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行将消逝的风景》薛华克大画幅银盐摄影展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薛华克 责编:张双双 2020-12-03

查看大图

展览名称:《行将消逝的风景》薛华克大画幅银盐摄影展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6日-20日

展览地点: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美术馆

在西藏阿里,有一个县叫扎达。穿过扎达绵延200多公里的壮观的土林大峡谷,在峡谷尽头的高山上,耸立着几百年前曾经辉煌过后又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遗址。

那天下午,太阳即将下山,大风依然刮个不停,整座山上没有人踪。唯有一辆青藏高原从未见过的,跃进130柴油卡车改装的房车,侧开的车门内可以看见有人正紧张地操控着大画幅相机,为记录古格山脊上那最后一抹斜阳。

这个人就是薛华克,现在我们知道他是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第一任系主任。他从事专业摄影40余年,并一直坚持多个主题的专业创作。其中历时最长、投入最大的当属西藏高寒牧区的人像摄影。前后共去过三十多次,其中最长的一次他开着自己用跃进130卡车改装的房车进藏,往返历时共6个月。这个题材的艰苦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薛华克出版过的西藏题材作品有影集《藏人》I、影集《藏人》II、影集《人在高处》黑白版、影集《人在高处》彩色版等。

2006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高原人》个展,其中七幅作品被美术馆所收藏。

除西藏题材之外,他的中国经典国宝级佛像、古村落系列都是多年一直坚持创作的主要选题。在创作的技术手法上,他的理念是影像的品质一定要精益求精。所以,在数码时代到来之前只要有可能,就尽量采用大画幅相机去拍摄。因为底片越大,记录在底片上的原始影像的细节就越多,就越能为后期的优秀品质留有可靠的技术保证。

这次的展览,是薛老师自九十年代起,用大画幅相机(绝大部份为8x10英寸的底片)所拍摄的众多的作品中,精选来的40余幅,且全部是他本人在传统的暗室中,用收藏级的无酸银盐相纸,放大到一米以上的影像。

这次展出的作品主要为三大类:一是藏北牧区人物,二是部分经典的国宝级佛像,三是一些古村落片段。

我们知道,无论是数码摄影或胶片摄影,都有后期的工作。而过去行内的老话,为了强调后期暗房工作的重要性。叫作“三分拍摄,七分暗房”。所以黑白照片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房的加工水平。这其中不完全是技术,关键还是暗房工作者对作品的理解。所以我们在展览中所见到,是薛老师对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个性化处理后的成果。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包括绝大多数的专业摄影工作者),特别是对于从事摄影创作之初,就使用数码相机,打印输出图像的人们来说,身临现场去感受一下用胶片拍摄,手工化学法放大银盐影像的魅力,是十分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