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次的作品挑选的全是抽象的、具有线条感的画面,我开玩笑说,这次他获奖是沾了闺女的光。他女儿很漂亮,白白净净的,为他这次影展,没少帮忙。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第一个个人影展,回想起来,为什么甚少和他聊摄影,大概是因为,每次都是看他的朋友摄影展或是他协会的展览。
航拍拍摄,角度的不同,让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祝愿我的老哥,也一如继往,在摄影的道路上极目远眺,鲲鹏展翅。
从“玩”到“悟”的摄影家
转自《金融博览》
从“玩”到“悟”的摄影家
转自《金融博览》
“摄影,我‘玩’的时间比较长了,但一直是业余爱好。最早入手的是一部二手的尼康FM2,那是1985年。最开始就是单纯地喜欢。那时候我在老家丹东,自然环境好,长白山余脉山青水绿,非常美。玩得很上瘾。纯是玩,觉得美,爱拍、想拍。从没想过把自己的作品拿出去发,投个稿、参参奖,没那个概念。”
“理念的改变是到了北京后,对我启发比较大的是摄影界的元老、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朱宪民先生。特别是我拍阿里这次,打完小样,我拿给朱老看。朱老看完觉得特别震撼,问我这个片子打算做什么用?我告诉朱老没什么打算,就是自己拍着玩。朱老说那这个片子放在你手里,就等于废了。仅圈子里的人看一下,别人根本看不到啊?!从那时起,我对摄影的理念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
“最开始拍的那些东西,都不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也没什么深层次的东西,就是觉得高兴就拍了,比较追求唯美,但没什么实际意义。这几年来讲,通过我的感受,我更愿意比较真实、完整地记录。比如我近几年拍的题材,我会提前做功课,充实它的内容,我要把整个的地区记录下来。我以前拍一个山,会去拍一个日出、一棵树,去追求它们的完美,片段的完美。但现在我从一种纪实的角度去拍,我拍整个青藏线,从开始到结束。我把我的拍摄作为一种资料,作为纪实保留下来,而不仅仅只是某个部分的完美。我现在想把我看到的东西,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大家都看到。”
空中看世界
徐波的第一次正式航拍是2007年的阿里之旅。阿里有一座神山——冈仁波齐峰,在藏语中,它意为“神灵之山”,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圣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每年,来自内地、印度和尼泊尔的信徒都会前来朝拜转山。航拍前,冈仁波齐峰就是徐波的目的地之一,而最后拍下的那张冈仁波齐峰也成为了徐波最爱的一张照片。
“开始,云层是暗的,在下雨,我有些担心怕拍不成了,但就是因为这个雨有了这张照片。山的高度是7200米,山头是雪,下了雨之后,雪沿着山石就成了条状;岩石裸露在外面,平时是岩石的本色,让雨水一淋,就变成黑色了,成了看起来特别暗的石头。山的北面又有雪,雨淋到雪上,因为温差而出现了云雾。这样整个神山的轮廓特别明显,就像勾出来的一样。远处呢,又透出来一圈亮,实际这不是阳光,只是一种下完雨放晴后特别的光线。远处是白,近处是暗的山,造就了这张特别的照片。我的运气特别好,这张《神山》可以说是我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我很幸运,我和摄影特别有缘。这张照片后来还在2010年春晚中做了大屏幕背景。”
2007年徐波航拍阿里之后,2009年,他深入宁夏,从空中拍摄了贺兰山、黄河、西夏王陵;2010年的春天,在直升机的轰鸣中徐波用镜头记录了四川的灾后重建和油菜花的灿烂;之后的5月,他再次入藏,从格尔木到拉萨,航拍青藏线……一系列行走,徐波爱上了西部,尤其是西部的山。“对西部感情越来越深。这里的自然环境比较凄凉,却很震撼,很激励人。西部的山雄伟而高大,你去看它、回味它,它们有种风骨,是中国人的风格,是一种骨气,西部的山是中国的脊梁。”
古格王国的感悟
古格王国坐落在阿里的高寒地带,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在历经800多年的风雨后,因政变几乎是一夜间政权倾灭,整个王国就此消亡。现如今,“窑洞、宫殿与周围泥土融为一体,几乎看不出人造的痕迹。只因为上方佛殿传统的红色屋顶,才将它有所区分。”
徐波是从空中拍古格的第一人。他在自己航拍阿里的照片图册中写道“登上直升飞机,从喀什到叶城,从叶城到狮泉河,到扎达……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朔风凛冽、乱云飞舞。青藏高原泊腹地,开敞的舱门、透骨的寒风、稀薄的空气……克服高原反应、克服悬空的恐惧,不停用冻僵的手指按动快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热切的期盼,当它真正出现在我脚下的大地上,我竟紧张得无法自持!飞机在古格上空盘旋,在这个用数千个日夜朝思暮想换来的几分钟内,我几乎一直在颤抖,手指机械地按下快门,头脑中一片空白!”
可是,这份“空白”给出的却是一份精美的作品:神圣的冈仁波齐峰直指云霄,庄严有大美;纯净的措木昂拉湖,秀美大方婉若嵌入群山的蓝色宝石;扎达土林经洪水冲刷、风化而成的独特地貌,参差嵯峨,鬼斧神工;古格王国带着历史的风尘,直直地撞入观者的眼睛,流金易逝的心痛和穿越风尘面对苍穹的豪迈同时涌动,让人无来由地几分迷失……画册中分明感受到一种开阔的激情,可是开阔中每幅照片却又都细节充实、繁复变化、动静交错,即便是裸露贫瘠的山石也都于阴暗明亮的光影变化中显示出不同的性格。
这次航拍“整整97卷共约1200幅作品给徐波的是“经受灵魂洗礼后的心绪”,“这次阿里航拍对我影响挺大。我感觉作为一个人没有必要有那么多需要。几百年,古格立在那里,历史一扫而过,瞬间也就只剩下一个标记。人就更小了。人太渺小了,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天。每天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生活愉快,淡然点就挺好。”
“大地的山川河流变成了天空下的随手写意,古格的千年遗迹不过是历史长卷上的惊鸿一瞥!人的渺小,无法企及天空的高远,无法凌驾大地的厚重!”
“从‘玩’到‘悟’,在摄影中一路走来,我要感谢支持我的单位领导和关心支持我的一帮好朋友,是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我才能在摄影中取得一些成绩。感谢帮助我的所有领导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