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光影170年--照相机的发展与变迁

来源:龙周富博客 责编:zss 2013-08-13

    摄影的起源和相机的种类

    自1839年法国路易斯·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后,几年时间,摄影术就随着西方殖民者飘洋过海出现在中国。170余年来,摄影术成就了无数摄影人的光荣与梦想。

    摄影是借助于照相机才能完成的,照相机的分类比较复杂。按相机的规模分,有大型座机,小型手持照相机;按胶片尺寸分,有120、135等不同规格的的照相机;按受到的电路程序控制或机械控制分,有手动机械照相机和自动电子照相机之分;以及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等。

    135单反相机最流行

    其中,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现代最为流行的一种,这种相机使用的胶片尺寸是24×36mm135胶卷,相机的取景与拍摄都通过同一个镜头完成。取景时,透过镜头的光线被设置在镜头后方一面成45度角的反光镜反射到聚焦玻璃上,拍摄时,反光镜翻起,快门开启,通过镜头的光线就使胶片感光,故名135单反相机。后来,数码相机用感光元件(CCD或CMOS)取代了传统的胶卷,感光元件尺寸与24×36mm135胶卷接近的数码相机沿用了相同的名称。在120、110相机中均有单反相机。

    新闻记者的“专利”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我国,建国前拥有照相机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摄影器材行业演绎了无数的故事,一些经典的品牌就此离开了人们的视野,手动对焦(MF)向自动对焦(AF)转变,CCD取代了胶片,摄影器材变得前所未有的普及。

    但直到改革开放前,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摄影长时间没得到普及。50年代,国家百废待举,照相还显得异常奢侈。除了照相馆外,摄影多是新闻记者和部分家境较好人的“专利”, 并且几乎全使用进口相机。照相馆中一般使用专业座机,记者使用的相机主要有德国生产的禄来福莱克斯120双镜头反光相机、康泰时相机,还有苏联的基辅等品牌的135相机。 60年代,新闻记者的主要相机仍然是进口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照相馆均使用座机拍照,国产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越来越多,普通135相机的制造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用相机从事摄影创作的人仍不多见。

    70年代初期,120相机还是普通摄影人使用的主要相机。在我国对欧洲徕卡、哈苏等高档相机进行仿制后,红旗20(135相机)和东风120相机试制成功,代表了国内照相机的研发水平。但由于质量上与相应的进口相机还有很大差距,产量少,不过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个时期,起步于50年代中期的中国照相机产业在经过60年代的迅速发展后,135相机逐渐成为市场上最主流的机型,长城、海鸥、珠江等牌子是市场上流行国产相机。改革开放后的70年代后期,价廉物美的日本相机加强了向中国市场的渗透,德国相机逐渐被排挤出中国市场。

    80年代,彩色扩印机的引进和普及使彩色胶卷决定性地取代了黑白胶卷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也是135相机取代120相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使之在民间逐渐普及。相比之下,135相机更加小巧,方便使用。这个时期,国产相机中,海鸥牌相对突出。日系相机理光CR-10、CR-5,雅西卡FX-3等流行于市场,尼康和美能达等135相机则是高档名牌。日系相机逐渐占据了中国的主要市场份额。

    但直到80年代末,在尼康咄咄逼人的气势下,赫赫有名的佳能一直显得低调。佳能单反相机在中国专业摄影领域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状态。

    “全民乱拍”与数码相机的普及

    90年代至今,随着经济的发展,购买照相机的个人越来越多,进入“全民乱拍”时代。佳能单反相机终于不甘寂寞,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出现了爆炸性增长,成为在中国照相机市场的“老大”。照相器材的自动化水平空前提高。过去使用全手动机械相机时,摄影非常讲究经验和技术,如不同环境、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曝光组合,快速对焦完成抓拍的本领等。照相机内测光、自动对焦等技术实现突破后,大大降低了摄影的门槛。如今,大多数情况下,你只需按动快门,其余的交给相机去做已变成现实。尤其是数码相机与胶片相机经过激烈较量,最终深入人心,从专业摄影师到业余爱好者,大部分人都用上了数码相机。

    最初,中国摄影人对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似乎无动于衷,确实,直到90年代末期,数码相机还显得十分平庸,不仅象素低,而且成像质量差,人们常常为“数码还是胶片”争论不休,许多摄影师相信自己永远不会接触数码相机。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进入新世纪,短短几年时间,数码相机就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用上了数码相机。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摄影队伍,成为名副其实的摄影大国!

    作者:龙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