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杨麾摄影作品:《我的故乡是嘉陵江》

来源:影像国际网 作者:杨麾 责编:张双双 2016-09-05

超载的摩托在上坡路上翻了车 2002蹍垭乡

村小老师和晨读的孩子们 1987年火花乡1987年火花乡

服装摊老板拿着镜子为女顾客试时装 1988年南充市

个体理发匠用大美人头像作围裙来招揽客人 2002年长乐镇

公交车到站,乘客争相上下 .1989年南充市_

卖鸡的农民为小车让道 2008年李渡镇

偏远的农村,家禽抢食小孩碗中的饭 1989年大通镇

三轮车夫走过久雨后的改扩建街道 1995年南充市

时尚青年在街边摊位买领带 1987年南充市

剃头匠走村入户上门为孩子剃头 1998年曲水乡

头顶买来的铝盆在雨中接听电话 2010年长乐镇

图捷径推自行车穿越街道隔离栏的妇女 1987年南充市._

推销眼镜的小贩和试老花镜的老人2008年李渡镇

背着小孩赶集的开心母女 1996年李渡镇

夏日的中午,挑夫用江水冲凉 1989年南充市

巷尾的剃头匠和他的顾客 1985年南隆区

小镇场口的理发点生意特别早 2008年东观镇

在张谰先生塑像广场跳舞的人群 2012年南充市._

查看大图

超载的摩托在上坡路上翻了车 2002蹍垭乡

村小老师和晨读的孩子们 1987年火花乡1987年火花乡

服装摊老板拿着镜子为女顾客试时装 1988年南充市

个体理发匠用大美人头像作围裙来招揽客人 2002年长乐镇

公交车到站,乘客争相上下 .1989年南充市_

卖鸡的农民为小车让道 2008年李渡镇

偏远的农村,家禽抢食小孩碗中的饭 1989年大通镇

三轮车夫走过久雨后的改扩建街道 1995年南充市

时尚青年在街边摊位买领带 1987年南充市

剃头匠走村入户上门为孩子剃头 1998年曲水乡

头顶买来的铝盆在雨中接听电话 2010年长乐镇

图捷径推自行车穿越街道隔离栏的妇女 1987年南充市._

推销眼镜的小贩和试老花镜的老人2008年李渡镇

背着小孩赶集的开心母女 1996年李渡镇

夏日的中午,挑夫用江水冲凉 1989年南充市

巷尾的剃头匠和他的顾客 1985年南隆区

小镇场口的理发点生意特别早 2008年东观镇

在张谰先生塑像广场跳舞的人群 2012年南充市._

因为“成分”的原因,母亲在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的乡村小学教书。我生在嘉陵江中游的南充市,从八岁那一年的夏天起,就开始往返于城乡之间,在母亲教书的老祠堂或古寺庙里读小学。在“大跃进”年代的许多“忙假”里,我几乎都要跟着母亲到田间地头检查老乡挖地深度够不够,晚上搞夜战打没打磕睡,从中我感受到了母亲与老乡们的触触亲情。

1969年秋天,我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看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更是令我铭记不忘。老乡们质朴、和蔼、善良、勤劳、勇敢的品质一直影响着我的一生。

我从拿起照相机的那一天起,就奔走在嘉陵江畔的山水之间,去拍摄与我情深义重的川北老乡。我关注嘉陵江畔潮涨潮落扑鱼捞虾的人们,往返孤帆远影踏歌纤夫,钟情于嘉陵江畔的劳工们……

不论是在路边摆设摊点的剃头匠,还是乡村集镇中靠行秤为生的老人,不论是猪牛贩子、在袖筒里捏指头进行交易的老一辈生意人,还是闲暇打牌为乐的村民,以及嘉陵江畔的码头和活动在码头上的各色人等都摄入我的镜头中。田汉村夫、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三教九流;芸芸众生,斑斓世相,他们都是最普遍、最基本的广大人民群众。我的生活因他们而丰富,岁月因他们而精彩,他们让我倍感亲切,温润我的记忆,也温润我的心田。

嘉陵江养育了我,川北人民哺育了我,我爱嘉陵江,我爱川北老乡,我以嘉陵江作背景,以平民为对象,以真诚做桥梁,用手中的相机,为他们留下影像志、被忘录,以此感恩我的乡亲。过去是这样,在我有生之年仍将这样,此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