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到底 分工明确 把好三关 确保公平公正
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初评阶段工作圆满完成
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正式进入初评阶段,社会各界都在关心怎么评?如何保证客观、公正?
6月11日至14日,记者走入初评现场,为您揭秘初评过程。目前,初评阶段已告结束,6月24日将赴武当正式步入终评阶段。
摄影界成果的集中展示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摄影展览。自195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4届,共展出逾万名作者(人次)的上万幅佳作。
本届展览共收到来自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直,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港澳台、海外华人华侨10447人的来稿共计56509件(122188幅)。其中记录类来稿数量33182件(82025幅),艺术类来稿数量22092件(38239幅),商业类来稿数量1018件(1707幅),多媒体来稿数量217件。
为期5个月的海量征稿,将经过23名(待定1名,可能是24)业界评委前后两个阶段的评选,通过网上公示,参考社会各界反馈意见,组织影像专家等进行审核之后,经组委会批准,最终评选结果再对外发布。
公平、公正、公开,要让奖项经得起质疑
6月11日,初评评委预备会召开。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本届国展组委会主任王瑶,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本届国展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高琴,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本届国展组委会副主任顾立群,以及本届国展艺术类、记录类的评委、观察员和媒体记者出席了会议。
王瑶同志代表本届国展组委会讲话。她说,国展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力最大、关注度最高、参与最广泛的赛事。今年国展具有新的意义,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希望评委思想上高度重视,坚持原则,严谨工作,确保把好三关——“政治导向”关、“公平公正”关、“专业”关。任何一个奖项评选出结果后,要经得起所有人的拷问和质疑。
高琴向评委介绍了评选方案,包括评选任务、评选原则、评选方法以及评选说明。单幅、组照分组,评委按类别组别分开评选,组照入选、获奖的比例不超过40%。公示之前,有鉴定违规等级作品按照分值高低进行撤换替补。组委会还特意给评委会准备了近年来发生的“大事记”,不漏选代表时代脉络的佳作。历届国展获奖作品集也陈列在评选现场,以供参考。评委们对评选方案进行了讨论并通过。
顾立群宣读了评委承诺书。
本届国展仍然贯彻组委会和评委会严格分开,中国摄协党组成员不作评委,评委会成员由中国摄协各专业委员会产生且与上届评委会无重复。
初评现场增设观察员,邀请了媒体记者全程督评。评选现场全程录像。
初评首次使用电子评选
本届国展评委按类别分类评选、一评到底。但与往届不同,本次国展初选阶段摒弃了纸质“拉洋片”的评选方式,选择了电子评选。评选现场准备了纸质照片和电子照片的对比演示,给评委们在视觉上有个感受和比较。
国展采用网络注册征稿的方式,为评选工作打下良好地基础。每位评委都将浏览自己所在类别组别的全部参赛作品,一票制评选,更加合理化,对每一位参赛者的每一件作品都负责任;在初评结束之后,电子系统将会选出所有初评作品的纸质投稿,在下一阶段进行纸质评选。
敬业、慎重、包容,评选紧张进行
初评阶段,现场根据艺术类、纪录类分类进行评选,多媒体评选由评委在网络评选。结合来稿数量,商业类评选直接进入第二阶段评选。
评选现场,艺术类、纪录类评委承载着巨大的看稿工作量,工作进度和状态都要求相当严格。每位评委在电脑前观片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但依然表现出敬业、乐观的精神,眼睛疲劳就贴上护眼贴休息片刻再看,还做起了广播体操放松身心,务必保证以最佳状态投入紧张评选工作中去。
评委们慎重对待每一张作品,坚持每一幅作品都停留屏幕看细节,因为它们饱含摄影人辛勤汗水和殷切期盼。
国展是对中国摄影界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回顾,评选过程也是一次考验,评委们少不了学术交流和艺术观念碰撞,让思想和态度更包容。
经过4天紧张有序的工作,13位评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职,遵循程序,在高强度的评选工作中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