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喧天的锣鼓声和震耳的爆竹声,200多名参演村民分别从观音坝村和王沟村的古庙中鱼贯而出,至此鱼龙镇武都高山戏演出季达到了高潮。鱼龙镇下辖的十几所村庄轮番上演精彩大戏,古朴高亢的唱腔叫醒了米仓山的春天。
武都高山戏发源于米仓山系深处的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已有700余年的历史。高山戏从民间祭祀、社火中孕育、演变,自古口口相传延续至今,内容主要是歌颂生产生活、宣扬礼仪道德、弘扬人间正气。该剧种不仅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中国戏曲研究的活化石。
高山戏最早发端于王沟村的鱼龙古庙,观音坝村又是高山戏中大身舞和把式舞的发源地。为了传承古老文化和保持乡土习俗,虽然这两个村还都是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的贫困村,但乡亲们仍自发捐款举办高山戏的演出。由于每年的演出费用高达十多万,村里只能演几年停几年。
在村里老一代戏模子(传承人)的感召下,村里长辈带领年轻后生们学戏、编戏,不断推陈出新,把当下的惠民政策和身边的变化演给乡亲们看。同时武都区作为中国文联的重点帮扶对象,他们还有步骤地引进优质文化资源,以高山戏为龙头,结合当地农村的人文历史、自然风貌、农副特产,引导乡亲们创业,搞文化体验项目和生态观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