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印泉(1900——1971)河北丰润县人,毕业于北京国立政法大学经济系,擅长风光,人物摄影,精通摄影科学,为我国摄影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生前任新华社新闻摄影部研究员,中国摄影学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张印泉的摄影人生被摄影理论家狄源沧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21—1927年)是他开始学习摄影和探索摄影技术技巧的时期。第二阶段(1927—1937年)是他摄影创作的旺盛时期。第三阶段(1937—1949年)是他进行摄影科学的研究、编著和改制相机、镜头工作的时期。第四阶段(1949—1971年)是他摄影艺术发展的新时期。”
在张印泉摄影人生的第二阶段,本人又把它细分为两个部分,张印泉第一部分的作品,均带有诗的韵味和画的意境,这些写意摄影作品非常符合当年我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并迎合国内民众欣赏艺术品的文化口味;张印泉第二部分的作品,由于“九· 一八” 国土沦丧对他的震动巨大,他逐渐从风花雪月的题材转向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现实社会的拍摄,其代表作“力挽狂澜”,就是他摄影人生的转折点。
不过,本期还是先介绍张印泉摄影人生第二阶段的第一部分,作品选自1934年8月天津大公报馆印行的《大公报画刊集萃》。由于张印泉于1931年秋在中山公园举办个展之后,直到1963年6月才举办了第二次个展,之间间隔近32年,人们对他的早期作品已经很淡漠了,而且张印泉早期作品流传不广、存世量极少,《大公报画刊集萃》现存也少,从某种程度上说,张印泉的这些早期作品鲜为人知。
图文提供:赵俊毅
图文提供:赵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