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北京,二环里没有几幢像样的建筑,最高的安化楼也只有9层,老北京人说,那时候二环里才算市区,“出了二环就只有水坑、庄稼地、乡间小路,就是农村”。那时候物质匮乏,入冬之前人们就开始囤大白菜,窄窄的街道上,鲜有汽车。或许,这就是北京。
本组作品选自1981年-1990年期间,摄影师郭建设在北京拍摄的照片。让我们跟随郭建设的影像追忆40年前的北京面貌。
郭建设,生于1959年9月1日,中华文明摄影家联盟秘书长、中国百姓摄影协会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朝阳区文联副主席、中国百姓摄影协会会长。
1980-1993年任《中国日报》摄影记者,1982-1993年在《中国日报》摄影部任中央组记者,1984年赴柬埔寨战区采访,1987-1988年赴美国底特律新闻学院讲学,1996-1998年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名牌时报》摄影部主任,1999-2004年任国安广告总公司摄影总监,2005-2018年任北京恩典视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1982年获第一届全国新闻摄影大赛银奖、铜奖并获“全国新闻摄影奖”,1986年获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年赛提名,1988年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90年提名全国十佳摄影记者,1991年获全国首届“佳能”杯黑白摄影比赛银奖,1992年被授予“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称号,2002年获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金路奖”,2006年获中国首届“亚洲新闻摄影大赛”文化艺术类金奖,2008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荣誉,2010年获文明中国杰出摄影家证书,2016年获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首届全球华人摄影十杰。
1987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一次个人新闻影展《起点》,1988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新闻照片》个人影展,1997年在北京举办《十年再见》个人影展,2001年在平遥国际摄影节举办个人影展《黑白记忆》,2004年在法国巴黎奥塞市和美国洛杉矶举办《红色中国》个人影展,201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红色中国》个人影展。1989年出版个人画册《他们看到了北京》,2004年出版个人专著《红色中国》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出版个人摄影图文书《乌镇》工人出版社。

2018年正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周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影像见证40年”—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大展,将摄影界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热情和行动逐步推向高潮。从1978年至今,摄影人以其满腔的热忱,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眼光,用大量充沛而感人的影像,形象化、全景式地展示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伟大国度,我们正在经历着这个伟大时代的方方面面。为时代写真,为人民留影,那些写满摄影人赤子之心的经典瞬间,那些被写入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时刻的影像定格,那一张张充满着自信和自豪的洋溢着奋进风貌的面庞,让图像证史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此组作品为“影像见证40年——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作品。
点击查阅更多相关作品:
【专题】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