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中国摄影研讨会之中西文化语境下对摄影作品的解读在郑州举行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影子 2016-05-30


研讨会现场 朴新成 摄
 
5月26日下午,由中国摄协理论委员会、理论研究部、国际部主办的中国摄影研讨会之中西文化语境下对当前摄影作品的解读在郑州嵩山饭店进行探讨。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中国摄协副主席、中国摄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索久林,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室主任吴晓凌,以及来自以色列摄影博物馆馆长纳阿玛·哈伊吉恩,冰岛《晨报》文化编辑艾纳·英格尔森,加拿大职业摄影师协会摄影艺术大师衔布瑞恩·史密斯等国内外学术专家出席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摄协理论研究部负责人陈瑾主持。
 
彭文玲代表中国摄协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出席表示感谢和欢迎。她首先介绍了举办中国摄影研讨会的目的和过程,接着谈了为什么要以“中西文化语境差异下对摄影作品的解读”为题举办这次研讨会。特别是在着力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中国影象跨越文化差异,让国外读者愿意看、喜欢看等方面,希望听到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学者的声音和观点。
 
之后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先后谈了各自的看法。
冰岛的艾纳·英格尔森说,语言是最有限的一种沟通媒介,对于艺术家来说,尤其如此。但是其他的沟通的媒介,比如说像音乐、舞蹈、、视觉艺术,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或读懂这个作品。但是这个作品,必须非常的有力量,在别人看到它的一瞬间就能够激发观者内心的情感和情绪。要做到这一切,需要至少三个因素:摄影本体或传统、主题、创作者的角度,也就是摄影师本人。现在问题是,如何创新?对此并没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镜头只是一个记录工具,本身不能够发挥任何作用,最重要的是创作者,他用设备来表达他自己。什么样的作品是伟大的作品:能够跨越各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理区域,高质量的,能够让人相信生命的价值。什么样的作品是成功的?问三个问题,这个艺术家想要做什么,他做的是什么;第二,这个是他做的吗;最后一个问题,这样的作品是否值得做,有意义。伟大的作品只有等待他的人,才能够很好的欣赏他。这也是策展人的魅力所在。
来自以色列的阿玛·哈伊吉恩则给出了另一个不同的解读,她认为,虽然摄影是一个国际性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文化,表达不同的观点。但是有的时候沟通的努力可能会失败。她结合以色列本土的摄影家和她自己策展的实际经历,分析了关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摄影作品,并且进行了解析,从而得出了她的观点。
作为已来过中国九次的加拿大摄影师布瑞恩·史密斯说,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已与原来有了很大的不同——预先视觉化。摄影师在拍照片之前,在他的脑海当中已经完成了照片。作为作者,图片应该总是能在讲述一个故事,这些图片应该能够反映你是谁,通过自己的方式和风格来反映你是谁,以及怎么样找到这样的风格。怎么样能找到自己的风格,就是要不断的审视自己在做的事情。对于一个观众来讲,显然他想知道这个摄影师是谁,也就是透过作品能够感受到饱含着摄影师感情、精神和身心的东西。
与会的中国学者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宋靖结合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商业类的作品,回顾了中国传统文化跟西方文化的差异。她说,差异的表现,第一是思维模式上的差异。第二是对待个人、集体、国家利益上的差异。第三是民主观点的差异。文化差异,对于艺术作品表现来讲,是非常大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和自觉去传承我们的文化,西方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不能照搬 。
来自新华社的编辑陈小波结合她最近几年做的工作,谈了我们到底要给西方看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她建议,今后要着重培养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策展人。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上,必须得了解世界语言。我们要做的展览应该是全世界共同感兴趣的,很人性很人道的展览。我们做的展览还应该是和中国的发展变化有关的展览。有细节、故事、温度、情感的展览。好的展览应该是一座桥梁,应该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同样来自新华社的吴晓凌则认为,新闻摄影领域,是没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分析了新闻摄影本身的特征,带给他的感悟,同时他还谈到了跨越语境局限,对摄影作品自身创作、解读,他认为是有三种做法,再现多于表现;摄影是持续的;摄影不应拒绝和文字的结合。最后他谈到了语境,以及国内目前的摄影生态,他个人的一些感受。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部主任庞井君谈了三个观点:在广义的图象的意义上,也就是人类图象传播发展史的角度,如何对摄影政治意识进行新的定位和透视;摄影在文化发展的视听时代,进行新的定位和显示,对图象符号的价值以及未来的走向,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和阐释;从审美的,违规的角度对摄影艺术本身进行新的定位和思考。另外对于中国,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如何把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及悠久的,丰富的图象的文化资源,以摄影的方式实现现代性的转型和创造。
中国摄协副主席索久林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总结了这次研讨会意义:国内外摄影理论界的同仁,共同交流了对当下摄影的一些看法。为进一步推动摄影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交流了在中西文化演进下的摄影创作当中存在着相同和不同点。为深入推动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建立了交流的基础和机制,进一步推动理论研究和理论交流工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另外,他还谈了个人对主题的几点认识:明确认识摄影家的定位;理解摄影艺术和摄影艺术家肩负着的使命;承担好摄影家的艺术使命;发挥好艺术家的使命就应该明确任务。各国的当代摄影家都面临着共同的任务: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消除贫困问题,消除恐怖、消除战争问题和社会繁荣发展问题以及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往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