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佳作 | 黄一鸣:海南故事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黄一鸣
责编:张双双
2023-05-18
海南建省挂牌-1988年-海口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委正式挂牌 。海口
1989年,海口市龙昆路上最后的一片田地。海南建省之初,海口仅是个20万人的小城市,市容破旧不堪,马路上没有红绿灯,城市周围仍被大片大片的荒野和耕地包围着。海口
1992年,不少闯海南岛的年轻人开始在海南省成家立业,这是一家企业为年轻人举办的集体婚礼。
1992年,海南为了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招商引资,举办了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来自国内外的宾朋欢聚一堂。这是海南建省后举办的最大一次文化节庆活动。 1992年 ,海口
1993年,海南省第一批磁卡电话在海口市街头投入使用。
乘船进海南岛的大陆人。1988年,海口
海口大英山机场保安 1995年 ,海口
海口人民广场表演的马戏团成员。1993年
海口市东湖人才墙聚集的闯海者。1989年。
海口市东湖人才市场 。1993年,海口
建省之初十万人才过海峡。1991年。
进入海南大特区的旅客。1990年。
在海口新港码头寻找失散的家人。1993海口
著名的医学专家、国际爱国主义战士马海德在海南岛。1982年 ,三亚
2001年摄于海口市街头的一起交通事故。
洋浦某工地开工仪式,1996年 。
纯朴的海南农村,椰子树成了儿童健身所。2002年,陵水
1999年,红色娘子军王先梅(左)、王运梅(中)、潘先英老战士。黄一鸣摄影
三沙市成立的当天,三位海军战士用手机拍照留念。2012年,永兴岛。
两条巨大的箭旗鱼。1998年,三亚。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黎族先住民赶着牛群,挑着捡来的木材走在回家的路上。2002年昌江。
黎族苗族“三月三”活动总是多姿多彩,花样百出。1992年五指山。
黎族年轻男女在跳具有代表性的竹竿舞。1994年五指山。
五指山春城机场开工仪式吸引了附近黎村苗寨的先住民,工地的巨轮车成了理想的看台。1993年五指山。
海南某集团员工为保亭县三道中心小学特困儿童捐款当天,黎苗族学生们衣着节日盛装,兴高采烈地欢迎他们的到来。2004年,保亭山道。
新郎林正龙与新娘符梅穿着从城里租来的现代婚纱,还从城里请来了摄影师拍照。他们从茅草屋一直走到婚庆现场,满满的幸福感。2007年昌江王下。
海南保亭六弓乡黎村医院设备简陋,医务人员只可以开展一些小的外伤手术。2006年保亭。
无论在什么场合黎族姑娘的睡姿都相当优美。2006年东方江边。
查看大图
海南建省挂牌-1988年-海口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委正式挂牌 。海口
1989年,海口市龙昆路上最后的一片田地。海南建省之初,海口仅是个20万人的小城市,市容破旧不堪,马路上没有红绿灯,城市周围仍被大片大片的荒野和耕地包围着。海口
1992年,不少闯海南岛的年轻人开始在海南省成家立业,这是一家企业为年轻人举办的集体婚礼。
1992年,海南为了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招商引资,举办了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来自国内外的宾朋欢聚一堂。这是海南建省后举办的最大一次文化节庆活动。 1992年 ,海口
1993年,海南省第一批磁卡电话在海口市街头投入使用。
乘船进海南岛的大陆人。1988年,海口
海口大英山机场保安 1995年 ,海口
海口人民广场表演的马戏团成员。1993年
海口市东湖人才墙聚集的闯海者。1989年。
海口市东湖人才市场 。1993年,海口
建省之初十万人才过海峡。1991年。
进入海南大特区的旅客。1990年。
在海口新港码头寻找失散的家人。1993海口
著名的医学专家、国际爱国主义战士马海德在海南岛。1982年 ,三亚
2001年摄于海口市街头的一起交通事故。
洋浦某工地开工仪式,1996年 。
纯朴的海南农村,椰子树成了儿童健身所。2002年,陵水
1999年,红色娘子军王先梅(左)、王运梅(中)、潘先英老战士。黄一鸣摄影
三沙市成立的当天,三位海军战士用手机拍照留念。2012年,永兴岛。
两条巨大的箭旗鱼。1998年,三亚。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黎族先住民赶着牛群,挑着捡来的木材走在回家的路上。2002年昌江。
黎族苗族“三月三”活动总是多姿多彩,花样百出。1992年五指山。
黎族年轻男女在跳具有代表性的竹竿舞。1994年五指山。
五指山春城机场开工仪式吸引了附近黎村苗寨的先住民,工地的巨轮车成了理想的看台。1993年五指山。
海南某集团员工为保亭县三道中心小学特困儿童捐款当天,黎苗族学生们衣着节日盛装,兴高采烈地欢迎他们的到来。2004年,保亭山道。
新郎林正龙与新娘符梅穿着从城里租来的现代婚纱,还从城里请来了摄影师拍照。他们从茅草屋一直走到婚庆现场,满满的幸福感。2007年昌江王下。
海南保亭六弓乡黎村医院设备简陋,医务人员只可以开展一些小的外伤手术。2006年保亭。
无论在什么场合黎族姑娘的睡姿都相当优美。2006年东方江边。
这是我用40多年时间拍摄的一个故事,它记录了中国最大特区海南省走过的风风雨雨的历程;我用纪实手法记录着海南的人生百态,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希望以真切质朴的画面,体现出海南黎村的生活百态。这里有黎村苗寨质朴的生活场景,也有现代社会发展在黎村苗寨留下的印记……楼高车快挡不住黎家风情,五光十色遮不住质朴的本色,这就是我所讲述的“海南故事”。
我希望《海南故事》是在平静中记录了历史,记录了社会,记录了习以为常的时代变迁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反映中国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发生在不同场景下不同人物和不同事件的故事,一幅图片可以是一个故事仰或几个故事。可以说,对于今天的海南来说,《海南故事》里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值得回味的故事,更是难以忘怀的历史。
摄影并文:黄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