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作品

会员佳作 | 黄嵩和:秘境追猿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黄嵩和 责编:张双双 2022-09-27

广西邦亮是中国已知唯一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地处中越交界,是中国14处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

雨中觅食的小公猿(2019-01)

猿群里的两位雌性主人,左边的F1怀抱着两岁的四儿子,右边F3也是F1所生的女儿,F3在2019年10月为猿群诞下第五个孩子。(2019-12)

她是猿群里的大女儿,也是一只未成年猿,当它长到9岁左右,毛发就会变为黄色,雄性则从生到死一直保持黑色。

“黄连猿群”目前拥有8名成员,“一夫两妻”和5个孩子(2019-12)

短尾猕猴跑到大青树上“偷食”长臂猿领地的果实,偷盗过程中对周边十分警觉(2019-09)

雌性黑冠长臂猿F3荡跳在红叶绿叶之间,山里的秋冬季正在临近(2021-09)

东黑冠长臂猿拥有漫长的童年,在8、9岁以后才能进入成年。(2019-11)

猿群的老三与母猿F3坐在一起,左边的小猿正搜寻成熟果实,而右边母猿的目光则关注着她的小儿子“小五”活动的方位(2021-10)

母猿F3怀里的这只幼猿出生于2019年10月,截止2021年9月,它仍是中国境内的第33只东黑冠长臂猿。(2019-10)

猿群里贪玩的四儿子不愿离开这棵构树,之后被母亲强制带离(2019-12)

秋天,东黑冠长臂猿在结满果实的岭南酸枣树上觅食。

雌性头冠部的黑色延伸至背中部,这是东黑冠长臂猿最重要的物种特征(2020-02)

冬末春初是山里青黄不接的季节,母猿F3为了保障充足的奶水极力寻找着构树芽苞(2018-12)

母猿F3偷偷观察摄影师的伪装(2021-09)

下午5点,长臂猿便开启了它们的睡眠模式,这是猿群里的大女儿和三弟。(2019-11)

虽然东黑冠长臂猿完全能直立行走,但确是纯粹的树栖动物。它们如杂技高手一般,快速敏捷灵活地穿行在森林里。

这两只小公猿正在为争夺成熟果实嬉戏打闹(2019-10)

大公猿和母猿F1的深情相拥,之后它们相互为对方打理毛发。(2019-12)

摄影师黄嵩和

查看大图

广西邦亮是中国已知唯一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地处中越交界,是中国14处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

雨中觅食的小公猿(2019-01)

猿群里的两位雌性主人,左边的F1怀抱着两岁的四儿子,右边F3也是F1所生的女儿,F3在2019年10月为猿群诞下第五个孩子。(2019-12)

她是猿群里的大女儿,也是一只未成年猿,当它长到9岁左右,毛发就会变为黄色,雄性则从生到死一直保持黑色。

“黄连猿群”目前拥有8名成员,“一夫两妻”和5个孩子(2019-12)

短尾猕猴跑到大青树上“偷食”长臂猿领地的果实,偷盗过程中对周边十分警觉(2019-09)

雌性黑冠长臂猿F3荡跳在红叶绿叶之间,山里的秋冬季正在临近(2021-09)

东黑冠长臂猿拥有漫长的童年,在8、9岁以后才能进入成年。(2019-11)

猿群的老三与母猿F3坐在一起,左边的小猿正搜寻成熟果实,而右边母猿的目光则关注着她的小儿子“小五”活动的方位(2021-10)

母猿F3怀里的这只幼猿出生于2019年10月,截止2021年9月,它仍是中国境内的第33只东黑冠长臂猿。(2019-10)

猿群里贪玩的四儿子不愿离开这棵构树,之后被母亲强制带离(2019-12)

秋天,东黑冠长臂猿在结满果实的岭南酸枣树上觅食。

雌性头冠部的黑色延伸至背中部,这是东黑冠长臂猿最重要的物种特征(2020-02)

冬末春初是山里青黄不接的季节,母猿F3为了保障充足的奶水极力寻找着构树芽苞(2018-12)

母猿F3偷偷观察摄影师的伪装(2021-09)

下午5点,长臂猿便开启了它们的睡眠模式,这是猿群里的大女儿和三弟。(2019-11)

虽然东黑冠长臂猿完全能直立行走,但确是纯粹的树栖动物。它们如杂技高手一般,快速敏捷灵活地穿行在森林里。

这两只小公猿正在为争夺成熟果实嬉戏打闹(2019-10)

大公猿和母猿F1的深情相拥,之后它们相互为对方打理毛发。(2019-12)

摄影师黄嵩和

世界最稀有猿类之一,曾被宣布灭绝的东黑冠长臂猿,在广西拥有一处“中国方舟”。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和长臂猿拥有共同的祖先,栖息于苍古茂林之中;后来,随着物态变迁,各自开启了漫长的进化旅程;如今,我们直立行走于大地之上,他们荡跃在树冠之巅;现今栖息于中国广西境内的一支,就是世界极度濒危物种——东黑冠长臂猿。

长臂猿早在商周时期的文献中便有了记载,“猿”在中国古代是一种传统而又纯粹的象征,既代表诗人、哲人超凡脱俗的理想,又充当着人类与神秘自然间的纽带。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李杜诗篇,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这些美好诗句不仅展现出长臂猿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地位,更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寄托。 

截止目前,长臂猿在中国仅片段化分布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其中,曾分布于云南的北白颊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已正式宣布在野外灭绝。长臂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几乎快要被遗忘。

上世纪80年代,东黑冠长臂猿这个曾被国际灵长类专家认为已经灭绝了的物种,其实一直隐秘地栖息在广西西南部的中越边境线上,这是一片狭窄的喀斯特热带季雨林。2006年当这一“类人猿”被重新发现时,数量仅有3群19只,当地政府随即建立了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十来年的着力保护,目前在中国境内的数量已增至5群33只,但这个现状依旧属于极度濒危。

为了捕捉到东黑冠长臂猿的专题影像,2018年12月至今,我开启了拍猿之旅,深入没有电、没有信号,靠着雨水生存的无人区,在遮天蔽日的深林里,危机四伏,数次遭遇蜈蚣、毒蛇、滚石、雷暴天气等危险,长臂猿踪迹难觅,守着一棵树,等上十天八天都不能按下一次快门是拍猿的常态,因此东黑冠长臂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拍摄的野生动物之一,一点不为过。

这段秘境追猿苦旅历经3年,耗时300余天,南宁到靖西往返行程2.4万公里,行走攀爬0.3万余公里……凭借坚定信念,我克服了重重困难,拍摄并出版发行了第一本涉及到该物种的专题图书。

孤寂山野,煎熬灼心,亦如一趟修行。

摄影并文:黄嵩和

黄嵩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协2022年首期纪实摄影专题培训班学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广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20多年来一直在专注拍摄广西独特珍稀野生动植物选题。出版《北部湾畔白鹭飞》《遇见白头叶猴》《秘境守望—东黑冠长臂猿寻踪》等摄影专著;在《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中国国家地理》等发表大量图文专题;获第七届中国科普优秀作品银奖,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区)摄影一等奖,入选第22届、26届、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