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体会员

摄影下的“广州”

来源:信息时报 责编:未知 2009-05-18

    这一周,广州基本上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围绕着摄影。最大的活动——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于明天早晨(5月18日)开幕,随后有六七个和摄影相关的活动相继在下周举行。

    “看真D.COM” ——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时间:5月18日~7月19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

    以“看真D.COM”作为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是希望强调摄影的“看”与“真”,此外,也希望用粤语鲜明的地方元素,突出本土摄影的语境、经验与问题,强调摄影对于社会现实的介入与表述。

    因此,和往届摄影双年展不同,本届特别强调摄影的历史性和纪实性,用“庄学本特展”、“一个中国人的六十二年影像史”、“照相馆·广州艳芳”、“家国叙事六十年”等展出项目,显现了摄影的历史性,而另一方面,大量关于“汶川地震”、“SARS背影”等影像的展出,也凸显了摄影的时代感。有意思的是本次展览还专门设置了纪录片单元,从个人的角度观看时代的发展。

   第一单元:“写真”

    该部分主要展出珍贵的历史老照片。比如“一个中国人的六十二年影像史”部分展出了这是一个中国人整整持续了62年的的肖像照片原作。从1907年到1968年,每年一张。


    第二单元:“感光”

    以历史上的重大个案为例,强调了摄影作为历史证据的价值。比如“S-21监狱”,是一组死囚犯的档案照片,也是摄影史上最特别的肖像作品。

    第三单元:“显影”

    主要呈现了以现实社会景观作为拍摄对象的摄影作品。如缪晓春的“北京冲动”,用一年半的时间,尽可能完整记录这一时期北京的城市变迁、人文风貌及市井百态。

    第四单元:“放大”

    呈现了当代艺术家们大量使用摄影为媒介进行创作的状况。如罗洋的“女孩们”,试图呈现出女孩们,即是柔弱易损的同时又是执着果断的状态。

    第五单元 “国际视野”

    本单元内容选自17位来自欧洲、亚洲、拉美和北美地区的艺术家自19世纪90年代到2009年的作品。如本杰明·德拉卡列(1869~1934)生于哥伦比亚亚鲁摩尔,十二岁便成为一名摄影师。德拉卡列主要拍摄哥伦比亚乡村地区的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一题材,一生留有约七千张底片。

   第六单元

    纪录片特别展映“针孔:个人眼睛对公共空间的注视”,将播放一些纪录片。

    特别展览:

    庄学本诞辰百年回顾展1909~2009

    庄学本是中国现代影像人类学的杰出先行者,同时也是杰出的摄影艺术家,展览按年代为序,系统而精炼地呈现了庄学本的摄影作品和他的影像人类学的工作方式。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庄学本摄影艺术成就与民族志考察成就的全面展示,是对庄学本百年诞辰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