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张景国:《植根沃土 曲润中原》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张景国 责编:张双双 2020-09-07

每年的正月十二日上午,是河南省宝丰县马街书会祭祖的日子。去书会祭祖的道人都提前赶往祭祖场所——火神庙。2014.02.11马街。

开书之前艺人们到火神庙祭拜师祖。2014.02.11马街。

每年的正月十三,是马街书会正式开场的日子,艺人们做着开场前的准备工作。喇叭架得高,书声传得远。2015.03.03马街。

盲艺人在村民的引领下,赶往书会。2015.03.02马街。

马街书会现场一角。2013.02.21马街。

河南坠子传承人温玉婵演说到精彩片断时,眉飞色舞。2013.02.21马街。

说书艺人们在村民张满堂免费提供的简易窝棚里休息。2013.02.21马街。

来自河南省鲁山县董周乡65岁的王朝宽,节前亲人离世,今年独自参加书会,落脚后,孤独一人在树林深处,长奏一曲缅怀往事。2014.02.11马街。

吃碗村民提供的免费大碗面,天虽寒心却暖。2013.02.21马街。

夜宿农舍,意犹未尽的他又拉响了心爱的书曲。2013.02.20马街。

提前到达马街村的各地艺人,走街串巷为乡亲们义务演出。2015.03.02马街。

正月十三天蒙蒙亮,踏雪赶来会场的艺人们。2014.02.11马街。

台上的艺人神采飞扬地演出,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2015.03.03马街。

两个老姐妹,一生听书情。2013.02.21马街。

正月十三清早,听书人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2013.02.22马街。

痴迷者的坠琴。2015.03.03马街。

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观众如潮。2014.02.11马街。

狂风中的说唱,声音传得更响更远。2015.03.03马街。

马街书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听众,年复一年地来到马街听书。2013.02.21马街。

河南坠子说唱艺人兰凤枝,演唱《黛玉悲秋》时,情到深处,潸然泪下。2013.02.22马街。

精心准备的曲目,不一定都受到听众的喜爱——没有听众也精彩。2015.03.03马街。

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也能弹出动听的书曲。2019.02.17马街。

入戏——听众情之所至,双膝跪地。2014.02.12马街。

曲到高潮人自醉。2013.02.22马街。

2013年九十三岁高龄的书会传人余书习,仍然精神抖擞地活跃在书会舞台上。2013.02.20马街。

中原代有人才出,书会大有后来人。2015年3月2日,鲁山县辛集乡盆郭村杜国央的大女儿也登上了说书舞台。2015.03.02马街。

盛会落幕,来自太康县田楼村的老艺人张兴安走会停会,回首马街,依依不舍,期待来年。2013.02.22马街。

具有千年历史的马街书会,定会像这雪地上与会者坚实的脚印,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发扬光大。2014.02.11马街。

查看大图

每年的正月十二日上午,是河南省宝丰县马街书会祭祖的日子。去书会祭祖的道人都提前赶往祭祖场所——火神庙。2014.02.11马街。

开书之前艺人们到火神庙祭拜师祖。2014.02.11马街。

每年的正月十三,是马街书会正式开场的日子,艺人们做着开场前的准备工作。喇叭架得高,书声传得远。2015.03.03马街。

盲艺人在村民的引领下,赶往书会。2015.03.02马街。

马街书会现场一角。2013.02.21马街。

河南坠子传承人温玉婵演说到精彩片断时,眉飞色舞。2013.02.21马街。

说书艺人们在村民张满堂免费提供的简易窝棚里休息。2013.02.21马街。

来自河南省鲁山县董周乡65岁的王朝宽,节前亲人离世,今年独自参加书会,落脚后,孤独一人在树林深处,长奏一曲缅怀往事。2014.02.11马街。

吃碗村民提供的免费大碗面,天虽寒心却暖。2013.02.21马街。

夜宿农舍,意犹未尽的他又拉响了心爱的书曲。2013.02.20马街。

提前到达马街村的各地艺人,走街串巷为乡亲们义务演出。2015.03.02马街。

正月十三天蒙蒙亮,踏雪赶来会场的艺人们。2014.02.11马街。

台上的艺人神采飞扬地演出,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2015.03.03马街。

两个老姐妹,一生听书情。2013.02.21马街。

正月十三清早,听书人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2013.02.22马街。

痴迷者的坠琴。2015.03.03马街。

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观众如潮。2014.02.11马街。

狂风中的说唱,声音传得更响更远。2015.03.03马街。

马街书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听众,年复一年地来到马街听书。2013.02.21马街。

河南坠子说唱艺人兰凤枝,演唱《黛玉悲秋》时,情到深处,潸然泪下。2013.02.22马街。

精心准备的曲目,不一定都受到听众的喜爱——没有听众也精彩。2015.03.03马街。

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也能弹出动听的书曲。2019.02.17马街。

入戏——听众情之所至,双膝跪地。2014.02.12马街。

曲到高潮人自醉。2013.02.22马街。

2013年九十三岁高龄的书会传人余书习,仍然精神抖擞地活跃在书会舞台上。2013.02.20马街。

中原代有人才出,书会大有后来人。2015年3月2日,鲁山县辛集乡盆郭村杜国央的大女儿也登上了说书舞台。2015.03.02马街。

盛会落幕,来自太康县田楼村的老艺人张兴安走会停会,回首马街,依依不舍,期待来年。2013.02.22马街。

具有千年历史的马街书会,定会像这雪地上与会者坚实的脚印,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发扬光大。2014.02.11马街。

 起源于元代的马街书会是闻名全国的民间曲艺盛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河南省宝丰县城南5公里处的马街村,是全国各地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的文化曲目正悄然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与视线,而马街书会却依然历久不衰,热闹非凡。这里是百姓的舞台,来这里的艺人和听客,无论贫富贵贱,无论高下尊卑,愿参加就有机会,想演唱就有舞台,有梦想就可展示。说唱者尽兴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技艺,激情豪放地展现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听客还是艺人,他们才会今年来过了明年还想来……

每年正月十三是马街书会的正会。为了赶会期,全国各地的艺人,从初八就开始起程赶往马街村,早到者就开始情不自禁地开场演出。马街书会的演出场地——马街村东头的田野,如同一个喧嚣的闹市,到处是熙熙攘攘、比肩接踵的人群。在书会的艺人堆里,有名家大腕、高龄老人,也有四五岁天真孩童,天当戏幕,地作舞台,吹拉弹唱,以艺会友,互相学习、切磋书艺。说书的都讲究个台面,台面如戏台,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的戏台就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说书的按桌而立,一手比划,一手拿着话筒说唱,椅子上坐着一至两个人拉坠琴、打简板,眯着眼极尽陶醉,与说唱者配合默契,沉浸在他们共同创造的艺术氛围中。有的说书人干脆把戏台搭在农用三轮车上,一人说书、一人伴奏。最简单的说书人,连戏台都没有,一个马扎、一把坠琴就开唱了。在马街书会上,不管有没有观众,不管有没有人喝彩,不管风吹雨打,艺人们总是那样深情而卖力地表演,只要是弹起琴弦,打起简板,顷刻间便陶醉其中,有人听时神采飞扬,没人听时也会自得其乐。

马街没有旅店,所有来的艺人们都住进村民家里。马街书会在当地群众心目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每年一过春节,马街村及周围村落的老百姓便准备食宿,打扫院落,热情地迎接八方艺人的到来,使艺人们有串亲戚之感,还有的干脆认下“干亲”。马街村的老百姓说:春节过不过是小事,书会得排排场场。村民们对艺人都是自觉地高接远送,递烟端茶,嘘寒问暖,免费提供食宿,冷了有人送衣,病了有人端药,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人的尊重,使艺人们对马街书会充满了感情。这恐怕也是马街书会能历经千年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这种大众化的、接地气的表演,绝无假唱,说唱者都是深情卖力、真情实感的表演。听书者不需要门票,只要你喜欢说唱艺术,你就可以参与其中,或带着板凳马扎、或席地而坐、或倚靠在田间地头的草垛上,或长跪不起,或仰面吁天,情之所至,潸然泪下……

马街书会不仅是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也吸引着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听客,观者有时达到十余万人。在这个艺术气息浓郁、富有人情味的地方,听客们享用着旷野中民间曲艺的精神大餐。这难道不就是马街书会古朴淳厚、真真切切、历久弥笃、源远流长的艺术魅力所在吗?

自2013年开始,我连续七年用摄影这门独特的艺术去记录,去讴歌马街书会,为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繁荣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摄影并文:张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