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中国摄影展览馆开馆暨首展仪式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影子 2013-12-20

中国摄影展览馆正式开馆
暨首展“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科技”大型影像展在京开幕



12月20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前光,在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观看“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科技”大型影像展。 吴承欢摄

12月20日,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在中国摄影展览馆开馆仪式上讲话。  腾飞摄

12月20日,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左二),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左一),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吕厚民(右二)共同为中国摄影展览馆揭牌。陈奇军摄

12月20日,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前光(右一),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左二),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新华(左一)为中国摄协策展委员会揭牌。 陈黎明摄

活动主办方为中国摄协摄影策展委员会的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 腾飞摄


12月20日,中国摄影展览馆正式开馆。开幕式现场,高朋满座,嘉宾云集。白立忱、赵实、周树春、李前光、杨伟光、张新华、邵华泽、宋明昌、李玉光、马启智、杨邦杰等参加了开馆仪式。陈奇军摄 

    12月20日,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摄影展览馆——中国摄影展览馆正式开馆。展览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当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华通讯社、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摄影展览中心、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科技”大型影像展作为开馆首展拉开帷幕。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新华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周树春,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前光,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新华,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果儿,以及邵华泽等社会各界嘉宾出席开幕活动。

    开幕式由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主持。
    赵实在开幕式上讲话。她代表中国文联向中国摄影展览馆的开馆和主题展的推出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在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形势下,中国摄影展览馆的开馆和独具特色的首展,是中国摄协大力创新服务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摄影艺术的普及推广和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拥有一个属于摄影艺术工作者自己的专业展览馆,是几代中国摄影人的梦想,也是中国摄协在第八次全国摄代会后,推动中国摄影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项目。这样一个设施良好、条件优越的摄影展览馆,必将会成为为广大摄影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展示艺术才华和提供交流服务的重要场所,也必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摄影艺术和提升审美水平的公共平台。她希望中国摄协和摄影展览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统筹策划、科学运营,整合资源、多方合作,不断提升展品质量和展陈水平,不断推出更多精品佳作和优秀人才,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摄影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她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广大摄影工作者聚焦“中国梦”的创作主题,以饱满的创作激情,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抒发中国情怀,弘扬中国精神,用高品质的摄影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在嘉宾和媒体的见证下,活动主办方为中国摄影展览馆和中国摄协摄影策展委员会举行了热烈而简朴的揭牌仪式,为策展委员会的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
   
     “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科技”大型摄影展,通过图片结合实物的方式,配合大量经典摄影历史文献全景式展示了百年中国梦的现代进程。展览共分为“摄影术”、“中国照相机”、“摄影文献选”和“新华典藏与中国典藏”四部分。“摄影术”单元展出的作品中体现了摄影术发展的历程:从玻璃底片到塑基底片,从蛋白照片(盐纸工艺)到明胶银盐,从金属板工艺到各式各样的特殊感光材料(钯铂金工艺、重铬酸盐等);“中国照相机”单元展示了一批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相机工业兴起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国产品牌和型号的相机:如“上海”、“七一”、“晨光”、“幸福”、“紫金山”、“南京”、 “华山”、“西湖”、“天池”、 “红旗牌”、“东风牌”、“珠江七型” ;“摄影文献选”单元的展品包括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国人拍摄、撰写、编辑、出版的各种摄影技术、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和杂志;“新华典藏与中国典藏”展出了新华社和中国摄协整理的中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的代表作,目前这些典藏作品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摄影研究、收藏和文化交流的镇界之宝。此外,现代影像科技的立体相机和3D打印设备也在展场中亮相,观众可以现场体验立体照片新奇感受和3D影像打印技术的神奇。徜徉在展厅中,观众仿佛走进了时间的隧道:穿越百年的老照片、记录影像发展历史的文献、摄影工业的留存、民族记忆的影像典藏……摄影及她走过的每一个脚步,无不闪烁着科技的智慧与艺术的灵光。

    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业摄影展览馆,其首展展品中也包括了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台木质外拍相机、中国批量化生产的第一款机械相机,中国第一部摄影技术理论手稿……同时,一批最早记录中国社会风俗的影像作品、展示各种摄影工艺技艺的原作、新华典藏和中国典藏作品,以及作为中国摄协文物级藏品的白求恩、沙飞、毛泽民用过的相机也都是第一次集中对公众展出。
    展览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展期将持续到2014年1月20日。
    中国摄影展览馆占地2000余平方米、位于北京市马甸商圈设计之都大厦B1层。


12月20日,中国摄影展览馆现场,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与北京三里屯小学的师生代表合影留念 陈黎明摄#p#副标题#e#

 观展者心声:(不分排名)
中国海洋摄影家协会代表:

    此次首展给我的感受,与它的题目是一样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摄影技术与时代、科技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摄影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太多美好的东西,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比如我正在观看的3D打印技术体验区,我相信在未来不久的日子里,它一定会大放异彩。这个展览馆既有科谱的东西,又有技术的内容,还有珍贵的照片史料,丰富多彩。非常棒!
此次首展的参展方,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系主任张辉:
     第一次参加中国摄协举办的这么大规模的展览,心情特别激动。这次展览将中国摄影史缺失的地方,尽可能作了补充,并且将中国摄影史的发展进度的过程与呈现展示,提供了一次较为完美的样本。在数码时代,摄影越来越普及,也正是因为它的普及,让传统摄影显得更加神秘而独特。这次展览,从国产相机的发展历史,到中国摄影的历史,集结了传统与古典的精华,帮助我们对中国摄影发展史的脉络进行了的简单梳理。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参与的向传统摄影术致敬的这部分展出内容,就是希望,通过高校,把传统摄影技艺进行传承与发展。希望中国摄影展览馆展出内容不断更新,能有一些长久和固定的陈列,让想了解中国摄影史的朋友有地儿可去,有展可观。
中国铁路文联副秘书长、中国摄协理事、铁路摄影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原瑞伦: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国梦,摄影人要实现摄影梦,今天有了中国摄影人有了第一个自己的展览馆,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展览馆的建成开馆,对中国摄影艺术界是一个大好事,团体会员以至全国的摄影人,都非常高兴,因为这个地方,能够展示摄影人的作品,能够留住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希望以后可以经常不断的在这里看到,系列性、专题性的展览。
中国大画幅摄影俱乐部会长、著名摄影家赵大督:
    中国摄影展览馆的开馆对摄影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希望它的落成能让更多的摄影人受益。
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人委员会委员、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
     中国摄影需要这样一个平台,需要这样一个展示的空间。它的落成和使用其意义是深远的。作业策展委员会委员,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和领域,让摄影展览更加专业化,国际化。从不同的层面,呈现多样化的展览。希望展馆展示作为一种常态化存在,定期预告展览,定期进行学术活动,给摄影人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
山东省摄协副主席、秘书长田凤仙:
    这是几代摄影人的夙愿,今日终于圆梦,虽然山东摄影代表团,早晨7点就出门赶来参加这个仪式,但是我们觉得值!非常骄傲和激动。希望展览馆在今后的展出中,能将展品作为收藏保留下来,为以后博物馆的建设作一些积累。

观展影友在体验立体影像 吴承欢 摄

影友在为珍贵的展品留影纪念 吴承欢 摄#p#副标题#e#
三里屯小学观展的小学生:
    最喜欢看老相机展,特别新奇,特别想亲自试一试,亲手摸一摸。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人委员会委员、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执行主席王琛  
    中国摄影家协会建会以来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展览馆,这对广大摄影人来说是一个福音,它也将成为摄影人之家。展览馆是中国唯一以摄影元素和主题的展览馆,专业性和学术性都是最好的。我作为策展委员会的委员,这里也将是策展人的家,我们也会陆续的将全国优秀摄影人的作品推荐到这里展览。展览馆应该站在国际的舞台上,把国外一些大师的作品邀请过来展览,也可以把中国一些优秀的摄影展推送出去。
三里屯小学小记者 六年级学生王好点  
   我个人喜欢生态类、动物照片还有生活类的照片,参加今天的活动让我对摄影有了更多了解。我刚才也采访了很多摄影人,我发现这些摄影前辈们对我们小记者的期望很高,都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优秀的记者。我觉得摄影这个领域非常庞大,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摄影,学会用第三只眼拍出生活中的照片,来记录我们的生活,展示我们的风采。
 全国公安摄影协会主席冯凯文 
    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我感到很振奋,我们中国摄影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展览馆,它在中国摄影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首展,把历史、现在和将来链接起来,这样一个跨越空间的展览是非常好的选题。首先让中国的摄影人看到中国摄影之路是怎么发展过来的。今后,我希望能够经常把国外摄影前沿的内容介绍到中国。
    中国的摄影人非常多,在世界上居首位,中国的摄影媒体居首位,但是我们中国的摄影大家在世界上来说还不是很多,在这个泱泱大国的国度里,要真正让中国摄影达到世界领先的地位,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中国摄影展览馆将承担起这个历史的责任,为推进中国摄影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陈勃  
   应该说我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元老了。学会成立以后,曾经有一些设想,我们要办刊物、办展览、将来要搞博物馆。如今,刊物办了,展览也办了,但是都是在别人的场地里举办的,我们梦想着有一个自己的摄影展览馆。今天,我特别的高兴,摄影界终于有了一个能够展出自己作品的场地,我希望它越办越好。在内容上也希望能够呈现出多样化,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
独立策展人石志民  
    我觉得这次展览办的非常好,实际上来讲,它即是对摄影史的一个梳理,也是一个普及,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让摄影人在这里能够思考,能够回顾,能够展望。
    我觉得这次展览的材料比较扎实,从策展来讲,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有一个比较充分的史料,希望将来能看到更多的这样比较扎实的展览。同时,我希望展览馆能够成为摄影人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殿堂,成为摄影人进行展示、交流、思索、回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平台,能够在中国摄影的发展上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教授沙占祥
    在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应该有这样一个展览馆,让中国的摄影人来欣赏、学习。这次参加开馆典礼和首展,我觉得很高兴。在这里能够让更多摄影人看到摄影的历史、以及更多优秀的作品。
    我希望今后展览馆往两个方面侧重,一方面是传统的经典的,长期展览的部分,例如,历史方面的,历届获奖的优秀作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器材发展的沿革等。另外一方面就是比较新的,经常更换的展览。有常看常新的,也有经久不衰的。
    摄影的发展是随着技术的更新不断发展的,我希望有一个系统的记录摄影技术进步的实物展览,因为艺术和技术是紧密结合的,让更多摄影人了解这个沿革。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本次展览“新华典藏”策展人、新华社高级编辑陈小波     
   我参与了展览馆首展前期的部分工作,总体来说,在时间上是比较仓促的,但是今天到现场来看还是比较壮观的,比较好的。西方要做这样一个展览甚至要提前一两年的时间策划,可以有更多的人来投入,但是我们时间短、人手少,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这个展览更适合一个人慢慢的来看。
    新华典藏的作品是非常珍贵的,也是第一次拿出来展示,我希望能够有更好的展现。
    这么一个专业的展览馆,我希望将来学术性可以更强一些,把摄影前端思考的问题能够有所展现,我希望展览里不仅只有照片还要有文字,研讨会、对某一个人的作品包括对某一类作品的更多探讨,同时也希望有更多专业的人士的进入。
本次展览“摄影术”策展人之一、中国历史影像的研究和收藏学者徐家宁  
   
非常高兴,经过这么多年摄影家协会、摄影师和收藏家的共同努力,中国摄影展览馆终于落成了。摄影家协会自1956年成立以来,已经收集了很多中国摄影发展史的文物和资料,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帮助梳理、总结摄影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通过总结历史而向前迈进。而且有了这样一个展示摄影师作品的场地,也可以增进大家的交流。
    对于展览馆的应用运营,我们肯定希望能不断推出精彩的展览,同时也希望能够成立相应的学术研究机构和资料室,推动摄影术向高向广传播。场地的面积永远都不嫌大,另外毕竟是地下一层,完全靠射灯,缺少自然的光线。此外我觉得还应该增加出售书籍画册或衍生品的空间。
    这次的展品非常丰富,时间跨度大,从最早的银版照片到最新的3D打印都有呈现,令观众有种穿越时间隧道的感觉,非常贴合“百年跨越”的标题。
观展者心声文字采写:徐静 双双
北京三里屯小学学生“小影友”对眼前的这台独特的相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吴承欢 摄#p#副标题#e#
解海龙(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
    都说中国是摄影大国,但我们只能承认我们是一个相机消费大国,摄影话语权在世界上还差得很远,中国摄影事业发展的路还很长。从这个方面来讲,中国摄影展览馆的意义非常深远。我希望中国摄协能充分利用好这个场馆,多办一些好展览。
李膺(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中国摄影展览馆的建成,为中国摄影发展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我希望中国摄影展览馆能为更多基层摄影人提供更多展示机会。
陈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中国摄影界总算有了一个自己的地盘,这是中国摄影界的大喜讯。有这么一个地方能够普及摄影,让更多的人喜欢摄影,我相信中国摄影展览馆一定能越来越好,蓬蓬勃勃发展。首展展出了很多老照片,老物件,非常有意义。
侯海涛(北京三里屯小学教师):
我特意带我们学校的学生小记者来见证中国摄影展览馆开馆仪式。学生们来到这里,看一看,学一学,也有利于他们树立将来做一名摄影家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摄影、采访等能力。我希望,中国摄影展览馆能够成为北京小学生学习摄影的一个实践基地,甚至能为小学生提供展出作品的机会。
于宁(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摄影展览馆建成的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首展,收集了大量的摄影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摄影发展的过程和现状。对于广大摄影人来讲,在这里能学到很多知识,而且能从摄影前辈们走过的历程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对我们做好今后的摄影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刘利锋(河北省张家口市公务员):
    中国摄影展览馆的建成实现了中国摄影人的一个梦想。希望展览馆今后多进行走基层活动,贴近大众,展现中国更多地方的风情,让我们这些基层摄影人也能从中受益。
任奇正(大学教师):
    如今摄影发展速度非常快,越来越大众化,我也希望展览馆能够更加大众化,不光是展示照片,凡是关于摄影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做,实现包罗万象。
潘志刚(视觉中国网记者):
    毫无疑问,中国摄影展览馆在中国摄影史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希望展览馆今后能在如何地更好地服务中国广大摄影爱好者方面多下功夫。同时,这次展览展出了很多老照片,很有价值,希望展览可以持续时间久一些,让更多人学到知识。
陈剑(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
    上学的时候,我在书本中看到过一些老相机、老照片和老摄影技法,在今天的展览中终于看到实物了,收获很大。希望中国摄协能利用中国摄影展览馆这个平台,今后多关注年轻摄影人的引导和培养。
李静(公司职员):
    希望中国摄影展览馆今后更多展示一些平时我们不容易看到的照片,成为一个向中国老百姓展示国家发展,以及中国摄影发展各个时期真实情况的窗口。
布鲁诺·平托·马埃斯特里尼(Bruno Pinto Maestrini 中国日报摄影部外籍图片编辑):
    对于我这样一个到中国来工作的摄影人来说,我可以用镜头去记录和感受当下的中国,但我不知道以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图景。在中国摄影展览馆看到的这个展览,不仅让我了解中国摄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还可以通过如此集中的影像直观地了解以前的中国的样子,和那时候中国人的生活。两相对照,颇有意味。一个小的建议是展览能否配上英文注解,我想获取更多的信息,但看中文对我太难了。
李舸(中国摄协副主席,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
   中国摄影展览馆的开馆是中国摄影界一个很大的事。摄影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平台,大家有一种归属感。既然是自己的摄影展览馆,就可以设计一些相对比较长期、固定的展览,广泛传播摄影文化。同时,未来展出的作品,也可以加入流媒体作品。
李嫣(策展人):
这是中国第一个摄影展览馆,从它的筹建到今天的展出,我参与了几次讨论。我经常去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看展览,他们的一些做法,如定期的主题展,收藏展,包括他们的收藏,我觉得可以借鉴到我们的展览馆中,真正把中国摄影展览馆打造成国际摄影界人士向往的立得住的展馆。
徐京星(中国日报新闻图片中心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中国摄影展览馆是摄影人几十年来的宿愿,今天终于实现了。这对中国摄影来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无论是对摄影前辈,还是对摄影新人,通过这样大型、固定和常态化的展览,分享中国摄影珍贵的历史和繁荣的今天,分享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分享摄影文化的发展,对进一步开拓摄影创作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我们也很愿意去感受这个过程,也愿意尽我们的资源所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个展览馆的发展中去,不辜负这个时代赋有我们的职业责任。今天,我们还邀请报社惟一的外籍图片编辑也来参观,我们也希望在报社工作的外籍人士能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感受这种中国摄影文化特有的一种魅力,让他们通过这个平台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的发展。
于文国(工人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副会长):
中国摄影界是应该有这样一个自己的场所,早就应该有,今天终于有了。有这么一个大的展馆,大家知道往哪跑,在哪能够看到我们自己的位置,也促进我们摄影工作者做好公共服务,以精品带普及。
宋靖(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
    中国摄影展览馆的开馆对中国摄影人来讲,真的是一个百年梦想。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几名学生以志愿讲解员的身份参与到今天的展览,他们都希望以此为中国的摄影事业做一点点事情。
我告诉我的学生,这里以后将是中国摄影展览的最高殿堂,同学们要以未来能在次展览作品作为自己的梦想和奋斗的目标。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同中国摄协拟定了一个“大师带年轻人”计划。明年,王文澜、贺延光和解海龙将带领学生一同举办展览。明年3月,王文澜将拿出自己的30幅作品,连同学院20名学生的作品70幅作品,在中国摄影展览馆展出,现在我们正在积极准备中。我们希望以展览探讨摄影传承的话题。优秀摄影家的精神与技艺如何让后来人传承下来,这对摄影教育来说是个重要的课题。
宋举浦(解放军某参谋部原副政委)
    今天参加中国摄影展览馆的开馆仪式很激动,这个展览馆实现了中国摄影人几十年的一个愿望。当我看到展览中的典藏作品和中国制造的老相机时,我感到我们国人完全是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摄影梦、中国梦的。只要继续努力,中国在未来一定能在世界上占据摄影的重要一席。
    这个展览馆不但是一个展出基地,还是个教育基地,是一个增强摄影人信心的好地方。看了这么多老照片,好照片,我深受鼓舞。我要传承这些先辈的精神,为中国摄影的发扬光大做出自己的努力。
此页内容来源于中国摄影报 曹旭 张军采写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 号中国设计之都大厦B1 层
乘车路线:
一、乘坐地铁10 号线,在健德门站出东南口(C 口),沿京藏高速辅路南行见到中国设计之都大厦(中国摄影展览馆)即是。
二、乘坐5 路, 300 内环, 300 外, 300 外环, 302 路,361 路, 367 路, 387 路,422 路, 601 路, 683 路, 694 路,718 路, 731 路, 847 路, 848 路, 特8 外,特8 外快, 运通101 线, 运通104 线, 运通201 线在马甸桥东下车。
三、乘坐55 路, 83 路, 305 路, 315 路, 625 路, 641 路, 670 路, 670 路上东廓,695 路, 909 路在马甸桥北下车。
四、乘坐21 路, 55 路, 92 路, 510 路, 620 路, 653 路,在健德门桥东下车。


更多内容请移步中国摄影展览馆专题