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严明:今天,你新锐了吗?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作者:严明 2013-12-11

    我从一件小事情讲起。
  大概是2009年的某天,一个摄影师朋友告诉我,他被一个展览录取,他说:“我收到了那个录取通知的电子邮件,一个晚上我至少点开了15次去看!”可以想见他当时的激动与欣喜。是的,做一个苦逼的草根摄影师,面对此时此事,能平静的,都是神。
  我想,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这么大的活动出来,肯定会一石激起许许多多摄影师心头浪。作为摄影从业人员,我还是很知道大家的心情的。我也“新锐”过,也被一些摄影奖“刷”下来过。许多年过来,我的体会是:我们用心灵去进行着摄影,同时也接受着摄影对我们心灵的教育。良好的心态,也是我们在摄影之路上应该必备的一项素质。积极摄影,平和参展,是我在这里想和大家聊一聊的。
  本届“TOP20”公示之日,摄影师之间想必会热烈讨论,可能会祝贺得奖的人“你当上新锐了”!得奖者尽可以“喜大普奔”(喜大普奔,也作“普大喜奔”,网络用语,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写。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编者注),落选者也可能会垂头丧气。其实,新锐本身不是一个技术职称,不是一个可以持久消费的头衔。你有没有当上新锐,你本该是什么,其实还是什么,这实在不是一个“成王败寇”的事情。当上了新锐,并不是像被立为太子,能比较靠谱地在将来当上皇上。
  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这个平台很大,获选作品样式非常多元,获选量也大,客观上说遗憾已经减到很小了,这对我们“摄影从业人员”来说是很有功德的事情。被肯定、被推广或者说被资助,对每一个摄影师个体都是大好事。
  是评选,就有其残酷性。比如有两个类型、手法一样的作品狭路相逢,往往就只能择其优选之。这就要求摄影师做到同类型全国最好,才能绕过“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但是,肯定了第一,也并不是就否定了第二。摄影语言、手法的无限可变性以及现实与我们内心碰撞结果的无限可能性,都能让我们的摄影继续和发展。所以说,落选者也不必妄自菲薄。常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摄影是件长久的事,定然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
  或许摄影师中有些“理科生”会饶有兴致地把评选结果进行“技术分析”,比如统计出得奖作品的类型、比例,来猜度某类作品的流行走势,或者判定某类作品开始不好混了。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他们总认为摄影隐含着可以量化的秘密!通过参加摄影比赛,或欣赏一个摄影比赛,学习体味好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启发,感受不同的世界和内心的精彩,才应该是最有营养的汲取。
  这些年我自己很有感触的另一件事是,摄影节会的周期有1年的,也有2年的,这个周期跟摄影师的创作周期、节奏、进度往往不是一种节拍。但摄影师不能为了打某个比赛而来做作品,不能赶,也不用急,应该有充分的耐性和定力做好自己的作品。
  摄影师看到了什么,其实取决于内心有什么跟它呼应,最重要的还是尊重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诚意和耐心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观念上不独立、不干净,会让作品变得不真实,应该平静再平静。摄影可能只有一小部分归功于观察,真正让作品闪耀光芒的是深刻的洞察。我们尽可以用无欲保卫尊严,不被其他团体或个人的世界观左右。拍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把它们拍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身心合作,往灵的方面走。这是一个“明心见性”的过程,这一点上,我是希望摄影师朋友“独”一点的。我们最终还是要成为自己的神!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我们爱上摄影,当然不是从成为新锐开始的。当新媳妇的蜜月期和未来一生要过日子,也实在是两码事。新摄影师,不能说当上“新锐”就是获得长达两年的“安全期”,而面对未来却又变得无所适从。对于老摄影师来说,也不必渴望 “再度新锐”来为我们可能存在的创作的惰性和枯竭洗白。
  勿忘初心。
  不忘记我们的内心习惯曾被一个叫作摄影的事情扰乱,它曾经带给我们诚挚、勇气,让我们再也没有舍得丢弃。愿它的那种美丽、神圣,能永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