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然

杨国美摄影作品:《中国麋鹿》

来源:影像国际网 作者:杨国美 责编:张双双 2017-02-14

吉祥神兽

欢腾

林中林

春潮涌动

黎明静悄悄

丛林五月

欣欣向荣

茸花

九月的早晨

形影相随

晚秋

竞风流

雾冬鹿苑

冬至森林

野溪雄姿

争霸半决赛

鹿王争霸

水战

王者雄风

传情

母爱

瞧这一家子

生生不息

绿海神舟

接踵风行

加冕

鹭天绿野

如家

海涂仙境

情恋中国红

查看大图

吉祥神兽

欢腾

林中林

春潮涌动

黎明静悄悄

丛林五月

欣欣向荣

茸花

九月的早晨

形影相随

晚秋

竞风流

雾冬鹿苑

冬至森林

野溪雄姿

争霸半决赛

鹿王争霸

水战

王者雄风

传情

母爱

瞧这一家子

生生不息

绿海神舟

接踵风行

加冕

鹭天绿野

如家

海涂仙境

情恋中国红

杨国美的笔名叫“绿缘”,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在大丰方言里,“绿”与“鹿”同音,“绿缘”又寓意“鹿缘”。 1996年、2006年和今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三本麋鹿摄影集,今年这本就取名《绿缘》,表示终身与鹿有缘。

出生于小海镇小洋村的杨国美,做过大队书记,当过乡镇党委书记。1986年初,他出任大丰副县长,接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我国拯救七大濒危物种工程之一的麋鹿拯救工程,负责筹建世界上第一个麋鹿自然保护区。同年8月,39头麋鹿从英国远渡重洋来到大丰,放养在当时面积仅有1000公顷的保护区内。“我拍麋鹿,是因为缘分,更是责任的驱使。”杨国美说,“当时大家对麋鹿都不熟悉,我觉得有必要通过图片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珍稀物种。”那时,保护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杨国美每次去都带着台傻瓜相机,把镜头对准麋鹿。“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想让更多人知道,麋鹿到底长什么样!”杨国美说,他自己都没想到,他手中的相机再也没放下过。自从1987年在《盐阜大众报》发表第一幅关于麋鹿的作品后,杨国美不断用镜头揭开神秘的麋鹿世界,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林业报》《人民画报》《中国摄影报》《中国环境报》和香港《大公报》、台湾《摄影天地》等上百家报刊发表作品数百件。

一身迷彩服,一双高筒靴,凌晨即起,趴在草丛中寻找麋鹿的踪迹。30年来,寒来暑往,这个身影陪伴着麋鹿初回故土、第一头幼崽诞生、五次成功野放、每年的鹿王争霸……杨国美没有错过麋鹿成长的每个重要历史节点,更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物种的多彩与传奇。“我想用镜头讲述麋鹿故事。”杨国美说,30年前,39头麋鹿回归故土,国家组建大丰麋鹿保护区。新生代麋鹿复壮种群,设立基因库,并且野生放养成功,麋鹿重回大自然。从乌邦寺到野鹿荡,麋鹿——迷路——弥久之路,麋鹿与中华民族荣辱与共,并淌出一条中西文化交流合作的光明之路。他要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告诉世人。其实,这怎会是仅仅在讲述麋鹿这个物种的多彩与传奇?他分明在记录祖国的悠久与振兴;分明在描述生命的高贵与尊严。他曾经蹚过冰冷的河流,追踪麋鹿数十公里;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伏在杂草滩上守候几个小时;顶着零下10度的低温,捕捉到美丽又珍贵的画面,记录下野鹿荡的生命力……于是,我们看到了那幅《欢腾》,鹿群奋蹄撒欢,腾起阵阵银白细浪,宛如奏响一曲前进的乐曲;于是我们看到了那幅《天涯共此时》,一轮圆月下,鹿影温馨和美;于是我们看到了那幅《回归故土》,广阔天地,风烟滚滚,群雄塵战,鹿角交错,吼声震荡。30年时间跨度,上万幅麋鹿作品,三本作品精选集,按年代,划季节,作品的水准由粗而细,由静而神,一路走来,才思渐广,技艺渐甚。

2016年11月4日晚,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杨国美说:“这种情缘是一份责任,是对湿地保护、对生态保护、对环境保护、对濒危动物保护的意识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