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图像记忆】茹遂初:1956年新疆天山牧区行

来源:影像国际网 作者:茹遂初 责编:张双双 2019-11-05

1956年,新疆,“自由之路”牧业社成立后,社员入社的的牲畜已实行合群分类放牧。图为放牧在冬季牧场上的马群。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这里是一个良好的冬季牧场,当四周的山峦被茫茫的白雪掩盖时,这里却没有积雪,地面铺满金黄色的牧草。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前进牧业主任哈斯木(骑马者)在向放牧员哈里阿吉了解放牧的情况。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自由之路”牧业社成立后,社员入社的的牲畜已实行合群分类放牧。图为放牧在冬季牧场上的马群。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狩猎是哈萨克牧民冬季的副业。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一群山羊就在眼前,可有经验的猎人开勒满并没有急于射击,他正在沉着的瞄准。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打到了一只山羊!开勒满真是一位出色的猎人,他和他的伙伴在六天之中,用20颗子弹猎获10只山羊和一只狐狸。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猎鹰是猎人的得力助手,它可捕捉野羊和兔子。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哈萨克猎人和他的猎鹰。 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牧区有了兽医。 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塔塔尔社员买吉提(左)和哈萨克社员肉孜巴依看着他们丰收的大麦时,不由得说“今年的收成真不错!”。 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牧业社为牲畜越冬准的饲草。 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牧民掀起起学习文化的高潮,到处可以看到人们在学习。图为幸福之路牧业社社员查乌克亚在学习。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牧区有了小学,牧民的子女有了读书的机会。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自由之路牧业社社员哈萨克族老人阿合卖提。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 牧区小学二年级女生艾纳泰依(左)和她的同学开里买失。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柯乃娃勒哈汗(右)和沙哈其艾木勒都是前进牧业社社员,柯乃娃勒哈汗是社里的记工员,沙哈其艾木勒是社里的保管员,她们俩是好朋友。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 前进牧业社社员马克西在识字班认真学习,现在她已经可以慢慢看哈萨克文报纸了。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幸福之路牧业社社员努尔加玛勒在做新衣服。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 两位哈萨克族社员在塔塔尔族社员家中作客。 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冬日天山风光。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冬日天山风光。茹遂初摄

查看大图

1956年,新疆,“自由之路”牧业社成立后,社员入社的的牲畜已实行合群分类放牧。图为放牧在冬季牧场上的马群。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这里是一个良好的冬季牧场,当四周的山峦被茫茫的白雪掩盖时,这里却没有积雪,地面铺满金黄色的牧草。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前进牧业主任哈斯木(骑马者)在向放牧员哈里阿吉了解放牧的情况。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自由之路”牧业社成立后,社员入社的的牲畜已实行合群分类放牧。图为放牧在冬季牧场上的马群。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狩猎是哈萨克牧民冬季的副业。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一群山羊就在眼前,可有经验的猎人开勒满并没有急于射击,他正在沉着的瞄准。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打到了一只山羊!开勒满真是一位出色的猎人,他和他的伙伴在六天之中,用20颗子弹猎获10只山羊和一只狐狸。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猎鹰是猎人的得力助手,它可捕捉野羊和兔子。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哈萨克猎人和他的猎鹰。 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牧区有了兽医。 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塔塔尔社员买吉提(左)和哈萨克社员肉孜巴依看着他们丰收的大麦时,不由得说“今年的收成真不错!”。 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牧业社为牲畜越冬准的饲草。 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牧民掀起起学习文化的高潮,到处可以看到人们在学习。图为幸福之路牧业社社员查乌克亚在学习。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牧区有了小学,牧民的子女有了读书的机会。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自由之路牧业社社员哈萨克族老人阿合卖提。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 牧区小学二年级女生艾纳泰依(左)和她的同学开里买失。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柯乃娃勒哈汗(右)和沙哈其艾木勒都是前进牧业社社员,柯乃娃勒哈汗是社里的记工员,沙哈其艾木勒是社里的保管员,她们俩是好朋友。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 前进牧业社社员马克西在识字班认真学习,现在她已经可以慢慢看哈萨克文报纸了。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幸福之路牧业社社员努尔加玛勒在做新衣服。 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 两位哈萨克族社员在塔塔尔族社员家中作客。 茹遂初 摄

1956年,新疆,冬日天山风光。茹遂初摄

1956年,新疆,冬日天山风光。茹遂初摄

1956年,我被派去新疆采访中科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在阿尔泰山的科考活动结束后,本该返京。但我考虑到那时去一趟新疆不容易,便写信给社领导请求继续留在新疆采访,并报了选题计划,当时我很想冬季进入天山采访一组反映牧民冬季生活的专题。

12月间,我和《新疆日报》的摄影记者伊敏尕依提相约,一同乘运木材的卡车进入冰天雪地的天山,然后骑马前往“幸福之路”牧业社。这个只有15户社员的小社,去年刚刚成立,一年来虽然遭受自然灾害,牲畜仍然由900多头,增加到1300多头。大部分社员都可以增加收入。社员马哈德里大约可以分到九百五十元,但他在入社之前,全年收入只有780元。

随后,我们又访问了“前进”牧业社。这个牧业社是1955年春季成立的,最初只有18户社员。当年冬天进行第一次分配,社员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一半多,於是原来在社外观望的牧民纷纷要求入社。一九五六年“前进”牧业社入社的牧民已发展到一百零八户了。这个牧业社所有的牲畜都按种类、大小实行分群放牧。社里设有人工授精站,聘请了兽医;另外还统一经营乳制品的生产,运往城市销售。 合作社把统一经营后节省下来的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农业生产,1956年在已开垦的1700多亩土地上种植的大麦、青稞、小麦等都获丰收。牧民的主食也逐渐由以肉主,改变为以粮为主,牲畜也有了足够的饲料。去年社员出动了20多辆马车为伐木场拉运木材也收入了39000余元。

“前进”牧业社主任哈斯木对记者说:“社员哈里阿吉入社时是个单身汉,仅有一匹马,现在除了一匹马,他还有25只大毋羊,13只羔羊、一头两岁母牛,并且结了婚,做了爸爸,真算得人畜两旺。”

这次我们访问的几个牧业社都有识字班,参加学习的有年轻的姑娘,也有五六十岁的老人。牧业社还办了初级小学。

1957年第 3 期《人民画报》以“天山牧区行”为题发表了这组报道,此外还先后发了天山牧区有关的3个单页。

摄影并文:茹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