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年影像

青年影像 | 白杉的摄影集:《永珍》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白杉 责编:张双双 2021-09-07

2004年至今,母亲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保留了的十几本日记密密麻麻。父亲是她的精神寄托,通过日记,她和父亲“对话”,宣泄着她长年积压着的情绪,日记里还记录了儿女的成长、周遭人情世事和自己的困惑。左图,母亲的日记本;右图,摄影书《永珍》。

2018年春节,我在家呆了27天。临走前的那晚是正月十五,这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在家过元宵节。那晚我和母亲一起放烟花。看着夜空中灿烂又随即消逝的烟火,母亲说,“时间过得好快啊, 你要能在家就好了。”没一会儿,她转念又说,“你还是按照你的想法做吧。”

(左图)1987年,母亲怀二胎;(右图)2017年,计划生育“二胎政策”放开,小妹怀上了二胎。

(左图)1990年代初,我们一家四口;(右图)2015年,我们一家三口。

在13本记录内心感触、家庭关系、人情往来等篇章的日记里,呈现的是自父亲2004年因病去世以后,她的内心世界及生命历程。她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母亲。

2018年春节,为母亲买了一款治疗颈椎的仪器。她在卧室闭目养神。

2009年前后,城市扩张,村子拆迁。在三河交汇处,我们这一片形成了新城区,我们老家因拆迁,如今也住上了楼房,生活得到了改善。

2005年前后,是母亲最难煎熬的一个人生阶段。冬日的一缕阳光撒射在她冻疮的脸庞上。

我一直在外,母亲独自在家。多年后,才深刻体会到她的内心深处。

2006年,我经济困难,想买个相机没有钱,她知道后给我汇了一万块,那张汇款单据,她至今保留着。有一次,我跟她要700块钱,她到处找人去借遭了白眼,最后硬着头皮去敲附近王叔家的门,两个人互相对视好长时间,王叔最后才拿出200块。这些都记录在她的日记里。我那时候并不知道母亲承受的压力和苦难之重,许多年后看到这些诉说,我无法抑制地哭泣。

2008年酷暑,奔向厨房做饭的母亲。

她好多次提起“自杀”,想去寻找父亲。2005年3月12日, 父亲去世不到百日,我们家遭盗窃,值钱的东西都被偷走了。半个月后,母亲买了敌敌畏药想自杀,她写道“刚想喝又放下,两个孩子在上学,他们没有了爹,不能再没有娘。挣钱多少,这是一个家,他们回来得有去的地方……”她无助时候,渴望父亲“回家”。

母亲这些年一直做保洁员。有一次,业主给了她一盆芦荟。那些触角似乎要在黑暗中撕裂出一抹阳光。

结婚照。童年时,我在上面用铅笔写上“我爸爸、我妈妈”。

母亲和父亲的合影,被她剪开,又贴上,贴上,又剪开⋯⋯

母亲经过拆迁的十字路口。

2010年,小妹结婚了。出嫁那天,永珍目送女儿被婚车接走,渐行渐远,多次喜极而泣。她在日记里写下:“你一定要和小王团结,好好过日子,世上只有两个人才是最知心的。”

2008年中秋节,我回家看望母亲。这年是她“知天命”之年。

住上楼房以后,母亲就不再种地了。这个是2013年她在田地前的最后一张留影。

母亲进院体检,查出肠胃炎。她在日记里备注了饮食注意事项。

2016年,母亲鼓起勇气离职了。

日记里是母亲对父亲的讲述,她的困境,她对儿子和女儿的祝福和不满,她的摘抄语录,还有她对生活的点滴感悟。我羞愧难当,这么多年过去了,才知道这一路走来,从未深入了解母亲的内心。

“为自己好好的活!”

母亲渴望父亲回家。

从开篇到结尾,这束烟花燃烧了仅仅十几秒。浓缩的却是永珍的这十几年。整理母亲的照片,为她编辑这本摄影书,其实也是见证时间无情溶解的过程。我试图以她对父亲的思念为主线,通过母子的双重视角,讲述着这个朴实女人的日常.....

小时候,我蹒跚学步,您拉着我;长大后,您日渐衰老,我牵着您。

查看大图

2004年至今,母亲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保留了的十几本日记密密麻麻。父亲是她的精神寄托,通过日记,她和父亲“对话”,宣泄着她长年积压着的情绪,日记里还记录了儿女的成长、周遭人情世事和自己的困惑。左图,母亲的日记本;右图,摄影书《永珍》。

2018年春节,我在家呆了27天。临走前的那晚是正月十五,这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在家过元宵节。那晚我和母亲一起放烟花。看着夜空中灿烂又随即消逝的烟火,母亲说,“时间过得好快啊, 你要能在家就好了。”没一会儿,她转念又说,“你还是按照你的想法做吧。”

(左图)1987年,母亲怀二胎;(右图)2017年,计划生育“二胎政策”放开,小妹怀上了二胎。

(左图)1990年代初,我们一家四口;(右图)2015年,我们一家三口。

在13本记录内心感触、家庭关系、人情往来等篇章的日记里,呈现的是自父亲2004年因病去世以后,她的内心世界及生命历程。她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母亲。

2018年春节,为母亲买了一款治疗颈椎的仪器。她在卧室闭目养神。

2009年前后,城市扩张,村子拆迁。在三河交汇处,我们这一片形成了新城区,我们老家因拆迁,如今也住上了楼房,生活得到了改善。

2005年前后,是母亲最难煎熬的一个人生阶段。冬日的一缕阳光撒射在她冻疮的脸庞上。

我一直在外,母亲独自在家。多年后,才深刻体会到她的内心深处。

2006年,我经济困难,想买个相机没有钱,她知道后给我汇了一万块,那张汇款单据,她至今保留着。有一次,我跟她要700块钱,她到处找人去借遭了白眼,最后硬着头皮去敲附近王叔家的门,两个人互相对视好长时间,王叔最后才拿出200块。这些都记录在她的日记里。我那时候并不知道母亲承受的压力和苦难之重,许多年后看到这些诉说,我无法抑制地哭泣。

2008年酷暑,奔向厨房做饭的母亲。

她好多次提起“自杀”,想去寻找父亲。2005年3月12日, 父亲去世不到百日,我们家遭盗窃,值钱的东西都被偷走了。半个月后,母亲买了敌敌畏药想自杀,她写道“刚想喝又放下,两个孩子在上学,他们没有了爹,不能再没有娘。挣钱多少,这是一个家,他们回来得有去的地方……”她无助时候,渴望父亲“回家”。

母亲这些年一直做保洁员。有一次,业主给了她一盆芦荟。那些触角似乎要在黑暗中撕裂出一抹阳光。

结婚照。童年时,我在上面用铅笔写上“我爸爸、我妈妈”。

母亲和父亲的合影,被她剪开,又贴上,贴上,又剪开⋯⋯

母亲经过拆迁的十字路口。

2010年,小妹结婚了。出嫁那天,永珍目送女儿被婚车接走,渐行渐远,多次喜极而泣。她在日记里写下:“你一定要和小王团结,好好过日子,世上只有两个人才是最知心的。”

2008年中秋节,我回家看望母亲。这年是她“知天命”之年。

住上楼房以后,母亲就不再种地了。这个是2013年她在田地前的最后一张留影。

母亲进院体检,查出肠胃炎。她在日记里备注了饮食注意事项。

2016年,母亲鼓起勇气离职了。

日记里是母亲对父亲的讲述,她的困境,她对儿子和女儿的祝福和不满,她的摘抄语录,还有她对生活的点滴感悟。我羞愧难当,这么多年过去了,才知道这一路走来,从未深入了解母亲的内心。

“为自己好好的活!”

母亲渴望父亲回家。

从开篇到结尾,这束烟花燃烧了仅仅十几秒。浓缩的却是永珍的这十几年。整理母亲的照片,为她编辑这本摄影书,其实也是见证时间无情溶解的过程。我试图以她对父亲的思念为主线,通过母子的双重视角,讲述着这个朴实女人的日常.....

小时候,我蹒跚学步,您拉着我;长大后,您日渐衰老,我牵着您。

从2003年开始,摄影师白杉每次回家都会给母亲拍照。

2004年,白杉的父亲——一个在农贸市场做小生意的下岗职工——因肝癌病逝;他的母亲从此一个人生活。早先,她在工地上抗钢管、装车、拉水泥、推石子,挣钱供白杉兄妹上学。最近几年,她的工作则换成在山东临沂新区的一个公司做保洁员,每天骑着电动车上下班,来回路程40公里。

2008年,白杉的妹妹毕业后留在老家工作,跟母亲住在一起。两年后,妹妹出嫁,然而母亲连婚礼现场都不能出席——“‘寡妇’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白杉曾如此写道:“在山东临沂农村的风俗里,红白喜事她插不上手。小妹婚嫁那年,因为单身,她不能出席婚礼现场,一个人在家又是欢喜又是惆怅。她在那个熟悉又无法逃离的人情环境里,抬不起头。”

即便如此,母亲也从未想过改嫁。她在日记中诉说对丈夫的思念,然而后者的容貌终究在记忆中渐渐褪色。有一年春节,她反复对白杉说:“我怎么不记得你爸爸的模样了。”

2018年,母亲的日记,连同多年来给母亲拍摄的两万多张照片中挑选出的极小一部分,被白杉制作成一本平凡而动人的摄影集:《永珍》

摄影并文:白杉 

白杉,原名王自彬。山东临沂人,摄影集书写者,入选2019年度“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31》获第二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年度自制摄影集”(2017);《永珍》入围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2018)、新锐摄影奖(2018);《独白》(初版)获2019年丽水摄影节“专家推荐图书项目”;《31》《永珍》《独白》以“内在的自由言说”摄影书系列入选第十二届三影堂摄影奖(2020);入编《中国当代摄影图录| 白杉》(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