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天之二十四节气
摄影并文/叶蔚
节气:即季节、气候。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又叫二十四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是我国农历的特点。其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一切生活皆以农耕、农事为主。由于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对农耕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不仅反映着四季的轮回,气候的变化,指导着人们的农事,而且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腹地,“地无三尺平,日无三日晴”。靠天吃饭,按照节气的变化来指导农事活,早已是贵州苗、侗等许多少数民族一层不变的一种生活习惯。但由于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是以河南地区的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气候变化来制订的。再加上贵州地理环境特殊,气候变化多异,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习俗等原因。因此,虽然贵州的少数民族农耕生活在对节气的变化依赖性很强。但在实际运用之中,节气的变化,已从单一的指导农事活动,转向了生活、习俗、祭祀、节庆与文化。因此,可以说,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融合了贵州少数民族风物、风土、风俗之精华,是贵州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最直接的写照,同时,更是黔地历史文化之精髓所在。
简介
叶蔚,笔名雨蔚、南湖等,男,1963年12月7日出生, 浙江嘉兴人,作家、摄影家、策展人。
现为中国原生态国际影像研究会主席,《美丽中国影像报》社长兼总编。
履历
16岁在文坛展露头角,24岁开始发表摄影作品,至今已有3000多张的摄影作品及三百多万字的人
文地理特稿、文化散文、游记、小说等,发表在国内外的100多家报刊杂志上,其中约2000张摄影作
品在国内外的摄影比赛中获奖(获奖作品中有1800多张是反映中国少数民族风情的)。
个人作品集
摄影散文集《感悟江南》、《行走在以往的爱情故事》等,摄影集《黔途惊艳》、《黔天黔地黔人》系列等。
代表作品
《黔途惊艳》、《黔天之二十四节气》、《亚洲最后的洞穴》、《最后的京砖窑工》、《守望.相伴》等系列。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