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从利奥·罗宾芬看美国新纪实摄影的发展

来源: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责编:King 2013-09-17


加里·威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作品,美国退伍军人大会,1964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美国一小部分摄影师重新演绎了传统的纪实摄影,他们在记录新闻或社会事件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这个浪潮后来被人们称作为“新纪实摄影”。1967年,由纽约现代艺术馆摄影部主任约翰·萨考斯基(John Szarkowski)策划的“新纪实摄影”群展的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和加里·威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便是其中的领军人物。他们仿佛把周围的世界变成一个千奇百怪的万花筒,让人们开始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摄影以及当时的社会。
 
     新纪实摄影领军人物——加里·威诺格兰德
 
    加里·威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在1928年出生于纽约的著名黑人区布朗克斯(Bronx),少年时曾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绘画,后来在友人乔治·辛波(George Zimbel,拍摄玛丽莲·梦露站在风栅上被风吹起白色长裙那一经典瞬间的摄影师)的介绍下接触到了摄影,并于后来在平面设计大师阿列克谢·布鲁多维奇(Alexey Brodovitch)的工作坊受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开始的时候威诺格兰德声称拍照是为了“看看这个世界到底在照片中看起来是怎么样的”。虽然他对视觉双关语言和倾斜的拍摄角度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但他对35毫米相机的熟练掌握程度和超前创新的拍摄角度,绝对是无可置疑的。他的作品表面上充满了荒诞怪异,但您若耐心体味,则可以发现威诺格兰德其实是在运用每一次的偶然的机会来观察身边日常生活的深刻意义。
 
    最近,威诺格兰德的大型作品回顾展在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这是威诺格兰德在1984年去世后首次大型回顾展。本次展览由同样是以拍摄新纪实摄影而闻名的摄影师利奥·罗宾芬(Leo Rubinfien)担任策展人。展览回顾了威诺格兰德的多幅革命性巨作,其中不少还是其鲜为人知的战后主题作品。
 
洛杉矶,1969
 
纽约世界博览会,1964
 
纽约中央公园动物园,1964
 
无题,1950
 
    利奥·罗宾芬与代表作品《伤城》
 
    出生于1953年的利奥·罗宾芬(Leo Rubinfien)本人同样是一个富有成就的摄影师,曾在世界多个城市举行个展,作品被美国、欧洲、日本的多家博物馆及艺术机构收藏,其中包括纽约当代美术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他同时也身兼作家和策展人二职,除了负责上述的威诺格兰德展览之外,还曾为美国著名艺术杂志“Art in America”写过一篇关于黛安·阿勃丝作品的重要文章,以及担任日本摄影大师东松照明的作品回顾策展人。
 
    利奥·罗宾芬早前为美国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的纽约创作了名为《伤城》的系列作品,对世界上其他有类似恐怖袭击或重大战争事件遭遇的城市所承受的“精神创伤”进行的剖析。2001年9月11日之前一周,罗宾芬和他的妻子、孩子搬入离纽约世贸中心仅两个街区之遥的一幢新公寓。他们和其他成千上万人一起近距离感受了这场肆虐的暴行、在无尽的烟尘中四散奔逃。罗宾芬认为,虽然这次袭击所带来的肉体和物质损害是表面可见的,但是其对人们精神情感上的影响却要深远的得多。“911”恐怖袭击之后一年,罗宾芬开始将其工作重心对准那些曾经有过类似遭遇的城市,包括伦敦、内罗毕、莫斯科、布宜诺斯艾利斯、伊斯坦布尔、卡拉奇和东京,通过亲近和饱含深情的镜头,再加上高超的摄影技巧,罗宾芬创作的这些人物肖像组照堪称近年来最有震撼力的作品之一。像其早期的作品一样,罗宾芬在《伤城》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人文主义特征。从这一幅幅面部表情上,我们能够看到焦虑、恐惧和悲痛,也能够看到高贵。罗宾芬的摄影作品通常致力于直达镜头之中人物的内心层面,同时他在作品中也描述出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人们通常无法确定:镜头之中的人物是否真实地表现出这个人物自身,或者根本就无法表现出自身。
 
耶路撒冷特为拉夫高速公路,2005
 
伦敦摄政街,2003
 
莫斯科Okhothy Ryad,2003
 
纽约百老汇和约翰街,2006
 
    与传统的纪实摄影师不一样是,罗宾芬并不喜欢把镜头对准那些刚刚历经灾难的地区。虽然那里可能充满了废墟、混乱和英雄主义式的人物和事件,但对他来说真正的恐怖和灾难是在那些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的脑海和心中。他们现场所经历到的痛苦和超越过往所能想象的恐怖体验彻底改变了他们对现实的理解,就像一个巨大的谎言在他们面前破灭一般,这也是罗宾芬致力想要在他的作品里面表现的特质。他认为这些感情只能从他所拍摄的对象脸上找到,而不是那些灾难过后的废墟和尸体上,这也是“新纪实摄影”运动所推广的精神。
#p#副标题#e#

【作品推荐】利奥﹒罗宾芬( Leo Rubinfien )《世界公民》


莫斯科基辅车站,1993 
 作品简介
 
《世界公民》(In the World City,又名为《世界城市》)是利奥·罗宾芬(Leo Rubinfien)在过去三十年一直在进行的拍摄计划,致力于探索世界六大洲人类的共同生活经验。这个项目收录了Leo在过往拍摄工作中部分最能反映现实的图像,展现了全球贫富差距扩大后的社会景象,当中上层社会奢靡消费与低下阶层生活贫困的对比影像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北京酒店里的男游客,1984 
告别伦敦,1980 
 
在吃早餐的美国人,1981 
 
日本证券交易所,1996 
 
弥敦道的店铺,1996 
 
抵达法兰克福,2004 
 
南非的路摊,1998 
 
河床旁边,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