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中国伊春首届生态国际摄影周专题研讨和谐共生

来源:中国摄影出版社 责编:彦希 2016-07-27

    7月25日下午,中国伊春首届生态国际摄影周开幕当日,“摄影的力量·和谐共生·生态摄影专题研讨会”在伊春举行。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朱宪民、王玉文,中国摄协副主席王达军、张桐胜、雍和,以及数位中外个人自然生态摄影实践者及研究者和生态摄影组织实践者与会并发言。

摄影的力量·和谐共生·生态摄影专题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赵迎新主持。会议旨在梳理自然生态摄影,通过国内外实践者和研究者的深入交流,畅谈摄影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包括摄影对人类开发的记录、摄影灵感受自然环境的启发,生态环境摄影人的责任和使命,等等。

    研讨会嘉宾一致表示,会议研讨议题的设置以及整个摄影周的设计都具有现实和时代意义,不仅关注了摄影与生态、艺术与真实、表现与再现,更是将整个活动上升到了国家建设层面。大家纷纷从各自的实践和感悟出发做主题性发言。

    王达军以“摄影如何在风景摄影方面做出独特表现”为题,指出风景摄影在国内外的拍摄者最多,崇尚山水风光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在当下风景摄影大爆发的时代,面对评论界“清算”风光摄影的声音,专业摄影师如何做出独特表现,需要大家做出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风景摄影的个性化需要摄影人对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等做出独特的感悟和表现。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在研讨会上发言。
   
    张桐胜围绕“摄影如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肯定研讨会理念的同时,认为伊春是我国的林都,这里的环境保护成果给广大摄影人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教育和自然生态的视觉基地;摄影周的展览准备下了很大工夫,覆盖国内外各层次摄影人的生态环境和风景摄影,具备了国际化和区域性及季节性对比,兼具自然真实和艺术创新。他呼吁无论是新闻纪实还是风光艺术摄影师,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摄影保护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责任是保护,义务是传播保护的理念。如何解决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要从个人,从每一个单位做起。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摄影家雍和在研讨会上发言。

    雍和素来擅长新闻纪实摄影,这次之所以到伊春,是向往这里的好山好水。他表示,风景是艺术,也是现实,好山好水会不自觉的吸引摄影人投身其中。作为新闻纪实摄影师,参与此次活动他表示开始反思新闻纪实摄影师在关注社会现实、社会生活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对自然生态变化的关注!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主席冯凯文10余年来面对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面对生态赤字,进行了19次西藏之旅、3次新疆白湖之行、5次穿越巴丹吉林沙漠、4次登上黄河源头4600 米高山,多次走进墨脱、大兴安岭、内蒙古草原和荒漠。所有这些艰难探索和拍摄,都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疾呼!他希望他本次的展览《穿越原始空间》和2008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时光涌动:冯凯文风光摄影》,在他本人被震撼的同时,也能用影像向人们输送一种声音——摄影家有更大的责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他还讲述了很多个人穿越无人区的具体经历和感受。

著名摄影家王建军现场介绍了自己在中美西部地区的拍摄经历。

    著名摄影家王建军是一位虔诚的大自然影像记录者和传播者,是中国摄协自然生态委员会的委员,也是《国家地理》的签约摄影师,他走遍了中国的西部,近年来更把镜头对准了美国西部,和那里的很多知名拍摄者成为了朋友。研讨会上他以“从在中美西部地区的拍摄谈摄影之于自然生态的保护”为题,介绍了中美摄影家就西部开发话题的讨论和美国国家公园建设百年的情况。他指出,其实对生态环境最大的破坏是贫穷和落后,包括落后的经济和落后的意识;国家公园体系应该是我们共有的体系和理念;作为风光摄影的爱好者,要尊重、敬仰、呵护大自然,切不可沉迷于甜美的糖水片。此外他预告今年10月1日他的中国西部影像将受邀在美国西部地区展出。“作为职业摄影师不仅要用劳动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更有责任揭露和阻拦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和破坏行为。”现场他如是说。

    著名摄影家于云天呼应冯凯文、王建军等人的发言,围绕“从过往摄影实践谈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感而发。中国摄协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崔茂元则从摄影的角度切入,简述摄影艺术发展史,进而畅谈自然摄影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摄协摄影教育委员会委员苏民安在研讨会上发言。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摄协摄影教育委员会委员苏民安接续王建军的发言,从谈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念说起,确认美国人认为的“国家属于人民,国家公园是给后代留下的遗产”这种理念和文化意识早我们100年,于我们有借鉴意义。他认为,摄影家个人的力量其实很弱小,但摄影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激发人类的良知,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而这种全民保护意识需要我们摄影人去帮助培养和养成。

    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专家、生态摄影师、浙江省林业厅保护处调研员俞肖剑是此次研讨会唯一的专门从事环境保护者,他非常感动于摄影人为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感谢摄影周对此进行专题讨论。他从其所在的浙江省林业厅保护处工作和个人拍摄的环境相关影像谈起,提示注意影像中环境关系的处理,并介绍了浙江省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提示生态环境摄影需要掌握一定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知识,同时注意把握自然和艺术的关系,在两者难取舍的情况下,建议纪实记录为先。

    来自南非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库特·马雷结合自己的拍摄,畅聊了“摄影在南非生态保护中的角色”。他指出,生态环境摄影师不仅要带走照片,更要把保护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和观念传播出去。

美国摄影师杰德·威恩嘉顿现场介绍自己的作品。

    自然影像文化推广人、自然摄影师、“奇野中国”和“自然影像中国”的创始人谢建国以及来自瑞典的斯塔凡·威斯特兰德、来自美国的杰德·威恩嘉顿都是“奇野中国”项目的摄影师乃至发起人。本业为律师的谢建国多年来受自然生态节目的影响,近年来有感于国内外环境的对比,他认为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是最为丰富多样的,由是萌发了开创“奇野中国”“自然影像中国”项目的想法。为此他与“奇境欧洲”的创始人、有着30年专业摄影经验的斯塔凡·威斯特兰德联袂创立了“奇野中国”项目。他表示,项目之所以要吸收国外摄影师参与,一方面是为了借鉴国外经验,另一方面更是要“以自然影像之力树中华生态文化的自信”。

    随后,斯塔凡·威斯特兰德和杰德·威恩嘉顿分别从“奇境欧洲”“奇野中国”和个人的从业经历说起,分享了如何使生态环境摄影成为焦点,以及如何获得支持的经验。威斯特兰德表示,“奇野中国”与“奇境欧洲”的初衷是一样的,但会有更多的新奇手法和思考,目的是让所有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问题,进而进行正面的宣传和保护。

    最后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调研员陈瑾及摄影周承办单位之一的全球摄影网总裁刘福生做总结性发言,并反思经济开发对于环境的双刃剑作用。

    本次摄影周参展的数十位参展摄影家到场聆听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