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无国界医师创始人伯纳·库什纳曾见证过世界许多国家的屠杀,所以他曾讲过这么一句话, “如果没有照片,屠杀就不存在”。日本人一直在否认侵华历史,而中国人则一直在收集作为历史证据的照片。
20世纪初,很多纪实摄影家、新闻摄影家都在力图捕捉事件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从而为推动社会变革取证。

比如,大家所看到的这张照片是由美国著名纪实摄影家路易斯•海因拍摄的,他曾主修社会学,后来利用相机作为工具,在上个世纪初,系统记录了美国各地的童工。这张照片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是从用光、构图、取景来看,是一张非常好的环境肖像。海因的这一系列关于童工的照片,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了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因此,摄影曾经是非常有力量的。

现在所看到的这张照片是美联社摄影记者黄功吾拍摄的,这张照片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个瞬间成为了一个新闻摄影的经典,曾在全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登出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紧接着看到的这张越战照片是艾迪·亚当斯拍摄的,他当时拍了一组照片,完整记录了嫌犯被打倒在地的整个过程,但他只选择了这一幅照片发表。这个单幅照片也成为大家对越战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幅照片。

而下面这幅由多萝西亚·兰格拍摄的《迁徙的母亲》,也是非常经典的画面,堪称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标志性照片。

值得反思的是,在数码时代之前,单幅照片能够做到在24小时内让全世界人民共同见证,在公众中留下共同记忆。而当下,能否有一张单幅照片来反映一个重大事件的本质?比如,汶川地震、奥运会,有哪一幅照片能够让人过目不忘?摄影的力量是否已减弱?所以,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幅照片想要成为经典的确不易。不仅国内,国外亦是如此。
以上内容摘录自江融“摄影是否仍然有力量?”专题讲座



首页
来源:中国摄影出版社
责编:King
2014-06-1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47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各团体会员微信公众号集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