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图像记忆】茹遂初:1958年引洮河水上山

来源:影像国际网 作者:茹遂初 责编:张双双 2019-11-21

1958年,甘肃,洮河远眺。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引洮上山工程最艰巨的九甸峡工地一角。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勘测人员爬山涉水,在丛山峻岭中测量渠道。由于勘测设计人员大胆革新,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仅用五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过去要五年半才能完成的工作。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在急湍的洮河岸边进行测量。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测量队员在悬崖削壁上工作。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测量队员。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民工们创造的三轮运土车。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穿梭在工地上的三轮运土车。 茹遂初

1958年,甘肃,人力推土。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民工们创造的土打夯机。 茹遂初 摄

1958年,甘肃,民工们利用轳辘将低处的土运到高处,既快又省力。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民工们用自已制造的土火车运土。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滑道运输。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引洮工地一角。 茹遂初

1958年,甘肃,民工们在自办的木土厂里,制造各种施工工具 。 茹遂初摄

查看大图

1958年,甘肃,洮河远眺。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引洮上山工程最艰巨的九甸峡工地一角。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勘测人员爬山涉水,在丛山峻岭中测量渠道。由于勘测设计人员大胆革新,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仅用五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过去要五年半才能完成的工作。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在急湍的洮河岸边进行测量。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测量队员在悬崖削壁上工作。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测量队员。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民工们创造的三轮运土车。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穿梭在工地上的三轮运土车。 茹遂初

1958年,甘肃,人力推土。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民工们创造的土打夯机。 茹遂初 摄

1958年,甘肃,民工们利用轳辘将低处的土运到高处,既快又省力。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民工们用自已制造的土火车运土。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滑道运输。 茹遂初摄

1958年,甘肃,引洮工地一角。 茹遂初

1958年,甘肃,民工们在自办的木土厂里,制造各种施工工具 。 茹遂初摄

历史上甘肃省以干旱闻名,据记载从汉代到建国前为止的两千一百余年间,共发生旱灾252次。特别是甘肃中部和东部的黄土丘陵地区更是十年九旱。1929年甘肃发生的一次大旱灾,夺走了300万人的生命,许多地方出现十室九空的悲惨情景。千百年来,当地人民深切希望改变干旱贫穷的面貌。1958年,在“大跃进”的背景下,甘粛省提出一个宏伟的改造自然的计划,把过去白白流走的洮河水引上山,在崇山峻岭上修建一条可供灌溉、行船、发电的山上运河,这是饱受干旱之苦的当地人民梦寐以求的事。一声号令十几万农民开赴工地,以极其简陋的工具打响了一场宏大的改造自然的战斗。

1958年12月间,我接受编辑部任务,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甘肃采访这一伟大工程。当我来到工地时,立即为“大跃进”年代那种特有的热火朝天的气氛所感染,更为农民兄弟为改变干旱贫穷面貌所迸发出的劳动热情所感动。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应当把农民兄弟不怕困难,决心战胜自然的英雄气概通过一幅照片形象的表现出来,这张照片应成为这组专题报道的主题照片,一定要拍好。思想明确了,下一步就是要寻找表现这一主题思想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场面。根据工地领导机关的介绍,九甸峡是全部工程最艰巨的一段,战斗在那里的是主要由共青团员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当我来到九甸峡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九甸峡真是名不虚传,两山夹一水形成一条狭长的山谷,从山上俯视,洮河成为一条细细的白色带子。农民兄弟就在这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上,用简陋的工具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运河,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经过仔细观察,我觉得这里的环境和场面都很典型,就不失时机地拍摄下《引洮河水上山》这幅照片。为了增加层次感和气氛,我采用了逆光,加之劳动时扬起的尘埃,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气势。1959年画报以《洮河引上彩云间》为题,发表了这组专题报道,主题照片用的就是这幅(不过用的是彩色片)。随后《中国摄影》杂志1959年第3期也发表了这幅作品,标题为《要把洮河引上山》。1959年10月间这幅题为《引洮河水上山》的作品先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三届国际艺术摄影展览上获得金牌奖,紧接着又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举办的“社会主义胜利”摄影比赛中获一等奖,当时苏联的《真理报》和《苏联摄影》也都发表了这幅作品。其后又在《中国摄影》1957-1959年优秀作品评奖中获一等奖。照片虽接连获奖,但以血肉之躯奋战在引洮工地上的农民兄弟,却未能圆了他们战胜干旱、摆脱贫困的梦想。遗憾的是由于决策者的冒进,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两年后,曾被视作伟大创举的的“引洮上山”工程被迫悄然下马,十几万农民兄弟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为之奋斗的梦想就这样付诸东流,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洮河水上山》这幅摄影作品,与当初拍摄时的愿望相反,成为那个“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大跃进年代,一曲可歌可泣的时代悲歌。今天,每当我看到这幅作品时,作为亲历者触景生情,真是感慨万千。

摄影并文:茹遂初

注:允许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署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