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别了,我的滩区故乡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薄高鹏 责编:张双双 2020-01-06

2019年冬至,村头吃饺子的人们

2019年冬至,一对老夫妇在老宅的厨房里下饺子,这是最后一次在老宅子里吃冬至饺子,来年他们就要到城里定居了。

2019年冬至的早晨,在为庄稼浇水的村民

2019年冬至的早晨,在为庄稼浇水的村民。

搬迁前,村里一位老人去世,人们拿着社火准备前往墓地进行祭奠。

村里的孩子们

村里一对夫妇在老房子前合影留念,手里拿着的时候妻子几十年前嫁给丈夫时陪送的嫁妆。

村里一对老夫妇在自家老房子前留影。

村里一名妇女拿着几十年前买的双卡录音机在自家老房子里留影。

村里一位老人手里拿着自己种的辣椒,在老房子前合影留念

村里一位老人手里拿着自己种的南瓜在自家老厨房里留影。

村里一位养殖户,抱着刚出生没多久的羊羔在老村的羊圈里留影

村头池塘边玩耍的孩子们。

冬至,何吕张村的一名妇女给她的三个孩子包饺子,这是她们在老村里最后一次吃冬至饺子。

即将去田里准备给庄稼打农药的老人。

鸟瞰长垣市黄河滩区苗寨镇何吕张村

一位老人抱着她养的鸡在鸡舍前留影,她说搬到城里就不能养鸡了,拍张照片纪念一下吧。

一位老人扛着凳子准备去别家串门唠嗑。

查看大图

2019年冬至,村头吃饺子的人们

2019年冬至,一对老夫妇在老宅的厨房里下饺子,这是最后一次在老宅子里吃冬至饺子,来年他们就要到城里定居了。

2019年冬至的早晨,在为庄稼浇水的村民

2019年冬至的早晨,在为庄稼浇水的村民。

搬迁前,村里一位老人去世,人们拿着社火准备前往墓地进行祭奠。

村里的孩子们

村里一对夫妇在老房子前合影留念,手里拿着的时候妻子几十年前嫁给丈夫时陪送的嫁妆。

村里一对老夫妇在自家老房子前留影。

村里一名妇女拿着几十年前买的双卡录音机在自家老房子里留影。

村里一位老人手里拿着自己种的辣椒,在老房子前合影留念

村里一位老人手里拿着自己种的南瓜在自家老厨房里留影。

村里一位养殖户,抱着刚出生没多久的羊羔在老村的羊圈里留影

村头池塘边玩耍的孩子们。

冬至,何吕张村的一名妇女给她的三个孩子包饺子,这是她们在老村里最后一次吃冬至饺子。

即将去田里准备给庄稼打农药的老人。

鸟瞰长垣市黄河滩区苗寨镇何吕张村

一位老人抱着她养的鸡在鸡舍前留影,她说搬到城里就不能养鸡了,拍张照片纪念一下吧。

一位老人扛着凳子准备去别家串门唠嗑。

1194年,金明昌五年,黄河改道,自阳武东流,黄河首次在长垣境内行河;1855年,清咸丰五年,兰阳铜瓦厢决口,形成了今日黄河之河道,随着沿黄堤防的修筑,长垣十余万人被“圈”进了黄河滩,在频繁的水患中艰难繁衍生息。

“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生活条件,养育了滩里人忍韧并蓄、乐观勤奋的性格特点。滩里人把外出打工,叫做“制钱”,制造的“制”,金钱的“钱”,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无中生有”,凭本事吃饭的意思……滩里人从灾年逃荒要饭、挑担子焗碗焗锅,到爬高上低刷油漆,闯荡江湖;从寄人篱下的零打碎敲、缝缝补补,到拉起队伍做包工,直至扛起防腐蚀民营企业的大旗,活跃在我国石油、化工、水电、冶金、矿山、医药、国防工程项目里,参与到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西电东输、北京奥运、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项目中……滩里人实实在在的凭本事,活出了模样。这其中不乏像顿秀花这样的行业领路人和造福乡梓的优秀代表。

滩里人质朴的乡间传承,为了生计需处处谨小慎微。祭天地、敬祖宗,拜观世音、关二爷,拜奶奶、土地爷,拜火神、龙王爷,拜三皇、祖师爷……每一个瓦片都透着滩里人对美好生活的虔诚追求。

滩里人的每次离开,都是一次修行。起初,一部分人,为了吃饱饭,通过招工去安阳钢厂、去焦作煤矿、去开封司厨,去郑州棉纺、去濮阳油田……去“制钱”,去改变命运,去落地生根;另一部分人通过求学,考入更高的院校,去了更远的地方,亦更少回来;而更多的滩里人凭借着“制钱”的朴实信念,辗转于陌生的城市与滩区之间,成为候鸟式的农民工,像达摩一样流浪生活……汛期湍急的黄河水,依旧威胁着勤劳善良的滩区人民。祖祖辈辈建起的土连岗和避水台,也渐有裂痕……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国家发展改革成果,从根本上解决滩区人民的防洪安全和人居环境,于2017年正式批复了《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至此一场志在改变滩区群众苦难命运的迁建工程,在长垣大地拉开了历史的大幕……消息一经传开,滩里人一片沸腾。孩子们渴望进城读书,大姑娘小伙们期待着更多的工作机遇,中年人核算着柴米油盐气的生活成本,盘算着安置政策中的房间面积和户型;老头老太太们惦记着宗庙、土地、工具、牲畜,以及百年之后的落叶归根……

在滩里人的视线里,那些麦子、玉米,会指给你方向。这里曾充满了动荡,洪水带走了他们能够带走的,毁掉了他们能够毁掉的……不知多少年以前,人们来到这里,给村庄、沟渠起了名字,骑马的坐在马背上,放羊的跟在羊身后,牛儿吃草卷起舌头,柴狗和主人寻找着野兔子的窝……如今滩里人要离开了,以从未有过的一种心情和方式,选择离开!

800多年了,生活在滩区的乡亲们,终于要结束他们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流浪生活,定居在不再担心水患的滩区外,成为曾经只出现在他们口中的城里人,生活在黄河滩区的人们有了归宿。我拍摄的照片也找到了它的归宿,拍于那里就用于那里,为即将迁居的滩区百姓留影,在老村最后的时光里为人们办一场只属于他们的影展,,让他们到了城市以后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文字:李朝阳  薄高鹏

摄影:薄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