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拍出对得起中国摄影史的作品

来源:中国艺术报 责编:作者:郭青剑 2014-01-13

 中国摄影界呼吁编撰中国摄影史,认为只有梳理仔细、了解深入后,才能—— 
拍出对得起中国摄影史的作品 

  走进北京市马甸桥东北角的中国摄影展览馆,这里正在举行“同筑中国梦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科技”大型影像展,映入眼帘的第一幅展品是《自摄坐姿照》 ,作者为罗以礼,摄影方法为安布罗摄影法。展品的介绍显示,罗以礼生于1802年,卒于1852年,是广东省新会县人。摄影术于1839年在法国诞生后,不久即传入中国。当时的广东地区是我国照相行业的发祥地,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人像摄影师,罗以礼就是其中之一。而所谓安布罗摄影法摄影照片,是在用胶棉湿版法加工的玻璃上所显示出来的正像。据记者了解,罗以礼的这幅采用安布罗摄影法拍摄的《自摄坐姿照》 ,是目前发现的中国人最早拍摄的照片之一,现藏于中国摄影家协会。
  一批最早记录中国社会风俗的影像作品、中国第一台木质外拍相机、中国第一部摄影技术理论手稿……漫步馆中,类似的“最”和“第一”几乎处处可见。加上展示各种摄影工艺技艺的原作、中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的代表作等等,无不勾起观者对中国摄影历史的兴趣。但如果想系统了解这一历史,恐怕暂时还无法达成所愿,因为目前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摄影史。
  事实上,为了完成一部完整的、有分量、有价值的中国摄影史,新中国几代摄影人为此做了大量工作。“1956年的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成立大会上,最早正式面对全国摄影人提出修撰中国摄影史。 ”中国摄协副主席李树峰在日前举行的第11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上介绍说,学会成立后不久,就陆续得到了一些知名摄影家捐赠的一批摄影史料,其中就包括罗以礼的《自摄坐姿照》 ,这些史料为后来撰写中国摄影史打下了最初的基础。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 《中国摄影史》(1840 - 1937)和《中国摄影史》(1937 - 1949)才陆续编写完成,后来又完成了《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史》(1949 - 1986),这些文献成为民众学习摄影的基础书籍,但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也存在尚待完善之处。在这之后,各种各样的摄影文献资料性质的出版物陆续面世。2007年举行的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把摄影史的建设当做主题, 2013年的第11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再次将其作为会议议题之一,足见摄影界编撰中国摄影史的呼声之高。
  这项工作究竟有多重要?中国摄协副主席王文澜深有体会。参观完“同筑中国梦百年跨越史”展览后,他提到,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拍得已经足够好了,但是偶尔翻看到杂志上发表的一些老照片,才发现有位老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已经到达到了那样的水平,“弄得我现在特别敬畏他们,也敬畏历史。 ”王文澜表示,只有仔细梳理了中国摄影史,深入了解了中国摄影史,一个摄影家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怎么才能拍出来对得起中国摄影史的作品,以后自己是不是能够在中国摄影史里面有一席之地。 “当前,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抢救那些老摄影家的资料,然后好好地整理、研究。 ”
  据悉,最近两年,中国摄协正在做老摄影家口述史的课题,已经挖掘出不少好的影像;中国摄影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中国早期影像的历史书籍,得到了很大的反响;新华社所做的摄影典藏和摄影理论家陈小波为新华社老摄影记者所做的访谈系列形成了规模……一项项搜集史料、整理文献的工作正在摄影界火热进行。而规模更为宏大的中国摄影史编撰工程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并将尽快开展起来。中国摄影人的中国摄影史梦,或许已经不再遥远。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