然也在这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调试”着。直到有一天,当我突然觉得这一切变化得太快的时候,记忆中的东西也更多地浮现出来。这种变化与我们理解的乡情乡愁之间会形成怎样的契合和冲突呢?它又会产生怎样的戏剧效果?这些,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这片由泥沙堆积而成的土地,正在迅速从农业向现代化的城乡转变。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乡村的现代化,随处可见的高“颜值”的乡村景观就是明证。然而,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和传统的农耕文明之间必然会产生内在和外在的冲突。在这样的人工化环境中,人们会感到孤独、疏离和紧张。因此,长江边常常能看到一批批前来休闲放松的人,他们本能地想逃离这种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环境。

 我们也许会怀念过去如陶渊明笔下那乡间的田园景象,迷恋传统的农业和农耕文明,怀念河水的味道和张开眼睛看水下的情景,或许也厌倦了缺少人情味的现代化和缺乏趣味的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进程逐步让人们过上便利生活的同时,必然也会对我们造成诸多困惑和不安。这些现象,成了我一次一次行走在江边,把对乡愁的重新思考以及对现代化所带来的新文化和景观形式的感受融进一张一张照片的理由。

 很多摄影家长期关注并拍摄了整个长江流域的作品和专题。而《江流东》则把镜头对准张家港及以东自1842年以来由泥沙冲积而成的范围之内。我希望通过这种点式的关注,营造出更统一的意境和更大的力量,透过图像的可见性,催生多元的解读,甚至激发读者探寻的兴趣,同时,也希望通过贯穿整个专题的一个又一个“门”,让你得其门径而入之。

 长江边,沙洲上,我将持久凝望。


肖顺清,长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张家港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工地协奏曲》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报刊亭》入选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200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的摄影大赛(展)中入选、获奖,举办过3次个人摄影展,出版摄影集《一片湖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