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生:用影像记录抗疫 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吴运生
责编:张双双
2022-05-24
国际航班多在临晨落地,医护人员早早提前进场穿戴防护服。
国际航班落地之前,机场的疾控、安保、海关、检疫、流调、运转等多部门人员严阵以待。
2020年3月20日,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开始承担分流国外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旅客。
2022年3月2日, 呼和浩特新增确诊病例实现连续3天保持社会面清零。
归国的妇女、儿童、老人,受到机场工作人员的格外关照。
4月11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最后一批援鄂医疗人员胜利凯旋受到同事热烈欢迎。抗击疫情,内蒙古先后派出847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
4月26日,呼和浩特山水小学返校复课。学生有序排队测温进入学生校园。
朱艳飞是呼和浩特二医院(传染病院)门诊护士,于2020年3月18日,被抽调到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执行国际航班发热旅客的转运任务。疫情严重,工作紧张,人员紧缺,原定月轮换无人接替,朱艳飞坚持战斗整整四个月。即将结束14天酒店隔离,朱艳飞与同事在户外活动。
2021年10月23 日,呼和浩特发现疫情密接者,海亮广场封控。
2021年10月29日,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师生进行核酸检测。
2021年春节,呼和浩特大召广场民众的娱乐活动。
2022年3月5日,呼和浩特社会面新增确诊病例连续3天清零。
查看大图
国际航班多在临晨落地,医护人员早早提前进场穿戴防护服。
国际航班落地之前,机场的疾控、安保、海关、检疫、流调、运转等多部门人员严阵以待。
2020年3月20日,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开始承担分流国外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旅客。
2022年3月2日, 呼和浩特新增确诊病例实现连续3天保持社会面清零。
归国的妇女、儿童、老人,受到机场工作人员的格外关照。
4月11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最后一批援鄂医疗人员胜利凯旋受到同事热烈欢迎。抗击疫情,内蒙古先后派出847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
4月26日,呼和浩特山水小学返校复课。学生有序排队测温进入学生校园。
朱艳飞是呼和浩特二医院(传染病院)门诊护士,于2020年3月18日,被抽调到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执行国际航班发热旅客的转运任务。疫情严重,工作紧张,人员紧缺,原定月轮换无人接替,朱艳飞坚持战斗整整四个月。即将结束14天酒店隔离,朱艳飞与同事在户外活动。
2021年10月23 日,呼和浩特发现疫情密接者,海亮广场封控。
2021年10月29日,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师生进行核酸检测。
2021年春节,呼和浩特大召广场民众的娱乐活动。
2022年3月5日,呼和浩特社会面新增确诊病例连续3天清零。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以来,作为中摄协老会员,我意识到:这是一场重大灾难。不管结局,先记录下来再说。
从2020年春节初二,我拿起相机一直拍摄到现在。重大事件面前,最能表现人性,也具有记录的价值。抗击新冠疫情专题的拍摄以抓拍事实为主,强调记录见证社会美的核心内涵。
纪实摄影是历史的切片,通过观看审视人类前行的脚步。随着抗疫事态的认知,我的拍摄更理性清晰。我每天通过广播电视,时时关注事态进展,想方设法贴近事态核心区实现拍摄。疫情封控,核酸检测,疫苗注射,学生返校复课等节点都是我拍摄的重点,通过影像,见证呼和浩特抗击疫情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中国力量。
摄影并文:吴运生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