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网上文联”,迎头赶上时代大潮

来源:中国文艺网 责编:影子 2014-12-19

“网上文联”,迎头赶上时代大潮——文联工作信息化、文艺资源数字化人才培训班侧记


“谁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可能被时代淘汰!”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郭运德的一句话,在文联工作信息化、文艺资源数字化人才培训班的学员们心中留下了强烈震荡。11月24日至28日,全国文联系统首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的培训班在北京举办,吸引了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和部分副省级城市文联的信息化工作相关负责人、业务人员共约150人参加。郭运德在开班式上的动员讲话和5天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让学员们对加强文联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路径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对提高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信息化水平增强了信心,激发了干劲。
 
  课堂培训:“大数据已经与我们息息相关”
  从第一阶段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到第二阶段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而提出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等,一直发展到今天第四阶段“两网、五库、七个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十五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四大类、29项重点工程建设,中国政府已基本进入电子政务工作的时代。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与网络安全部主任吴亚非的课堂上,学员们一方面感叹国家信息化发展应用之迅速,另一方面也对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有了深刻了解。
  吴亚非带来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及发展趋势”是培训班的第一堂课。在他之后,来自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知网、中国摄协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新媒体平台负责人陆续为学员做了精彩授课。课程内容从宏观趋势研究到典型案例分析,从理论层面阐述到具体实践应用,从服务对象需求到服务内容提供,向学员全面介绍了当今时代信息化潮流对文艺发展和文联工作的重大影响,以及文联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一系列实际应用探索。
  作为授课专家的中国摄协副主席、著名摄影家张桐胜,也是大数据理念的践行者。张桐胜介绍了自己近年来是如何将大数据理念运用到作品的呈现和传播当中的,并对新技术在作品创作和传播中的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非常期待中国文艺网和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的文艺资源数据库、数字艺术馆、3D展览馆等新技术项目,可以为更多艺术家带来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服务。
  应学员的要求,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的部分专业人员,在培训班上展示了近年来承担的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和中国文艺网建设成果,详细介绍了中华文艺人才信息数据库采编平台、文艺家社区、文联信息工作平台等一系列数字应用、数字传播平台和文艺领域、文联系统信息资源开发模式,说明了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在文联信息化建设中,在当前和今后所能提供的一系列软硬件服务,让大家看到了文联工作信息化和文艺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可预见的美好前景。
  “21世纪是数据信息大发展的时代,每一种事物都是数据、每一个流程都是数据、每一个行动都是数据。”面对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副主任冉茂金的介绍,河南省文联组联处处长董焕琳感慨地说:“这次培训班办得好,专家们深入浅出的教学让我们有了切身体会,原来大数据已经与我们如此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