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卡普尼格罗是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老一代“纯影派”风格摄影家中最后一位世界级摄影大师,推动“直接摄影”成为艺术摄影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支艺术流派,他始终坚持运用手工银盐工艺制作摄影作品,赋予作品独特的“灵性”和内涵。
在早期的生活中,卡普尼格罗选择音乐和摄影来帮助他实现他的追求。他于1932年出生在一个来自西西里的意大利移民家庭,12岁开始学习钢琴,13岁拍了他的第一张照片,一年后在他波士顿家的地下室里设置了他的第一个安防。他的少年时代在波士顿度过,在随全家去缅因州进行夏季旅行期间,卡普尼格罗加深了他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音乐和摄影将在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的认识。
现在,如果你去造访他自从1993年起一直居住的,位于缅因州库辛镇的朴素的家/工作室,幸运的学生或者来访者会体验到一个迷的时刻,那犹如清爽夏日威风般的古典音乐的声音,在被周围森林轻柔拥抱之前,就会扑面而来,向在停车道上的来访者们问候。工作室里面有很多窗子,使得卡普尼格罗可看到四面八方的森林,日久天长之间,强化了他与森林之间的联系。
在那里,来访者们可以看到两件对保罗•卡普尼格罗来说极为重要的仪器:一架落地三角钢琴和一台至关重要的、用久了的5*7迪尔多夫牌照相机,他用这台相机拍摄了很多珍贵的作品。
在1952年的朝鲜战争中,卡普尼格罗被征到朝鲜战场上服兵役,这时的美国军队对他的艺术追求扮演了一个讽刺的角色。看似命中注定要上战场之时,战争却结束了,他被重新分配到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要塞服兵役了。在那里,平民派摄影师本明•陈欣赏保罗•卡普尼格罗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认识到了他在其摄影作品里所展示的天分,并对这位年轻士兵、摄影师进行了辅导。陈先生把保罗•卡普尼格罗介绍给了安塞尔•亚当斯、米诺•怀特、伊莫金•坎宁安、多萝西娅•兰格和奥利弗•加利亚尼等人。
在1955年,从军退役后,卡普尼格罗决定回到美国西部之前,先后在马萨诸塞州、缅因州和新罕布什尔州拍摄了照片。在他后来进行的旅行中,他多次往返于美国各地,并在米诺•怀特和沃尔特•差普洱的支持下,与1958年在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的注明的乔治•伊士曼博物馆里举办了题为"置身其中"个人作品展。怀特尤其鼓励卡普尼格罗对创造性及生活本身的情感和精神为度进行探索。
自此,卡普尼格罗获得了多次教学任务,在美国举办了多次展览,并多次获得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奖学金,使他能够在世界各地举办作品展览,这些作品均已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摄影收藏品。
在卡普尼格罗的生活和事业中,他一直忠于自己的追求,不仅通过教学过程创作出具有伟大深度和意义的大师级作品,而且还通过思想和行动将他的作品的观众荣誉创作之中。
现在,他希望把他的作品和经验与他长期以来一直钦佩和尊重的中国人民分享,并真诚地期望藉此来认识并了解中国人民。
保罗•卡普尼格罗艺术简介:


保罗•卡普尼格罗(Paul Caponigro)1935年生于美国波士顿。在世界摄影史中保罗 卡普尼格罗与同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保罗•斯特兰德等一系列"纯影派"、 "直接摄影"风格的艺术家被记载于同一时代,保罗•卡普尼格罗是这一时代唯一仍然在世的摄影家,同时,也是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老一代"纯影派"风格摄影家中最后一位世界级著名摄影大师。
1953年,保罗第一次见到亚当斯的时候,就深深的被其作品所吸引。机缘巧合之下,1954年在摄影大师米诺•怀特即将前往柯达摄影博物馆就任的欢送会上,保罗见到了安塞尔•亚当斯、依莫金•坎宁安、多箩茜•朗格等当时美国最顶尖的摄影大师,就此,他正式踏入了纯影派这一艺术发展方向。当时,他年仅19岁。
1955年至1957年之间,保罗在罗切斯特跟随米诺•怀特开始了他了摄影艺术与摄影哲学方面的研究。罗切斯特是世界上馆藏最为丰富的柯达摄影博物馆的所在地,依托摄影史学家博蒙特•纽霍尔为其建立的丰富馆藏,使得保罗在摄影艺术上有着飞速的发展。1958年柯达摄影博物馆为其举办了他第一个摄影展。当时他年仅23岁。
保罗对自己的摄影艺术发展过程感到非常的幸运,谈及他的摄影学习经历时,他说:"是啊!我甚至都不用通过去大学或中学里学摄影。我直接就找到大师们去学习了。我和西海岸所有最棒的摄影师会面了。这就是我的摄影教育"。的确,在诸多摄影大师的言传身教下,保罗汲取了众位前辈摄影大师艺术思想的精髓,并将这些艺术思想提炼、发扬,使其融会到自己所要表达的艺术中去。
保罗•卡普尼格罗部分摄影作品欣赏:







保罗•卡普尼格罗部分摄影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