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佳作 | 黄一鸣:深圳40年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黄一鸣
责编:张双双
2020-09-01
1991年深圳市红岭南路上一位小贩在出售烤红薯,这是当年街头最吸引人的美食。
1991年深圳市深南东路几位来自内地考察的干部正在银行门口休息。
1991年深圳市红岭南路上的公用电话亭。当年内地来深圳的创业者和打工一族都是通过公用电话和家乡联系,公用电话也生意兴隆。
1991年,深圳市的大超市在批发各种时装,保安在街道上执行巡逻保障商户和顾客的安全。
1991年,深圳市商业中心商场的入口处服务员和修理工。
1991年深圳市街头荣事达洗衣机等的广告挂满了路边的棕榈树,人们对这种宣传习以为常。
1991年在深圳市东门两位候车的女士。当年的公共候车亭还很简易,而且公交车发车时间间隔较长。
1991年,深圳市某商场门口,一对前来购物的情侣正在等待制作的蛋糕。
1991年,深圳市老东门,那个年代大家出行都靠自行车,停放自行车的地方也极其不规范,市民们也熟视无睹,商家也冷眼观看,无可奈何。深圳人习惯称之为“老东门”的深圳老街形成于明代中期,又叫“深圳旧墟”,地处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以北,以现今的东门中路、人民北路、解放路、湖贝路等主要街道为构架。深圳市区就是以此为基点发展起来的。
1991年,深圳大江南酒店门前,太平洋保险公司的职员正在为市民办理保险业务,这是位于深圳市东门商业圈中心,与东门步行街隔街相望,人来人往是办业务的好地方。
1991年夏天,深圳市商业中心在商场门口蹭空调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1993年,香港独资的秀峰电子工业公司的工人正在工作。
1993年,香港独资的某电脑公司职员们正在录入数据。
1993年,深圳,香港独资的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工作。
1993年,深圳某中外合资企业的员工正在认真的工作中。
1994年,深圳沙头角中英街。这是当年到深圳必然要光顾的一条特殊的街道,这里的商铺出售许多进口商品,是游客必到之处。
1994年,深圳市沙头角中英街商业中心人来人往。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背靠梧桐山,南临大鹏湾,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长约250米,宽约3—4米,深圳和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与香港一街相处,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
2010年,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3号线老街站在建设中。一位东门派出所的巡逻警察正在骑着他的自行车在执勤中。
2010年,深圳市深南大道上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忙着赶路的年轻人和抓紧创作的摄影师。
2010年深圳市深南东路深圳书城,南国书香节暨深圳书展正在举行。读者、巡警、父子、少女各有所得。
深圳机场于1991年10月正式通航。2001年9月18日,深圳黄田国际机场正式更名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2006年6月15日,飞行区扩建工程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1年7月26日,深圳机场第二跑道正式启用。
2017年深圳市南山区南集装箱码头。蛇口集装箱码头成立于1989年,是深圳市专业化集装箱码头,也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码头。码头现有可靠泊第六代集装箱大船专用泊位九个,年处理能力可达650万TEU。
2017年,深圳大学校园内正迎来毕业季,毕业生们带着父母在拍摄毕业照,场面热闹非凡。
2017年,深圳市国际机场,旅客可以轻松自如地乘坐电瓶车穿梭在机场候机楼内。在他们的眼前写着“人工智能是一种生产力,引领我们连接智能未来。”这就是今天的深圳。
2018年 深圳南山区是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声炮响的地方,有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2020年,南山正在全力推进OPPO、恒大集团、招商银行、天音通信、恒力集团、碳云智能、中兴通讯等超过10家世界级企业总部入驻。2018年摄。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渔港码头,两位现代的渔业青年骑着共享单车在码头里穿行。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搬迁改造。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渔港码头,城市的高楼正在拔地而起,烈日下渔民们正在为渔船上油漆养护。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畔市民们正在公园里享受假期。占地 80,000 平方米的万象城购物中心及高达约392_5米的华润总部大厦“春笋”、商业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安达仕酒店、Park View Manor住宅等组成,创造出城市湾区建筑群中一个多业态极致融合的活力中心。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在红色的标语前骑着共享单车的老人,他的眼前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滩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两位建设者正骑着共享单车浏览新市容。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一家宠物医院内,一位女士高兴地抱着她的泰迪犬离开宠物医院。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深圳市养宠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2018年,深圳。深圳湾游艇会创于1997年,位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深圳湾畔蛇口,大南山、前海自贸区、后海超级总部、南山科技园、歌劇院、妈祖庙、太子湾邮轮母港、国际学校、V&A博物馆、高星级酒店、公寓、别墅等环抱其中。
查看大图
1991年深圳市红岭南路上一位小贩在出售烤红薯,这是当年街头最吸引人的美食。
1991年深圳市深南东路几位来自内地考察的干部正在银行门口休息。
1991年深圳市红岭南路上的公用电话亭。当年内地来深圳的创业者和打工一族都是通过公用电话和家乡联系,公用电话也生意兴隆。
1991年,深圳市的大超市在批发各种时装,保安在街道上执行巡逻保障商户和顾客的安全。
1991年,深圳市商业中心商场的入口处服务员和修理工。
1991年深圳市街头荣事达洗衣机等的广告挂满了路边的棕榈树,人们对这种宣传习以为常。
1991年在深圳市东门两位候车的女士。当年的公共候车亭还很简易,而且公交车发车时间间隔较长。
1991年,深圳市某商场门口,一对前来购物的情侣正在等待制作的蛋糕。
1991年,深圳市老东门,那个年代大家出行都靠自行车,停放自行车的地方也极其不规范,市民们也熟视无睹,商家也冷眼观看,无可奈何。深圳人习惯称之为“老东门”的深圳老街形成于明代中期,又叫“深圳旧墟”,地处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以北,以现今的东门中路、人民北路、解放路、湖贝路等主要街道为构架。深圳市区就是以此为基点发展起来的。
1991年,深圳大江南酒店门前,太平洋保险公司的职员正在为市民办理保险业务,这是位于深圳市东门商业圈中心,与东门步行街隔街相望,人来人往是办业务的好地方。
1991年夏天,深圳市商业中心在商场门口蹭空调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1993年,香港独资的秀峰电子工业公司的工人正在工作。
1993年,香港独资的某电脑公司职员们正在录入数据。
1993年,深圳,香港独资的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工作。
1993年,深圳某中外合资企业的员工正在认真的工作中。
1994年,深圳沙头角中英街。这是当年到深圳必然要光顾的一条特殊的街道,这里的商铺出售许多进口商品,是游客必到之处。
1994年,深圳市沙头角中英街商业中心人来人往。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背靠梧桐山,南临大鹏湾,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长约250米,宽约3—4米,深圳和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与香港一街相处,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
2010年,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3号线老街站在建设中。一位东门派出所的巡逻警察正在骑着他的自行车在执勤中。
2010年,深圳市深南大道上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忙着赶路的年轻人和抓紧创作的摄影师。
2010年深圳市深南东路深圳书城,南国书香节暨深圳书展正在举行。读者、巡警、父子、少女各有所得。
深圳机场于1991年10月正式通航。2001年9月18日,深圳黄田国际机场正式更名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2006年6月15日,飞行区扩建工程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1年7月26日,深圳机场第二跑道正式启用。
2017年深圳市南山区南集装箱码头。蛇口集装箱码头成立于1989年,是深圳市专业化集装箱码头,也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码头。码头现有可靠泊第六代集装箱大船专用泊位九个,年处理能力可达650万TEU。
2017年,深圳大学校园内正迎来毕业季,毕业生们带着父母在拍摄毕业照,场面热闹非凡。
2017年,深圳市国际机场,旅客可以轻松自如地乘坐电瓶车穿梭在机场候机楼内。在他们的眼前写着“人工智能是一种生产力,引领我们连接智能未来。”这就是今天的深圳。
2018年 深圳南山区是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声炮响的地方,有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2020年,南山正在全力推进OPPO、恒大集团、招商银行、天音通信、恒力集团、碳云智能、中兴通讯等超过10家世界级企业总部入驻。2018年摄。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渔港码头,两位现代的渔业青年骑着共享单车在码头里穿行。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搬迁改造。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渔港码头,城市的高楼正在拔地而起,烈日下渔民们正在为渔船上油漆养护。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畔市民们正在公园里享受假期。占地 80,000 平方米的万象城购物中心及高达约392_5米的华润总部大厦“春笋”、商业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安达仕酒店、Park View Manor住宅等组成,创造出城市湾区建筑群中一个多业态极致融合的活力中心。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在红色的标语前骑着共享单车的老人,他的眼前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滩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两位建设者正骑着共享单车浏览新市容。
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一家宠物医院内,一位女士高兴地抱着她的泰迪犬离开宠物医院。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深圳市养宠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2018年,深圳。深圳湾游艇会创于1997年,位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深圳湾畔蛇口,大南山、前海自贸区、后海超级总部、南山科技园、歌劇院、妈祖庙、太子湾邮轮母港、国际学校、V&A博物馆、高星级酒店、公寓、别墅等环抱其中。
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在深圳拉开。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诞生,到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连接世界,到浦东新区领衔的国家级新区大开发,再到海南担起改革开放新使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春天的故事”在过去四十年的神州大地上不断唱响。
1979年,深圳蛇口轰然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这也被后来者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如今现代化的深圳蛇口建设新貌让世人刮目相看。近40年间,昔日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成为现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
据新华社报道:“从1979年的1.97亿元到2019年的26927.09亿元,深圳GDP实现历史性飞跃,经济总量超越香港,也超过瑞典、罗马尼亚、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全国的经济总量。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飞跃。按常住人口1253万人计算,2018年深圳人均GDP达19.33万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比1979年的人均606元翻了319倍,与韩国人均GDP基本相当。
城市面貌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最高楼仅有3层,如今超过100米以上摩天大楼已有约1000栋,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地铁通车里程297公里,拥有近千座公园、被誉为‘公园之城’。”
40年间,我和深圳特区这座城市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工作或者探亲访友我来来往往其间,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它的发展变化,以及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普通百姓的生活。
深圳特区的巨变令我羡慕,更令我敬佩和向往。
摄影并文:黄一鸣
黄一鸣,著名纪实摄影家、高级记者、作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八届纪实委员会委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海南省纪实摄影协会主席。第七届中国摄影最高成就奖“金像奖”获得者。2016年荣获“人民摄影家”称号。
从1981年从事新闻和摄影创作以来,先后出版过《黄一鸣纪实摄影作品集》、《海南故事》摄影作品集、《黑白海南》摄影集、《时代映象》、《镜间本色》、《海南“慰安妇”》《汶川大地震摄影纪实》《慰安妇》(德国)《纪实摄影断想》《闯海人》《海南纪事》《海南先住民》《三亚往事》等摄影专著。作品被多家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和私人机构收藏。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