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佳作 | 白嘎利作品:《那达慕:赛马》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白嘎利
责编:张双双
2022-09-29
赛马,开跑时速度是最快的。拍摄于2013年6月24日。
吊马,是锻炼赛马耐力的主要环节,不给吃草而减轻赛马的体重,拍摄于2013年 10月2日。
小汽车拉马去参加赛马,赛马很熟练的“上车”,拍摄于2015年 3月8日。
双马上车,拍摄于201年10月16日。
去那达慕的路上,拍摄于2019年 6月11日。
刚刚“坐车”的马,下车时很紧张,只要跳下去。拍摄于2013年 6月16日。
一岁的小马驹,起点统一放着比赛。拍摄于2014年 8月3日。
小马驹比赛,终点有他们的“妈妈”,所以他们从起点拼命往终点跑。拍摄于2013年 8月2日。
赛马和小骑手,拍摄于2011年8月20日。
小骑手,拍摄于2010年 7月10日。
“打盹儿”,拍摄于2013年 6月16日。
参赛的赛马集中后转圈牛粪烟再去起点,这是一种传统习俗,拍摄于2014年 10月4日。
那达慕,观众围着观察赛马,拍摄于2014年 3月1日。
赛马即将开始,拍摄于2011年 7月3日。
赛马途中坐车拍照是作者多年的拍摄方式之一,拍摄于2012年 9月29日。
赛马起点,拍摄于2014年 6月29日。
赛马途中骑手不小心摔了下来,马还是跟着跑,民间决定这样跑来的赛马是不会取消参赛资格的。拍摄于2013年 6月16日。
赛马比赛终点的观众,拍摄于2010年7月14日。
多数赛马是民间组织的,有时分不清“赛马”还是“赛摩托”,拍摄于2008年 7月18日。
赛马终点,向骑手发等级牌,拍摄于2013年 6月24日。
查看大图
赛马,开跑时速度是最快的。拍摄于2013年6月24日。
吊马,是锻炼赛马耐力的主要环节,不给吃草而减轻赛马的体重,拍摄于2013年 10月2日。
小汽车拉马去参加赛马,赛马很熟练的“上车”,拍摄于2015年 3月8日。
双马上车,拍摄于201年10月16日。
去那达慕的路上,拍摄于2019年 6月11日。
刚刚“坐车”的马,下车时很紧张,只要跳下去。拍摄于2013年 6月16日。
一岁的小马驹,起点统一放着比赛。拍摄于2014年 8月3日。
小马驹比赛,终点有他们的“妈妈”,所以他们从起点拼命往终点跑。拍摄于2013年 8月2日。
赛马和小骑手,拍摄于2011年8月20日。
小骑手,拍摄于2010年 7月10日。
“打盹儿”,拍摄于2013年 6月16日。
参赛的赛马集中后转圈牛粪烟再去起点,这是一种传统习俗,拍摄于2014年 10月4日。
那达慕,观众围着观察赛马,拍摄于2014年 3月1日。
赛马即将开始,拍摄于2011年 7月3日。
赛马途中坐车拍照是作者多年的拍摄方式之一,拍摄于2012年 9月29日。
赛马起点,拍摄于2014年 6月29日。
赛马途中骑手不小心摔了下来,马还是跟着跑,民间决定这样跑来的赛马是不会取消参赛资格的。拍摄于2013年 6月16日。
赛马比赛终点的观众,拍摄于2010年7月14日。
多数赛马是民间组织的,有时分不清“赛马”还是“赛摩托”,拍摄于2008年 7月18日。
赛马终点,向骑手发等级牌,拍摄于2013年 6月24日。
"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那达慕"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体活动,2006年,“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达慕”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和歌咏比赛等等赛事和活动,而赛马无疑是比赛中备受瞩目的压轴项目。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那达慕”的赛马比赛是直线距离比速度,很少有圆圈跑道,主要由蒙古马参赛,一般距离直线长度为5—30公里不等,取决于“那达慕”规模的大小。在牧民自家举办的小型家庭那达慕上,参赛的马一般为10—20匹,这样比赛的距离也就5—10公里左右。如果是大型“那达慕”,参赛的马匹和距离就要远高于家庭“那达慕”。
赛马能否取得好的成绩,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第一:马的自身“素质”。第二:“教练”。第三:骑手。
选马需要慧眼,一般根据这个马群里有没有能跑的“历史”去选择,还有就是观察马的腿和胸部等部位。
“教练”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当地叫“吊马手”。教练会在选好马匹后,将其拴在马桩,控制饲草料和水,降低马的体重,这叫“吊马”。除此之外,还会做“赛跑锻炼”等等。
赛马,离不开优秀的骑手。骑手的体重和赛跑中控制赛马速度的能力是重要的因素。但是考虑安全因素,也有不少年龄大的骑手。
我几乎每年都会拍摄规模不同的那达慕——赛马。我拍摄的赛马,多数是草原牧民们举办的传统那达慕的赛马,这种赛马是主要由民间组织。那达慕赛马,更多地呈现着草原文化的精彩与传承,彰显着牧民们安宁的幸福生活和昂扬的时代风貌,给人以鼓舞、奋进和无限期冀。
随着牧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那达慕赛马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吊马手从远处用汽车拉来参赛等等。尽管如此,那达慕赛马的文化精髓不曾改变,人们参与其中的热情依然浓烈,始终将其薪火传承。我想,这是那达慕赛马的最重要意义所在,也是我坚持用相机记录的原因所在。
摄影并文/白嘎利 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