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覆盖类别的变化体现出农民摄影人开始更多关注社会发展进程
本届大展延续了往届来稿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内容和呈现样式更加多元等趋势,大展还出现了许多第一次投稿的年轻的“新面孔”,这些新人的作品也涵盖了大部分类别,展现出了年轻农民摄影人的广阔视角。有评委认为,这表明农民摄影人拓展了视野,并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进程。
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日趋常态化和规范化
截至目前,从第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开启并引入志愿者模块,到第四届农民摄影大展共发动154位由国内摄影家、评论家、作家等组成新农村摄影志愿者专家团。第四届农民摄影大展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天津市武清区双街村和相对落后的陕西省延川县小程村、碾畔村、伏义河村,山西省永和县河会里村,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采取“结对子”方式,向村民传授摄影知识和技巧,辅导他们用影像观察并记录本村近年来发生的变化等。
为规范志愿服务工作,主办单位还制定了《第四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摄影志愿者工作指南》,规范中特别提出“请勿将自己的拍摄习惯、创作思维传输给他们,更不要代替他们拍摄或‘协助’拍摄。减少摆拍,鼓励抓拍。”等内容供志愿者借鉴参考。
著名摄影家吴平关是参与了上圈组、双街村、乾坤湾这三个影像实验活动的志愿者。他为记者介绍了志愿者在活动中的工作与收获。在活动中,志愿者为农民发相机,让农民自己采集影像,志愿者会教他们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但并不是教授具体构图等内容,以防他们被束缚。在进行这几个影像实验的过程中,志愿者认识到了农民的内心基本是朴素价值,是原汁原味的视觉观,没有“高大全”,他们的影像是回归本心本性的。现代社会许多人的视觉观很多都是外界给予的,广告电视媒体等,通过这个活动,也让志愿者吸取了村民身上和他们不一样的营养。吴平关还说,作为志愿者,希望能为中国大众审美贡献一些微薄的力量。
“吉林省吉林市农民摄影文化现象”
第四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中,来自吉林省吉林市的农民摄影人一举夺得3个铜奖和8个优秀奖,《中国艺术报》发表的《在土地中生长的摄影故事》称“如此殊荣,在全国是独一份”,并称其为“吉林省吉林市农民摄影文化现象”。
这是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为农民摄影家服务结出的硕果,也是吉林省摄影家协会积极响应省委宣传部号召,把文化“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发动志愿者开展“农民摄影实验”活动形成的吉林摄影特色。
自2010年起,吉林各地出现了几支爱好摄影的农民群体。吉林省蛟河市的农民摄影爱好者群体是吉林省农民摄影的典型代表,他们都是在黑土地上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农民,都痴迷于摄影。2012年,吉林省摄影家协会和吉林市摄影家协会帮助他们成立了东北首个农民摄影家协会,又建立了农民摄影基地,送书籍、送器材,还组织知名摄影家和学者深入农村开展“接地气”、现场进行作品讲评和专题辅导,定期组织县级农民摄影巡回展,让农民摄影家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
另外,吉林省摄影家协会还鼓励农民用手机拍摄,《关于组建吉林省摄影志愿者服务小分队的倡议》在网上发布后,立刻得到全省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热烈响应。全省已有590多名摄影志愿者,形成30多支服务小队,覆盖了吉林、长春、白城、延边等全省各个地区。每一支摄影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深入乡村进行指导活动的场面,都通过关东摄影网以发帖的形式公布出来,形成实时直播效果。今年的农民摄影作品展正在作品征集中,在此过程中让农民体验摄影中的快乐。
在会上记者采访了吉林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荆宏,在谈到今年的好成绩时,他讲到,吉林省摄协组织摄影家为农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摄影家深入农村,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组织观片会、作品点评、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摄影理论素养。此外还组织了“志愿者小分队”,深入吉林省一百多个乡村,吉林省摄协为小分队购置60台小相机,供他们轮流使用。谈到最为突出的蛟河市,他说,蛟河早在90年代已经初具规模,当时已有了许多农民摄影爱好者,协会有计划的对他们进行了引导,今天的成就也是长期坚持的结果。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并不十分富裕,也没有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就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一点一点的学习摄影,非常感人。
研讨会促进全国农民影展进一步发展完善
历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都会配套研讨座谈会,通过吸纳建议、持续改善,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不断成长,同时也给予摄影人对影像的重新思考:
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以“农民摄影——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现象”为主题,探讨了农村由追求物质发展到注重文化事业进步的转变,肯定了农民影像作为中国摄影史研究内容之一的重要文本的地位。
第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研讨会是一次发现问题和经验型总结的交流会,组委会和评委确立了更为统一的评价标准,即照片的诚实、朴素——尽可能评选出那些有乡土气息的作品,希望农民能够对自己生活的土地有切身的记录。引导农民摄影人专注三农题材,拍出更多接地气、有价值的影像。
第三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以“摄影与生活”为主题,吸纳研讨会专家建议并,并以“村民与艺术家共同的影像创作”为呈现方式,设立“感动大地的故事”影像单元,也引发了围绕身份的困惑与影像对生活真实记录的局限的讨论。在这次的研讨会中,摄影家们仿佛抓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原点,他们对于生活、对于摄影又多了一重理解,而农民还会按照他们的轨迹继续着他们的生活,也或许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定位。这些实践,再次证明了影像之于个体的意义,以影像感动自己,用影像传递思想,通过影像打动他人。
第四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研讨座谈会主题为“农民•影像•中国梦”,将以主题发言形式展开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